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1802年至1803年,德意志艺术家格德在游历不列颠岛的伯明翰和什鲁斯伯里时,感叹方圆数英里“冒着火光的山川”像“喷火的火山”一样映红了地平线,“被煤炭闪耀的火光映衬得如此绚丽,使人仿佛置身于古罗马火与锻冶之神伍尔坎的工场!”这段艺术描写(     
A.讴歌了工业化时代的恢宏气象B.说明工业革命激发了艺术灵感
C.旨在使人们关注工业污染问题D.隐含对手工锻冶业衰落的惋惜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口述史是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

吴楚芳:(1952年)解放军工作组驻在村里,斗那些地主恶霸。……群众意见大的就斗他们(村里的保长、甲长),然后把田地分给农民。……田地是按人头分的,我们家分了四五亩田,劳动力包括我爸妈、我,还有两个弟弟。

吴华发:19541955年龙塘村成立互助组,分3个互助组。互助组开始时,都是十家八家一组。……我家是1955年年尾入组的。……1956年年头就联组了,成立一个低级社,就是初级社。……后来又分成两个队了,太龙(人名)一个队,麦甲子(人名)一个队。

何沛良:1981年村里开始尝试分田到户。我们夫妻俩有8亩水田、5亩蔗地、1亩多花生地,每年要交2200斤左右的余粮,很辛苦。农闲的时候我还是会去做木工。

——摘编自万向东主编《珠海红星村口述史》

试从上述口述史料中提取两条信息,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知识说明其史学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南北朝时期,大量农民依附在豪强地主周围。隋朝建立后,多次通过“大索貌阅”的方式来重新核定户籍,若地方官被发现其治下有户籍不实的问题,即面临着被治罪的风险。重新核定户籍(     
A.增加了政府的赋税收入B.维护了基层社会治安
C.意在整顿官吏腐败问题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2016年1月开业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坚持“特别多数”原则,“特别多数”由2/3的成员组成,拥有3/4的投票权,没有单个国家能够改变亚投行的“特别多数”。这表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A.代替了世界银行的国际地位B.建立起国际经济新秩序
C.有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D.打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2023-11-29更新 | 98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建国初期,中央政府把东南沿海的一些企业、工厂搬迁至新疆,短时间内在新疆培养起一批技术骨干;90年代以来,19个省市先后开展了“对口援疆”工作。新疆的经济总量也从1952年的7.91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77万亿元。新疆的发展成就(     
A.表明国民经济调整取得成效B.推动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
C.凸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D.缩小了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
6 . 汉景帝时期,因父亲被继母所杀害,百姓防年杀死了继母。廷尉根据汉律规定判处防年大逆之罪,并上奏景帝。年仅12岁的太子刘彻认为:所谓继母如母,毕竟不同于亲生父母,如今继母亲手杀死防年之父,下手之时,母恩已经断绝,所以防年杀死继母之罪与普通杀人罪同,不应判处大逆之罪,景帝纳其议。这体现出汉代(     
A.依法治国B.以礼人法C.外儒内法D.轻罪重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表为北洋政府在文官考试制度建设上做了一些调整,其公布的法令如下,由此可知(     
1917年《司法官考试令》
1919年《修正司法官考试令各条》《文官高等考试法》《文官普通考试法》《文官高等考试法施行细则》《文官普通考试法实行细则》
1920年《征收官任用条例》《电报电话局长任用规则》
A.文官选拔趋于公平性B.公开考试择优录用的特点
C.文官选拔程序更完善D.保证了官僚队伍高效廉洁
8 . 朝贡制度在明代达到顶峰。万历《大明会典》用了整整五卷的篇幅来谈朝贡,分别是东南夷(上)东南夷(下)北狄、东北夷、西戎(上)西戎(下)等。由此可见(     
A.明朝朝贡的范围主要是在少数民族地区B.朝贡体现了明朝“天朝上国”的优越感
C.明朝的朝贡制度形成了严密的管理体系D.明朝朝贡的目的主要是经济文化的交往
9 . 据统计,从1964~1970年,先后有10个非洲国家同中国建立经济技术合作关系,中国的受援国总数达到31个,援助规模明显扩大,7年累计的对外援助支出比起步阶段14年的总额还要高144%。中国对非援助的积极成效(     
A.得益于“一边倒”方针的推行B.开启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新篇章
C.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D.进一步打开了新中国的外交局面
10 . 《左传·昭公十四年》云“好于边疆,息民五年,而后用师,礼也。”《左传·成公十三年》载晋厉公遣人指责秦“倾覆我社稷,帅我鹜贼,以来荡摇我边疆”。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诸侯国之间有明确的疆界B.传统政治秩序遭到破坏
C.国家统一成为必然的趋势D.秦国对经营边疆的重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