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开滦煤矿是中国近代煤矿业中的巨擘,前身为1878年清政府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官督商办企业“开平矿务局”,为当时所办新式煤矿中成功之代表,但不幸于1900年庚子国变时落入英商之手成为英资煤矿。滦州煤矿为1907年招集民族资本创办,原为试图收回开平而设,但终于在与开平的竞争中失利,为开平所并。1912年二矿实行名义上的联合,称“开滦矿务总局”,实际为英商掌控;1934年进一步合并,正式成为合资煤矿。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又被日本夺去。1945年日本投降后,由南京国民政府接收,交还英商经营。

——摘编自云妍《近代开滦煤矿产出的“Solow余值”分析》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评析开滦煤矿的产量趋势。(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图所示是14世纪中叶到16世纪中叶英国呢绒和羊毛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这可用于说明该时期英国(     
13471366139214381479150915471554
呢绒(匹)44221459343072560976258684789122354160000
羊毛(袋)30000266341935991019784不占重要地位不占重要地位不占重要地位
A.畜牧生产衰退的趋势明显B.手工业产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C.对海外原材料进口的增加D.毛纺织业已经出现了工业革命
3 . 据下图可知,隋唐时期(     

                       隋唐大运河沿岸的大型粮仓示意图
A.朝廷开始建立常平仓制度B.政府重视粮食的官方储备
C.经济重心和政治中心南移趋势明显D.官仓建设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赈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20世纪20年代,汕头市政当局计划修建整齐划一的马路。商民提议马路沿线许建骑楼的方案被采纳后,沿街业主借助充足的侨汇资金建成令人瞩目的骑楼街区。据此可见(     
A.近代城市发展呈现基层自治趋势B.政府与民众合力形塑城市新风貌
C.政治革命推动近代市政体制建立D.民族资产阶级慷慨捐资建设家乡
2024-04-18更新 | 43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浏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6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考古发现,二里头都城遗址内有一些小型家族墓地,与不同功能的建筑遗迹在空间上紧密结合,如宫殿管理、供水、铸铜、粮食管理等。家族成员从事相同的工作,死后就近埋葬在生前工作的场地,形成“居葬合一”的丧葬新模式。这反映夏朝(       
A.国家形态初步显现B.小农经济模式形成C.工商食官制度确立D.职业分工趋势出现
2024-03-15更新 | 430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明日之星高考历史精英模拟卷 【湖南版】
6 . 两河流域古文明沿两河由南往北单线溯流而上,阶梯性发展;埃及古文明沿尼罗河由南往北顺流而下,也是阶梯性发展;爱琴海流域的古文明也是由其南端的海中岛国,即克里特文明,越海向北发展为伯罗奔尼撒岛上的迈锡尼文明,再往北影响了以雅典城邦为代表的古希腊文明。由此可知,这些古文明(     
A.发展模式受社会性质的影响B.扩展方向受地理条件的限制
C.具备了早期世界帝国的特征D.呈现出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自先秦时期就有“诗教”“乐教”的美育传统,从属于“礼教”。20世纪初,众多思想家、教育家在引入西方理论的背景下,展开了对近现代美育思想的建构,以期实现“立人”与“新民”。1906年王国维提倡“以审美拯救人性”,他认为美育应与“智、德、体”三育并重发展,才能造就“完全之人物”。1912年蔡元培积极提倡“美育救国”,首次把美育确立为国家教育的方针;1917年针对“忠君尊孔”的封建教育宗旨和传教士鼓吹的“宗教救赎论”,他又提出“以美育代宗教”拯救国民精神。20世纪初的美育思想以鲜明的实践品格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摘编自刘彦顺《中国美育思想通史》(现代卷)

材料二   1986年,《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指出: “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执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方针。”这是近三十年后,美育重新回归全面发展教育方针。与此同时,艺术教育逐步走入正轨,中小学美育课时数明显增多。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美育本体性功能放在不可替代的位置,激发创造活力,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2020年,教育部发布《美育教育规划细则》正式确定美育课程纳入中小学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美育课程全面开齐开足,倡导美育的全面性和终身性。

——摘编自孙刚成《历史制度主义视域下的新中国美育政策演进及启示》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中国美育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学校美育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1995年世界银行的权威经济学家推出了《东亚奇迹》一书,率先将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高速增长誉为“东亚奇迹”,此后,诸如“亚洲世纪”“东亚文明的复归”之类的讨论接二连三的出现了,有学者感叹, “东亚人终于又一次有资格在世界上高声说话了”。这说明(       
A.经济全球化引起国际格局调整B.亚洲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
C.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影响深远D.经济发展推动亚洲国际地位提高
2024-02-22更新 | 184次组卷 | 3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2 -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湖南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中世纪的欧洲城市,不论是复苏的罗马城市,还是获得自由的农奴新建的城市,都具备城市、市场、法庭、市民和自由五大基本要素。这些要素(     
A.源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B.蕴含着社会转型的积极因素
C.体现了王权逐步加强的趋势D.是西欧庄园经济发展的结果
10 . 下图为《人民画报》封面女性形象(部分)据学者统计,20世纪80年代,大部分的封面女性为文体工作者,而90年代以来,大部分的封面女性为演艺明星。这一不同(     

A.适应了社会传媒的市场化趋势B.促进了“双百方针”的重新恢复
C.体现入世前后的价值观念转变D.不利于女性社会形象多元化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