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1 道试题
1 . 钱泳《履园丛话》记载∶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苏、松、常、镇四府大旱,是时米价每升七文;雍正、乾隆初,米价每升十余文;乾隆五十年(1785年)后;不论荒熟,粮价总在二十七八至三十四五文之间徘徊。四镇粮价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社会阶级矛盾尖锐造成社会动荡B.乾隆时期社会人口总量迅速增加
C.自然灾害频发造成农业产量降低D.政府积极在民间推广高产农作物
2022-04-01更新 | 19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四)历史试题
2 . 中国近代若干工矿企业雇佣工人人数排名统计表如下:
企业名称记载工人人数的年份工人人数
开平煤矿18893000
汉阳铁厂18913000
湖北织布局18932000~3000
天津机器局1884约2000
福州船政局18742000
………………
继昌隆缫丝厂1873600~700
上海坤记丝厂1884500
上海正和丝厂1894400

表格表明,晚清时期
A.经济发展的地域性增强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
C.工人阶级分布相对集中D.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改变
2022-03-28更新 | 331次组卷 | 9卷引用:辽宁省2022届高三3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了一件精美的漆箱,箱盖上绘有按星空方位标注的二十八星宿图,其中的星宿名称多数与《石氏星表》中的记载相同。这表明(     
A.图像比文献记载更可靠B.西周重视天文观测
C.文物与文献可相互印证D.楚国制漆工艺精湛
2022-07-14更新 | 2947次组卷 | 37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4(辽宁专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西汉张骞通西域以来,茶叶因其成本相对低、利润相对高而需求量大的特点,注定了其势必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大宗商品之一。我国新疆等地区的气候不适合茶叶种植,而食肉饮乳的生产生活习惯却使上述地区的茶叶消费成为习惯和必需。在强烈的需求之下,从成都、昆明等地通往西藏、青海的川藏茶路兴起,成为茶马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兴起于明朝的晋商借助地利之便主导的万里茶路,把江南的茶叶贩运至塞北,延绵明清两朝,发展成为一支重要的商帮。《马可·波罗游记》对遥远中国的记载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茶饮习俗已经传播至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各地各民族。

材料二   近代以来,伴随中国茶叶的知识产权和贸易顺差被迫丢失,传统小农式的茶叶种植和制作模式被西方工业化、社会化大生产所取代,西方资本主义的茶叶品牌利用不平等条约倾销至中国,掠取了巨额的利润。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带一路”倡议是复兴古代丝绸之路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壮举。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性机遇,依托大企业、大品牌的综合实力,把中国传统的饮茶习俗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从出口茶叶原材料向出口茶叶断时尚、新生活模式转变。依托“公司+农户”的模式,中国茶叶产业既可以精准扶贫,更能提升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品位。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李宁 马晓云《浅析丝绸之路茶叶贸易与茶文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茶叶对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茶叶贸易的特点,并简析“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历朝历代都采取政策增加人口。《周礼》记载:“媒氏掌万民之判…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春秋时期,越国规定女子十七之前须出嫁,男子二十之前须娶妻,同时对生育的家庭给予奖励。战国时期,国家会派出医生照顾临产妇女,还为多胞胎户提供帮助。宋代政府下令“乡村五等、坊郭七等以下贫乏之家、生男女不能养赡者,每人支免役宽剩钱四千”。宋代立养子法,准许无后嗣的民户领养孤儿,在各地创设专门收养弃婴的慈幼局或婴儿局,并设立举子仓资助贫困之家养子。宋初规定“县吏能招增户口者,县即升等,乃加其奉”“县令考课以户口增减为黜陟”,明清时期延续了这一规定。

——摘编自倪玉平《中国古代的人口增加政策》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并没有明确的人口政策。1941年,国民政府社会部邀请国内专家学者成立“人口政策研究委员会”从事人口政策纲领之研究。19455月,人口政策研究委员会经过近四年艰苦努力起草的《人口政策纲领草案》以《民族保育政策纲领案》之名终获通过。“保育有两种意义:一求生育率的提高,二求死亡率的减少。”保育之更重大的任务,不但是要求民族体质健全,并且要求心智理性发展,以期中华民族,千年万世,续存于世界。该纲领提出奖助稠密区域之人口移植稀疏或边远地区,并且通过边区开发促进边民之繁殖。纲领还规定“鼓励健全夫妻之生育,指导适当的节孕,维护孕妇产妇之安全,以期优良子女之增加”。

——摘编自俞莲实《民国时期城市生育节制运动的研究一:北京、上海、南京为重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增加人口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40年代国民政府确立人口政策的原因,并指出国民政府人口政策的特点。
6 . 下表是明清时期徽州地区乡约或家训的内容。据此可知当地(     
记载出处
“圣谕十六条首著敦孝悌以重人伦,良有以也。” 休宁古林黄氏《祠规》
“百姓无君臣之分,只有钱粮是奉君王的。……每年钱谷务先完粮,而后作别事。” 南关许余氏《家训》
“王法者,朝廷所设,以治吾民者也。……故为绅为士为民皆当畏法绩溪梁安高氏《祖训》
A.出现了皇权的基层下渗B.官府大力推广倡导乡约
C.完善了乡土成员的保障D.实现了乡约与法律合流
2023-02-24更新 | 554次组卷 | 7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据《日下旧闻考》记载,1784年,乾隆提出中国历史上的历代王朝的历代帝王均应具有“庙享”地位,最后使历代帝王庙享祀帝王达到188位。乾隆此举旨在
A.认可中原政治文化B.强调自身的正统性
C.扩大帝王入祀范围D.继承中华文化遗产
8 . 汉朝主管马厩、马苑的官僚“太仆”位列九卿之中,政府明确鼓励私人养马。《汉书》记载,通过关市贸易输入的马匹数目巨大,景帝时对马匹输出规定“马高五尺九寸以上,齿未平,不得出关。”汉朝的马政措施旨在
A.发展精耕细作农业生产B.应对边疆危机巩固统治
C.密切内地边疆商业往来D.加强对西域地区的控制
2022-05-27更新 | 686次组卷 | 10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目前所知“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何尊铭文“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或(国),自兹义(治理)民。”《诗经大雅》云:“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惠此京师,以绥四国”。《左传》则多见把“中国”与“四夷”“蛮夷”“戎”对举的记载。据此可知,“中国”观念
A.西周初年开始形成B.加强了中原统治力量
C.产生源于文化认同D.基本内涵得到了拓展
2022-05-27更新 | 1558次组卷 | 2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10 . 《春秋·公羊传)记载:(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民不背尽力于公田”,陈国也出现了“道路不可知,田在草间“的问题。民“解(懈)于公团°和“公田不治”成为当时普遍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A.周王室的权威丧失殆尽B.战乱颗繁导致民不聊生
C.农民赋税负担异常沉重D.社会转型趋势较为明显
2022-05-21更新 | 786次组卷 | 8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2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