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南宋《农书》记载,一是将“地势之宜”列在“天时之宜”之前;二是将天时、地利统一起来合称为“天地时宜”;三是更重视人的因素。“人定胜天”一词在南宋中期开始出现。据此可知,此书(     
A.全面总结了传统农业生产技术B.标志传统农学完成根本性转变
C.强调积极主动地改造利用自然D.深受理学格物致知观念的影响
2024-05-08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三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汉武帝时,东北的夫余王国与汉朝建立臣属关系,长期受玄菟郡管理。《后汉书》记载:“其王葬用玉匣,汉朝常豫(预)以玉匣付玄菟郡,王死则迎取以葬焉”。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A.郡国并行制逐渐完善B.节葬已成为社会风气
C.汉朝与夫余关系密切D.各民族差异完全消失
3 . 据记载,文景时期每个成年人每年要缴纳500钱左右的算钱,一个五口之家如果按四个成年人纳算,那么一年所缴纳的算钱为2000钱左右。若以当时谷物价钱每石50算钱,百亩收获不过百石的小农之家,年收入大约5000钱。这表明,西汉初年(     
A.轻徭薄赋以恢复发展生产B.普通民众生活水平得以提升
C.简化赋税征收程序以便民D.人头税加重了民众生活负担
2024-03-03更新 | 70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威尔斯的《世界史纲》记载,公元前6500年,苏美尔人开凿渠道引水肥田,他们逐渐成为精通水利的工程师;他们有牛、驴、绵羊、山羊,但没有马;他们的土屋集聚而成城镇,他们还为自己的宗教兴建起塔式的庙宇。由此可以判断两河流域(     
A.已进入文明时代B.生产力出现飞跃
C.社会生活丰富多样D.诞生了最早的农耕文明
23-24高三上·湖北武汉·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古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曾写道:“赛里斯国林中产丝,驰名宇内……今乃见凿通金山,远赴赛里斯国以取衣料。”而中国《魏略》中载:“(大秦)多璆琳、琅玕、神龟、明珠、夜光璧。东南通交趾,又水道通益州永昌郡。多出异物。”这些记载(     
A.体现了当时海上商路的发达B.佐证了东西文明的交流往来
C.表明了古罗马手工业的进步D.展示了东方养蚕缫丝的实情
2024-01-24更新 | 223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贵州、广西、江西、黑龙江、吉林、甘肃专用)- 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6 . 战国时期,社会上出现了大量以出卖自己劳动力为生的“庸客”,《韩非子》中就有主人以美食、钱币等招募“卖庸而播耕者”的记载。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分封制趋于解体B.郡县制得以推广
C.井田制遭到破坏D.宗法制逐渐强化
2024-01-22更新 | 552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年1月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7 . 明人王丹丘在《建业风俗记》中记载:“正德中,士大夫有号者十有四五,虽有号,然多呼字。嘉靖年来,束发时即有号。末年,奴仆、舆隶、俳优,无不有之。”这反映出明朝后期(     
A.注重伦理教化B.等级秩序受到冲击
C.倡导个性自由D.社会主流思想异化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非交往在唐代的始于贞观年间。根据史料记载:“殊奈,昆仑人也……贞观二年(628)十月,使至朝贺。”天宝十年(751),唐朝人杜环到达过非洲。唐代的中非交通线主要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8世纪后,陆路渐趋衰落。瓷器和丝绸是唐代时期输入非洲的大宗物品。从7世纪开始,东非海岸商业性城邦的兴起、发展和繁荣,推动了中国商品进入非洲。香料、象牙则是非洲输往唐代中国的主要物品。

——摘编自景兆玺:《唐代中非关系论述》

材料二   进入21世纪,中非关系快速发展,中非合作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已成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基础设施融资方、对非投资增速最快国家、非洲国际工程的主要承包方以及主要发展合作伙伴。非洲国家也积极支持中国在全球治理上的主张和倡议,非洲是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最积极的方向之一。面对百年变局,中非团结合作是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能为非洲乃至全球繁荣发展和持久和平注入强劲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无论中国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远都把非洲国家当作自己的患难之交”。

——摘编自周玉渊:《大变局时代中非合作的新征程与新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代中非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代中国处理与非洲关系的基本原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下表是历代正史对部分游牧民族的记载。

民族

记载

出处

匈奴

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

《史记》

鲜卑

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

《魏书》

回纥

居无恒所,随水草流移

《旧唐书》

蒙古

自夏及冬,随地之宜,行逐水草

《元史》

这主要反映了(       

A.不同王朝修史目的相同B.生产方式受到地理环境制约
C.历代正史史料来源一致D.北方游牧民族习俗因袭传承
2024-01-22更新 | 480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年1月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10 . 《宋史》记载:职官七事包括“一曰举官当否,二曰劝课农桑、增垦田畴,三曰户口增损,四曰兴利除害,五曰事失案察,六曰较正刑狱,七曰盗贼多寡。”并且把这分为“四善、 三最”进行考核, 每年一考, 三年为一任期。 “四善、 三最” 的考核(     
A.提升了基层社会的治理效能B.确立了完善的官员选拔标准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有效控制D.弥补了政府监察体系的不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