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3 道试题
1 . 据史料记载,清朝某一时期直隶、山西、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山西等20多个地区已经种植玉米。这一时期最早可能出现在(     
A.顺治时期B.康熙时期C.乾隆时期D.道光时期
2 .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一书中写道:“八路军部队的活动范围遍及整个华北,美国教会办的燕京大学的学生和少数教授受到八路军游击队的影响,有些毕业生还在读书期间就参加了游击队。”此记载表明(       
A.游击战已成为抗战的主要战术B.八路军抗战激发了民众的抗日热情
C.美国加大了对中国抗战的援助D.敌后战场已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2024-03-10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1级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3 . 据史料记载,1645年和1912年当权政府各颁布一则社会改革法令,法令颁布后民间均流传着“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口号。该口号的两次流传中(     
A.民众受影响的思想观念相同B.民众对法令的立场态度相同
C.民众所不满的政权主体相同D.民众所追求的政治利益相同
4 . 《礼记·王制》中提出“量入以为出”,对财政收支实行预算控制。《周礼》中规定:财赋的出入必须经过几个人的审核,内外互相考核,出入互相考核。战国李悝《盗法·杂法》中规定:遗失记载官物的帐簿以致财物数量有错误的,要按不揭发盗窃论罪。这说明(     
A.财政监督思想源远流长B.法家思想成为先秦的主流思想
C.西周财政监督机制成熟D.财政问题成为思想界主要议题
5 . 《诗经•商颂》中记载:“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阿衡:王的监护官),而西周成王时也出现了“周公为师,召公为保,相王室,以尹天下”的现象(师、保均为周官,掌西周军政大权;尹:治理)。材料表明商周时期(     
A.形成了王与诸臣共治天下局面B.最高统治权未能实现高度集中
C.治国实践孕育着中央集权思想D.权力的分配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2024-03-02更新 | 14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廊坊明远教育培训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很早就有设置专门的官吏掌管农业、传授农业技术的记载。“劝课农桑”是历代皇帝倡导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政治活动,也是地方官吏的职责之一。周朝时期就有官吏承担起传授农业技术的责任。而一些在劝课农桑上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官员也得到了百姓的交口称赞。如宿州一石碑上记载的“民获所利,刻石以颂刺史”,即用以铭记该官员推广“淤田法”使当地农业获得发展的事迹。我国古代许多农业创新之举也多为官员实践得出并推广的。总之,我国古代的农业技术的传授与推广大多是由地方官吏负责的。

——摘编自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漫话·中国古代农业教育》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方官员成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推广主体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对于研究唐宋时期农业发展有何史料价值。
7 . 《宋朝事实类苑》中有记载:福州有一老媪,善酿美酒,士人们常到她那儿喝酒,并为这家酒店写了一个酒望子(酒店招牌)诗:“下临广陌三条阔,斜倚危楼百尺高”,自此“酒售数倍”。这反映了(       
A.官府鼓励商品贸易B.商品销售手段多样
C.士人投身商业活动D.文学与商业的融合
8 . 两宋三百多年间,北宋颁历九部,其中仪天、奉元、占天、纪元四历出自民间天文学家之手;南宋颁历七部,除第七部记载不明外,其余均出自民间天文学家之手。而且,这些民间天文学家制定的历法质量相当高。这反映了宋代(     
A.政府放弃对文化的管控B.商业的繁荣推动天文学发展
C.科技研究主体下移趋势D.格物致知思想促进科技进步
2024-02-2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第四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古红海环航记》记载:“公元初阿拉伯人输出到东非的货物,主要是穆扎(当时阿拉伯南部的一个城镇)制造的长矛、战斧、短剑以及各类玻璃制品,同时,阿拉伯人还向非洲一些港口输出大量的酒类及一些小麦。”阿拉伯人购入的东非产品有“大量的象牙、犀角和龟板,此外还有一些椰子油”。这一现象(     
A.反映出非洲社会生产力的落后B.体现了亚非之间的经济贸易交流
C.说明阿拉伯商人热衷中介贸易D.加速了阿拉伯帝国对外扩张进程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荀子强国篇》记载,范雎问荀子至秦国所见之秦,荀子答曰:“其固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从地势和地貌中地形来看,秦国地处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条件优越,该地区沃野千里,土壤肥沃,有着“天府”的美称,为秦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秦的地势高于其他国家,是第二阶梯,而其他国家属于第三阶梯,秦的地理优势带来的是它面对东方六国的战略主动权;秦国的地理环境为秦国人民开展活动提供了历史舞台,进而决定了秦国的经济结构,对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孙中天《秦统一中国的地理因素简述》

特别是商鞅变法时期实行的军功爵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秦国的军功爵制之所 以重要,在于该制度的实施在等级森严的春秋战国时期,提供了一个使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可以通过军功实现向上社会流动的途径。

——李楠《军功爵制与秦统一六国》

材料二   在共和国末期,皇帝与元老院的权力之争愈演愈烈,削弱了帝国的统治力量……人民为了逃避日益加重的赋税,纷纷出逃,致使政府财源减少,统治基础进一步动摇。其次,军事案头政治的形成与军事实力的下降。在维护君主的幌子下,军队及其首领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特权和力……政局动荡和文化凋敝,人民趣味日趋低下,皇帝和贵族们生活奢侈糜烂,军队骄奢蛮横,青年“甚至连尚武精神也烟消云散了”……《福音书》的传播和教会的胜利反过来将罗马帝国进一步推向衰落。罗马公民幻想死后升入天堂,不再像以前那样忠心卫国…

——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

材料三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共二十大报告《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


(1)概述材料一表达的观点并根据材料二说明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程及从中国现代化中获得的历史经验。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古今中外大国崛起的因素。
2024-02-22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收心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