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2~13世纪,欧洲诞生了众多大学,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在这些中世纪大学中,设置最多的专业是法律,学生的培养方向主要是律师。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国民法律意识迅速提升B.商业革命影响显著
C.世俗教权突破政治束缚D.城市经济趋于活跃
2024-03-18更新 | 340次组卷 | 2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恩泽诸侯贵族B.增加国家税收C.实现民族交融D.削弱王国势力
2024-01-25更新 | 112次组卷 | 56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周朝建立之初分封了大量的诸侯国,其中大多为姬姓王室或姬姓宗族之人所有。但到了战国时期,保存下来的姬姓诸侯国所剩无几,战国七雄中只有燕国是西周分封的姬姓诸侯国。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宗法制度的衰落B.君主集权的趋势
C.分封制度的成熟D.世袭制度的崩溃
2023-12-06更新 | 177次组卷 | 24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下表是中国部分朝代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表。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朝代东晋隋朝唐朝北宋
比例(%)4.017.224.546.1
A.世卿世禄制的延续B.察举制的产生于发展
C.九品中正制的盛行D.科举制度创立和完善
2023-10-25更新 | 712次组卷 | 70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史料记载,北宋建立后,地方政权实行路、州、县三级制。一路之中帅、漕、仓、宪四司并立,规定“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民通签书实行。”这些做法(     
A.加强了中央集权B.杜绝了地方官员的徇私舞弊
C.旨在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D.铲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基础
6 . 《史记·商君列传》中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商鞅这项变法措施的积极意义在于(     
A.承认土地私有B.打击了旧贵族C.革除陈规陋习D.强化社会控制
2023-10-17更新 | 107次组卷 | 105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重庆谈判中,国共双方均认为应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在谈判结束后,应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据此可知(     
A.扩大了国民党统治基础B.国共双方均有谈判诚意
C.有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D.旨在解决国共双方分歧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4—1917年,俄国有一千五百万人被强征入伍;未成年人和妇女被赶进工厂,工人们每天被迫工作十个小时以上。物价飞涨,工人实际收入不断下降。截至1917年3月,俄国约有一百五十万人死于战争,四百万人伤残。

材料二   1917年3月,一场突如其来的革命犹如火山爆发,在短短几天之内就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这次革命历史上称为“二月革命”。

材料三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

——《四月提纲》

材料四   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

——《土地法令》


(1)材料一指出俄国参加了什么战争?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的内在联系。
(2)材料二中的革命发生后,俄国的政治形势有何突出特点?这又引发了什么革命?
(3)材料三中的“革命第一阶段”和“革命第二阶段”各是什么性质的革命?各自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简述十月革命后苏俄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消灭私有制的。
2023-09-0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面对国家危机,不断探索救亡图存的真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清政府)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运动的目的就是弄那么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摘编自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三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材料四   “明定国是”诏书明确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

——《清德宗实录》卷418光绪二十四年四月


(1)作者认为中国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指出“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的主要内容。
(2)材料中的“运动”指什么?作者认为此运动的局限性是什么?
(3)材料中马克思指出哪一思想的怎样的局限性?
(4)据材料指出戊戌维新运动有怎样的局限性?
2023-09-0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62年10月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是激烈冷战对抗的一次极限。它不仅影响了美苏的攻防态势和冷战进程,更以核危机的方式影响和改变着整个国际社会对核武器的态度。这场危机历时十三天。表面看来,肯尼迪和赫鲁晓夫的态度都很强硬,双方剑拔弩张,摆出一副决战的姿态;但在具体行动上却表现出相当的克制和谨慎。肯尼迪不认为为了古巴的导弹就有理由去冒险,哪怕是很小的战争风险;赫鲁晓夫无疑同肯尼迪一样窥见了核灾难的深渊,意识到这场赌博已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不得不寻求妥协。美苏双方经过多次秘密的磋商谈判,再加上联合国的斡旋,终于达成了一致。11月8日至11日,苏联撤走了在古巴的全部导弹,并在公海上接受了美国海军船靠船的检查和拍照。11月20日,苏方又答应在13天内全部撤回伊尔-28型轰炸机,美方宣布解除封锁。举世瞩目的导弹危机宣告结束。

——摘编自赵艳《近年学术界关于古巴导弹危机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得以快速解决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的影响。
2023-09-0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