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荀子强国篇》记载,范雎问荀子至秦国所见之秦,荀子答曰:“其固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从地势和地貌中地形来看,秦国地处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条件优越,该地区沃野千里,土壤肥沃,有着“天府”的美称,为秦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秦的地势高于其他国家,是第二阶梯,而其他国家属于第三阶梯,秦的地理优势带来的是它面对东方六国的战略主动权;秦国的地理环境为秦国人民开展活动提供了历史舞台,进而决定了秦国的经济结构,对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孙中天《秦统一中国的地理因素简述》

特别是商鞅变法时期实行的军功爵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秦国的军功爵制之所 以重要,在于该制度的实施在等级森严的春秋战国时期,提供了一个使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可以通过军功实现向上社会流动的途径。

——李楠《军功爵制与秦统一六国》

材料二   在共和国末期,皇帝与元老院的权力之争愈演愈烈,削弱了帝国的统治力量……人民为了逃避日益加重的赋税,纷纷出逃,致使政府财源减少,统治基础进一步动摇。其次,军事案头政治的形成与军事实力的下降。在维护君主的幌子下,军队及其首领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特权和力……政局动荡和文化凋敝,人民趣味日趋低下,皇帝和贵族们生活奢侈糜烂,军队骄奢蛮横,青年“甚至连尚武精神也烟消云散了”……《福音书》的传播和教会的胜利反过来将罗马帝国进一步推向衰落。罗马公民幻想死后升入天堂,不再像以前那样忠心卫国…

——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

材料三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共二十大报告《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


(1)概述材料一表达的观点并根据材料二说明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程及从中国现代化中获得的历史经验。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古今中外大国崛起的因素。
2024-02-22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收心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2 . 国民政府时期大量印发法币导致民众担心货币贬值而进行抢购风潮,引发了抗战胜利后第一次物价飞涨的狂潮。1947年初南京城内稻米价格比原来抗战胜利前暴涨500倍。这是由于(       
A.抗战胜利改变国内革命形势
B.外部侵略造成了经济和资源不匹配
C.官僚主义急需大量回收资本
D.中国共产党取得经济重建的主动性
2024-02-2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收心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绝对精神先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而存在,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结果。上述学说所体现的哲学观念最接近(     
A.荀子B.陆九渊C.顾炎武D.老子
2024-02-2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收心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4 . 《陈情表》是西晋文学家李密上奏给晋武帝的表文。其中有“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的记述。据此可推断(     
A.《陈情表》是研究西晋历史的一手史料B.西晋的选官制度为九品中正制
C.西晋初可能延续了汉代的察举制D.科举制在西晋时已有雏形
5 . 据史料记载,1645年和1912年当权政府各颁布一则社会改革法令,法令颁布后民间均流传着“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口号。该口号的两次流传中(     
A.民众受影响的思想观念相同B.民众对法令的立场态度相同
C.民众所不满的政权主体相同D.民众所追求的政治利益相同
6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于1927年10月开始创建,1928年就铸造发行了“工字银元”(见下面左图);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成立,1932年3月国家银行成立,不仅继续制造银元,又于1932年7月开始统一发行苏维埃纸币(见下面右图),据此可知(     
A.中国共产党探索经济建设B.苏维埃政府复制苏联经验
C.国民党军队“围剿”失败D.革命根据地商品经济繁荣
7 . 如图是山东临沂白庄汉墓出土的乐舞迎宾图,图中可见一头戴飘带高帽、鼻梁高挺、身着短袴的胡人舞者,双手持股鼓欲意击鼓,其前面还有一名汉人长袖舞者倒立。对此解释合理的是,汉代(     

A.胡汉文化交融趋势凸显B.西域的风俗与中原渐趋一致
C.对外交往范围不断扩大D.对外艺术交流形式丰富多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中世纪早期的英国,国王更多的是作为封建领主而存在,具有很强的封建属性。其名言“国王要靠自己过活”,那一时期的民众所认同的更多的是与其有紧密联系的领主。到11世纪,英王威廉一世以一场“誓忠会”改变了之前的附庸原则,确立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也是我的附庸”。这一举措(     
A.摧毁封建守旧势力统治基础B.成为君主立宪制度的渊源
C.为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D.导致贵族特权被彻底铲除
9 . 明修元史时,记载东北、西南各民族状况以及历史上中原王朝逐步将该地区纳入大一统政权之下的有关史事。清修明史,尤为重视考察在明朝时诸土司区、藏区、新疆和蒙古纳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过程。这表明明清时期(     
A.史学研究促进了国家统一进程B.新的政权继承了前朝版图
C.统一多民族国家认同得到加强D.对边疆地区治理逐步强化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见证:百廿一中

从1903年到2023年,临沂一中纵跨两个世纪,见证了中国近现代的历史……

【启程】

·1903年,沂州府于考棚成立沂州中学堂,临沂一中的历史由此开始。临沂一中的前辈们,与当时全国仅有的769所近代新式学堂一道,开启了中国教育的新纪元。

【发展】

·1928年,徐眉生担任校长后开始在校内发展共产党员,并于1931年成立了省立五中党支部——这成为了临沂一中“坚定跟党走”的光明起点。

·1934年,省立五中改名山东省立临沂中学。虽然由于后来抗战爆发,临沂中学师生被迫停止招生,但在党的领导下,艰难困苦中的师生从未停下教育救国的脚步。

·1937年,中共党员、国文教师段雪生和进步教师刘惜愚带领一部分师生历尽艰难去了延安,跟着党把近代教育的星火洒在了新中国的摇篮里。

·1947年,原省立临沂中学校长刘承攽和一部分撤往大后方的教职工才又返回临沂,在原五中校址上恢复了临沂中学,为沂蒙中等教育的重生做了大量工作。

·1950年,临沂专署决定在临沂城恢复中学教育。

·1985年,临沂一中在山东乃至全国率先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并大力推行实施,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

【展望】

·2023年,临沂一中发展站在了继往开来的新起点上,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初心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时代优秀学子。

——据《一首优美的沂蒙教育复兴“诗”》等


结合材料,以“一中·见证”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1-20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收心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