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冲绳、台湾、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197176日,尼克松总统在美国堪萨斯城对世界格局提出了“五个中心”的看法。他认为,美、苏、中、西欧和日本是世界的五个力量中心。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

——《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   据新华网报道:当地时间201592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习近平就下阶段中美关系发展提出重要建议,强调要推动中美关系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奥巴马表示,两国在很多问题上有共同利益,在诸多领域合作取得重要进展,愿同中方就相关问题保持密切协调。双方同意继续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时的对华政策。为此,中国政府基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在外交方面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方针?
(2)据材料一、二,在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3)据材料二、三,归纳影响中美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影响战后中美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 . 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态中的重要一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领土和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后内地刺史加受节度使衔。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据。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

材料二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朝与宋朝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不同,并指出各自产生的后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代行省制形成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2020-04-02更新 | 787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卫生与健康关系百姓生活和社会稳定。

材料一   明代处于中国历史上第四个气候寒冷期,后期异常干旱。入境外国人士的增加,使我国从未有过的传染病也开始流行。1408至1644年间,各地发生的大瘟疫达26次之多。瘟疫等传染病的流行,促使瘟病学说得到发展。中医内科理论建立在《伤寒论》之上,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里记载了瘟病的传染性特征。宋元以来,医家从论症、治法方面对伤寒与瘟病加以区别。明清之际吴有性著《瘟疫论》,提出“戾气说”,认为瘟病是戾气所致,由口鼻传入,进而指出戾气有不同类型,并能产生不同疫病。经过清代名医叶桂、薛雪等人的努力,瘟病学说逐渐建立起体系。

材料二   

时间史事
1660年用水冲刷的厕所由巴黎传入英国上层人士的家庭
18世纪末英国上层开始注意个人卫生,这种习惯逐渐传至欧洲和北美
1842年英国人查德威克发表调查报告,认为疾病同不卫生有密切的联系,提出建立干净的自来水系统,保证个人和公共用水卫生,建立地下排污系统,清扫街道等建议
1848年英国颁布第一部公共卫生法
1855至1875年伦敦建设下水道现代化工程并全部完工
19世纪中期公共卫生运动在美、法、德等国获得支持,自来水和地下排污系统在欧洲各城市初步形成
1868年巴斯德的细菌理论获得证实,促进了公共卫生运动的发展

材料三   1933年,毛泽东指出:“疾病是苏区中一大仇敌……发动广大群众的卫生运动,减少疾病以至消灭疾病,是每个乡苏维埃的责任”。1941年,陕甘宁边区成立防疫委员会,开展以灭蝇、灭鼠,防止鼠疫、霍乱为中心的军民卫生运动。1952年,毛泽东号召:“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各地掀起群众性卫生运动的高潮,并成立各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1978年后,各项工作逐渐恢复。除了创建卫生城镇,1987年,中央爱卫会还倡议讲文明、讲卫生、讲道德,心灵美、行为美、环境美。2015年,习近平就“厕所革命”和文明旅游做出批示,要求推动我国旅游业迈上新台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瘟病学说的演变历程,并指出瘟病学说在明清时期形成体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卫生与健康成就取得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共重视群众卫生与健康工作的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和李斯是秦帝国缔造者,他们的治国思想秉承了法家传统,是以“法”治国主张的信奉者、实践者。秦帝国的立法指导思想以“争强”、“治民”和“帝王之具”为指南。秦始皇之“法”:“诽谤者,族诛”,“以古非今者,族诛”,“偶语诗书者,弃市”。秦始皇二十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刺秦王,后诛轲九族,其后恚恨不已,复夷轲之一里,一里皆灭”。

——摘编自《也谈先秦政治思想中的“法”》

材料二   罗马帝国经由罗马共和国蜕变而来,凭借的不仅是“使罗马四邻畏服的精兵”,更有使罗马内部安定的良法”。罗马统治者也时常表现出加强君主专制权力的倾向,但统治者的名分与统治的理论却依旧在很大程度上以自然法思想为归依,而人性平等、个人权利保障、权力的合法性及对权力的制约等则构成了这种思想的核心。在法治实践方面,如,在涉及基督徒基于信仰而反对皇帝崇拜事件时,图拉真指示其部下:只要抓获罪证确凿的基督徒即可惩办,但有悔改表现则可宽恕,同时要防止诬告株连,否则便有违于时代精神。罗马帝国法治实践的一件大事是罗马公民权在帝国范围内的实现。

——摘编自《论法律价值取向与政治稳定》

材料三   根据1954、1975、和1978年三部宪法的规定,只有全国人大才享有制定法律的职权。1982年宪法根据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扩大了全国人大常委的立法权,对二者的立法权限作了具体划分。建国以来,我国颁布的各种重要的法规近两千件,但总的说来还是不健全不完备。

——《论我国新时期的经济立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古代秦帝国和罗马帝国重视法律治国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法治实践对秦帝国和罗马帝国统治的延续所起作用不同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扩大全国人大常委立法权的意义。
5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封五年,汉武帝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叫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以六条问事”。这六条详细规定了刺史监察的范围,其中一条是督察强宗豪右,五条是督察郡国守相。……刺史由丞相派属员分任,秩六百石,代表朝廷,故“位卑而权重”。十三部刺史的设立,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的背景及该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   元朝时制定了《定台纲三十六条》等法规。这些法规改变了历朝奉行的“以卑察尊”传统,第一次使监察制度得到国家法律保障。元在中央设御史台,与中书省、枢密院地位等同,并有权弹劾这些部门。在地方置行台和廉访司,行台具有“弹劾行中书省、宣慰司及以下诸司官吏”的权力,行省行政体系与行台监察体系各自平行,互不统属。廉访司负责监察行省以下路、府、州、县。元代监察体系覆盖全国,为明清监察体系的完善奠定了基础,是现代中央、省、市(县)三级监察体系的最早模型。

——摘编自李晓春《从制度改革看元代监察体制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代监察体制出现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元代监察体制改革的积极意义。

材料三   明清时期封建巡视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首先是巡视监察法规的系统化。清朝颁布了我国历史上最完整的一部以独立形式存在的监察法规——《钦定台规》。其二是建立严密的地方巡视系统。明清延续了唐宋以来中央对地方巡视系统多元化的趋势,……其三是加强巡视官之间的互相监督。规定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的巡视官员可以互相监察、纠举,以保证巡视体系正常运转。

——《中国古代巡视制度梳略》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我国中央对地方巡视制度强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纵观上述材料,反思古代这些尝试,要建立和完善监察制度,可以从哪些方面提供保障?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签订以来,多边贸易体系对全球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从1986年乌拉圭回合开始,多边贸易谈判难度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开始转向区域自由贸易协定。1991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协定迅速增多,截至20146月,在全部已知WTO的585个区域贸易协定中,379个已经处于实施阶段。除蒙古国外,全部WTO成员至少参加了一个以上自由贸易协定。2008年全球有35%的货物贸易被自由贸易协定覆盖,1990年则仅为18%,主要经济体如欧盟2009年有44.6%的贸易被自由贸易协定覆盖,同一时期美国为41.6%。区域经济合作越来越有可能成为与WTO并驾齐驱的国际贸易机制。

——摘编自沈铭辉《自由贸易协定与多边贸易体系》

材料二       目前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力图通过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TI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协议)和PSA(多边服务业协议),形成新一代高规格的全球贸易和服务规则来取代WTO。上述协议中国都未参与。建立上海自贸区是新背景下全球贸易竞争的主动应对,是探索对外开放新模式的明智选择。建立上海自贸区,类似当年加入WTO,也就是用“开放促改革”。形成融入全球新格局新规则的“倒逼”机制。

——摘编自《上海自贸区建立背景与战略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加快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1世纪以来中国加快设立上海自贸区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雨里格绵绵,介支个秋风寒;树树里格梧桐叶落尽,愁绪里格万千压在心间;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这是脍炙人口的红色歌曲《十送红军》的部分歌词。歌词反映的的历史背景是
A.南昌起义后红军进军井冈山B.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进行长征
C.军队出征奔赴前线抗击日寇D.军队撤出根据地同国军决战
2022-03-09更新 | 459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809月,两伊战争爆发。联合国安理会呼吁停战,和平解决争端。1982,年7月,安理会敦促交战双方停火撤军,并派遣观察团进行监督。19835月,联合国派特派团访问两伊境内遭受军事攻击的平民区;19843月,又派出调查团前往调查是否使用化学武器,再次呼吁停火;6月,安理会谴责了对来往科威特和沙特各港口商船的攻击。在战争期间,美苏等国向两伊提供了大量武器,插手地区事务。1987720日,安理会通过598号决议,要求两伊立即停火、撤军、交换战俘及和平解决冲突,并决定首次引用联合国宪章第3940条的规定,即如.有一方拒绝执行,安理会将“开会审议确保决议获得遵守的进一步措施”。次日,伊拉克宣布予以接受。在各方压力下,1988718日,伊朗宣布接受598号决议。820日,双方正式停火,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结束。

——摘编自彭树智主编《中东国家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598号决议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联合国在调停两伊战争中的作用。
2021-06-13更新 | 4991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些通过科场考试精选出来的,富有较高文史知识素养的文臣,受到了宋政府的重用。宋代文官制度使权力收纵自如,无尾大不掉之虞。宋代士大夫阶层的组成部分,与前代相比,已经有了根本性的改变。隋唐以后重科举取士,为中下层的寒族知识分子进入仕途打开方便之门。通过科举取士,帝王也有意识地让下层知识分子进入仕途,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关键的一点是这些文人士大夫出身寒微,没有势家势力作为社会背景,故也没有深厚的社会根基和实力,其荣辱盛衰皆掌握在帝王手中,即使位极人臣,也不会对赵宋王朝构成潜在威胁。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迅猛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地位增强,推动了整个英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但直至19世纪初,英国政府各行政官吏的选任还依然采用中世纪延续下来的“恩赐制”,多由贵族子弟充任,买官鬻职成为社会普遍现象。膏粱子弟、庸碌无能而踞高位者有之,身为要官领取高薪而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者有之,文官素质每况愈下,工作效率低,严重影响政府声誉。1853年,英国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提出了三项改革计划:一、区分文官类别,统一规定文官录用的年龄和薪俸标准,量才使用。二、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去除恩赐制弊端,选拔优秀人才。三、严格文官工作考核,实行政绩晋升制,奖优汰劣,奖勤罚懒。这些建议后来均以法令的形式逐一被采纳并加以实施。

——摘编自陈有义《试论19世纪中期英国文官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文官政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英国借鉴中国科举考试制度创建近代文官体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背景及文官制度的特点。
10 . 关于三次科技革命,有学者提到,过去二百多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科技革命的特征:第一次科技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科技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下面关于三次科技革命特征的阐述正确的是
A.三次科技革命都依赖新能源开发和利用B.“机械化” 是指世界范围内机器广泛应用
C.“规模化”是指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D.“个性化”是指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