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24年1月4日,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鲍罗延信中说道:“我在上海得到共产国际与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在苏联期间通过的关于中国问题的提纲。……从孙中山的演说中可以看出,他已开始接受提纲的猜神。这特别表现在他对待自己的三民主义以及对待工人阶级政党及其经济组织的态度上”。对材料解读合理的是
A.共产国际对国共合作有推动作用B.国民党开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C.国共两党直接接受共产国际领导D.国共两党实现合作抗击日本的侵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产业附加值是在产品的原有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生产过程中的有效劳动新创造的价值。下表是中国各产业附加值年平均增长率。对表中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1952年~1978年1978年~1995年
农业2.1%5.1%
工业11.5%12%
服务业5.5%11.8%

A.农业发展速度长期滞后B.工业高增长致比例失调
C.经济改革激发产业活力D.产业不平衡性持续扩大
2021-05-11更新 | 225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脱贫攻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某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材料一   1952-2018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

1952195619651978198420122018
收入(元)6278100132355838914617

——依据《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二   农村贫困发生率变化情况

——依据《中国农村贫困检测报告(2019年)》

材料三   清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历史使命。2012年,党的十八大后拉开了脱贫攻坚的序幕。2013年提出精准扶贫的理念。2020年,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

——摘编自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解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脱贫攻坚战。
2021-05-10更新 | 174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京杭大运河

材料一   明清大运河—北京到天津段


材料二   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的北京通州到天津段称为北运河,天津到山东临清段称为南运河。北运河和南运河在天津交汇,经海河入渤海。元朝在天津设海津镇,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1404年,明朝在直沽设卫,史称“天津卫”。1725年,清朝将天津卫改为直隶省的天津直隶州。1734年,升为天津府。

材料三   明清时期,大运河是当时经济的“生命线”,承担着数百万石的粮食及其它物资的运输重任。明清时期,一大批运河城市发展起来。运河沿岸的城市中均建有府学、州学、县学、文庙、贡院、书院、藏书阁。运河城市的人口结构中,商人和手工业者人数占多数。1842年,英军夺取了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的镇江,封锁了清朝的漕运。道光帝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漕运恢复。1853年后,太平天国占据南京和安徽沿江一带十多年,运河漕运被迫中断。1855年,黄河改道后,运河山东段逐渐淤废,从此漕粮主要改经海路运输。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正式用轮船承运漕粮。1904年,漕运总督被撤废。1911年,津浦铁路(天津到南京浦口)全线通车,从此京杭大运河以及沿线城市的地位一落千丈。新中国成立后,对大运河进行了大规模整修,使大运河部分河段重新发挥航运、灌溉、防洪和排涝的多种作用。2002年,京杭大运河成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通道。2006年,京杭大运河成为第六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京杭大运河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述天津兴起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解读明清以来京杭大运河的兴衰。
论述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在商务印书馆任出版部主任的陆费逵与戴克敦、陈寅等,约请编辑人员秘密编写新教科书。1912年1月1日中华书局在上海创立,创办人为陆费逵。书局开业后,即可提出“教科书革命”和“完全华商自办”的口号,首先出版新编的《中华教科书》,以其国旗图案抢占了大部分教科书市场。在《中华初等小学国语教科书》中,编者写道:“我国旗。分五色。红黄蓝白黑。我等爱中华。”1921年,陆费逵在《我国书业之大概》一文中对中西方民众读书习惯的差别分析如下:“(中国)国民智识太浅,舍此等(如《三国演义》)小说书外,他书不能阅耳。此刻欲补救此弊,有二途:一,普及教育,增加人民智识。二,发行代替小说的科学或文学书,以便人民购阅。”依据这样的理念,书局拟定了出版教育丛书的计划,到1945年,已出版60多种教育丛书,涵盖成人教育的各个方面。

1954年5月,中华书局实行公私合营,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渴求文化、渴求真理的时代,中华书局策划了许多大型项目,如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历代史料笔记丛刊等,继续为文化学术界提供基本典籍。从2006到2010年,中华书局完成全套50种“中华经典藏书”的出版,如《论语》《诗经》《史记》等。2012年,中华书局迎来百年华诞。

——摘编自《庆祝中华书局成立一百周年·图说中华》

材料二   中华书局创办宗旨:一、养成中华共和国国民。二、并采人道主义、政治主义、军国民主义。三、注意实际教育。四、融和国粹欧化。

——1912年2月23日《中华书局宣言书》


中华书局是如何践行其创业宗旨的?结合材料及所学加以解释。要求:从中华书局创业宗旨中任选其三进行解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04-27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