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主要少了两件东西∶独立和民主。却多了两件东西∶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由于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中国革命主力军的农民的斗争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这样中国革命有在农村首先胜利的可能。

——摘编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等

材料二   19531957年,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这期间,苏联援建的156个大中型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这些建设为后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新的物质基础。

——摘编自郭笑文《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

材料三   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指出,14年前(即1978年)我们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当前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和中国共产党开创的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经济建设的特点及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的“新的革命”和“新经济体制”分别指什么?
2 .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境内出土的原始居民文物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其所属的史料类型,并概括远古时代的中华文化呈现出的特点。

材料二:“文化整合”是文化变为整体的或完全的过程,秦汉帝国正是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文化不断整合的结果。追求国家统一,整合多元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还只是哲人的思想和社会趋势,这种思想与社会趋势到秦汉方变成制度性实现。秦朝实施一系列强化国家统一的政治变革,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政体……秦亡后,汉代统治集团建立大一统帝国模式。        

——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文化不断整合的结果,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政治变革”的影响。

材料三:唐诗是中国诗歌的一个文化高峰。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李白

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元稹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李治(唐,女诗人)


(3)材料三中的诗歌反映了唐代怎样的社会风貌?

材料四:东亚国家大量吸收中国文化,是在唐室中衰以后,自此可见,中国文化的价值并非完全依附国力对外传播。一些东亚国家把唐代的经书作为士大夫的必读书,其典章制度几乎完全由中国移植而去,城市的格局也仿照长安的市坊制建立。

——《东亚文化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亚国家大量吸收中国文化的原因。
2023-09-22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名民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12月,中共中央已开始谋划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214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思想,首次明确提出了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设想。会议决定,自1953年起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要求立即开始编制五年计划的准备工作。然而,由于旧中国留下的统计资料很不齐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部门都缺乏编制经济发展计划的经验,且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重点工程项目短时间内没有确定下来,“一五”计划只能采取边计划、边执行的办法,不断修订、调整、补充。19557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正式审议批准“一五”计划。

——摘编自《关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这些你知道吗?》

材料二   1984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标志着我国从试点阶段转入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阶段。《决定》公布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制定了一系列文件和具体政策,以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进行。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的特点。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1984年《决定》出台的国内背景。并简析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的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已知的“中国”一词的最早的文献记载

“何尊”底铸铭文:“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
(译文:周武王攻克了大国商的王都以后,就举行了一个庄严的仪式报告上天;“我已经据有中国,自己统治了这些百姓。”)

何尊及铭文中的“中国”


注:何尊,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记述了周成王营建成周、举行祭祀、赏赐臣子的一系列活动。其中提到周武王在世时决定建都于洛邑,即"宅兹中国"。
《尚书》:
“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
(译文:皇天将中国(天子所在的都城及附近地区)的土地与人民交给周武王治理。)


注:《尚书》,最早书名为《书》,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为孔子编订的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材料二   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春秋左传正义》

材料三   到了夏商周三代,黄河流域的居民不断吸收周围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族的成分,逐渐形成华夏民族。相传周文王的伯父太伯、仲雍与当地的民族结合,形成兼有商、周和当地特点的吴文化,先秦时期,吴和越开发了东南地区;秦人和西戎诸族共同开发了西北地区;楚地的华夏族和许多少数民族相交融,共同开发了长江中游地区。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主编《中华文明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何尊”和《尚书》的史料类型,并说明两则史料在研究“中国”一词来源问题上的价值。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对“中国”与“华夏”两个概念进行分析比较。
2023-12-14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吸取秦汉至唐宋等朝边疆统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元朝在地方行省管理体制下,对“内属”“归附”的少数民族或部落酋长或首领封以官爵,使其代表国家间接统治原有领地和民众,将少数民族首领整合进国家职官体系、各族土民整合为国家民众,强化元朝的国家权威和民众的国家认同。即“稍与约束,定征徭差发之法,皆因其俗,使附辑诸蛮,谨守疆土,修职贡,供征调,有相仇者疏上,听命于天子”。元朝先后在西南等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设置大小土司数百家,主要集中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湖北等省。

——摘编自彭福荣、刘译蔓《国家整合视野下的元朝土司制度》

材料二   清朝初年,中央政府无暇顾及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土司制度的弊端逐渐暴露。雍正帝即位后,深知土司危害,“朕闻各处土司鲜知法纪,每于所属土民多端科派,较之有司征收正供,不啻倍蓰。”同时,土司间、土司内部经常发生斗争,给土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伤。土民强烈要求摆脱落后的、残酷的土司制度。在政权稳定后,他以坚定的决心使改土归流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摘编自张琦《浅论清初云南的改土归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土司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实行改土归流的原因。
6 . 货币从独特的角度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达到鼎盛,中国货币成为域外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的流通货币,货币国际化程度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宋元时期中国货币在域外流通过程中,承担了国际结算货币职能、他国流通货币职能、可兑换货币职能、财富贮藏职能。……“蕃夷得中国钱分库藏贮,以为镇国之宝”。不少国家和地区将中国铜钱作为财富贮藏。……宋代纸币制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领先世界。

——摘编自张星《宋元时期中国货币域外流通研究及当代启示》

材料二:欧元自创世运行以来,在推动欧盟各成员国经济金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繁荣、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具有深远的意义。伴随着欧盟国家在国际经济、政治关系中发挥着日益重大的作用,欧元的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欧元对美元的冲击将不断加大,这也将打破美元独立枝头的局势。

——摘编自张章《对欧元国际化的若干思考》

材料三: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五套人民币

版本

时间

发行背景

第一套至第三套

①1948~1962年

1948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发行第一套人民币;1955年,为适应国内外经济情况而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第三套人民币诞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困难时期

第四套

1987年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健全中国的货币制度,方便流通使用和交易核算,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4月27日,发行第四套人民币

第五套

1999年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对现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中国货币的特点和出现这些特点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元的使用有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①所指时间段的阶段特征。简述第四套、第五套人民币的发行体现了国家的哪些变化。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国主义之猖獗,商场竞争之酷剧,外交上同盟协商之对抗……皆使大战有可能性,所谓“因”也。奥储被刺,破坏比利时中立,潜艇无制限战略……能使此可能性爆发或扩大,所谓“缘”也。

——摘编自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材料二 1933—1940年德国难民移民美国人数统计表

时间

1933年

1934年

1935年

1936年

1937年

1938年

1939年

1940年

人数(人)

1919

4392

5201

6346

10895

17199

33515

21520

——据雷海花《美国接收德国难民的战略考量及其效果(1933—1945)》整理

材料三 1999年3月24日至6月10日,北约以“保护人权”之名,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盟军”的空袭行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北约指挥机构向一线部队下达命令只需3分钟,配合由GPS制导的巡航导弹、激光制导炸弹和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实现了信息与火力一体化结合,基本做到了“发现即摧毁”。

——摘编自《科索沃战争启示录》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材料一有关的战争。并指出梁启超对该战争原因分析的最大缺陷。
(2)根据材料二中的表格,指出德国难民移民美国人数最多的年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年德国难民移民美国人数最多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科索沃战争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索沃战争出现新特点的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比较上述材料中三次战争的不同性质。
2023-08-2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沙坪坝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第一期改革是1977年到1992年,这一阶段是“摸着石头过河”。如果政策不放行,20世纪80年代包产到户不可能搞得那么快,而且一下子铺到全国。没有政策的跟进和各级领导人的认可、默许甚至支持,最终到高层形成政策,也不可能顺利实施。所以,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各种力量的结合,从中可以看出历史本身发展的丰富性、复杂性。乡镇企业、个体经济发展和扶持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五动的过程,有自发的,我们同意一个观点,就是随机行走和有限理性的结合。地区竞争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开始了,当时,羊毛大战,烟叶大战等等,竞争很激烈。地方政府成了有限贵任公司,等于说成了市场主体。张五常认为,地区竞争是最好的制度。国内经济学家不认同,认为市场越发育,改革越深化,政府越应该往后退,我认为这个观点是对的。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农村政策,实际上还是一个调整的政策,一个是提高农产品价格,一个是尊重农民的自主权,生产队的自主选择权,后来这个效果很明显,所以获得了高层的一致认可,特别是在1983年以后,农村改革就成了明星,大家都拥抱农村改革。为什么效果出来了,几方面得利农民解决温饱问题,市场繁荣了,城市老百姓的餐桌上也丰富了,国家狂购解决了,这三方面都得利了,所以这提高了农村改革信誉,提高了整个改革的信誉,提高了改革的信心。

——摘编自萧冬连《从历史学角度解读中国的改革开放(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改革开放第一期改革的特点并简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期农村改革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及对未来农村改革发展的启示。
9 . 寻迹文化源,共享文明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作为一个坚定的孔子的信徒……荀子又是诸子中的一个综合者,他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但同时对于庄子的天论,有很多的吸收,因此发展出“天人之分”的学说。

——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材料二   汉代人将孔子予以理想化,以此成为后代儒教历史的起点。可以说在武帝统治时期,儒教进入了支持汉王朝政治的时代……

——[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材料三   读图一和图二

儒学的传播


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国,这些国家纷纷建立孔庙,实行以儒学为主的开科取士。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了西方,欧洲一些思想家也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

图一:儒学的传播

图二:2019年孔子学院全球分布图


(1)写出材料一中荀子和庄子所属学派,并根据材料概括战国时期各派思想发展呈现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后代儒教历史的起点”含义的理解。
(3)材料三儒学的传播轨迹说明什么?结合孔子学院分布图和所学知识,概述其设立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