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8年,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从中国近代对外关系的角度,考察晚清海防与塞防之争,把李鸿章与左宗棠之争定义为“剿夷与抚夷之争”“防日与防俄之争”,认为当时国内已是“兵疲力尽”,无力顾及新疆,更无力经营新疆;把收复新疆归因于“左宗棠运气好”。他盛赞李鸿章的海防主张,对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之不以为然。1944年,萧一山在其《清代史》则更多的是批评李鸿章不该随便放弃新疆,赞扬左宗棠在新疆问题上“见识宏远,议论激昂”。秦翰才的《左文襄公在西北》、卢凤阁的《左文襄公征西史略》也都把海防与塞防之争和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壮举联系在一起,将其视为爱国之举。

20世纪70年代,海防与塞防之争被史学界定性为淮系和湘系集团的利益之争。1976年出版的《近代中国史稿》可谓此论的集大成者。在“利益之争”中,李鸿章是卖国贼,但左宗棠也不是爱国者。

1987年杨策发表《论所谓的海防塞防之争》一文,认为李鸿章主张暂时放弃新疆与左宗棠主张立即收复新疆,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两种主张,其终极目标都是维护国家安全。1988年黄顺力发表《重议海塞防之争》,认为海塞防之争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因防务问题所引起的策略之争(即“策略之争说”)。1990年杨光楣也认为,双方“都具有抵御外侮的意义,出发点都是爱国的”,“它仅仅是一般认识上、策略上不同意见的争论”。此后“策略之争说”逐渐占了上风,一直持续到20世纪末。

——摘编自尹全海《学术视野中的晚清海防与塞防之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末,学界的“晚清海防与塞防之争”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4-03-31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二战后,德国社会保障由战前的8种开支项目逐渐增加到1973年的18种,给付金额由1950年的99亿马克猛增到1973年的2526亿马克。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德国(     
A.威廉一世皇帝对社会保障的重视B.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C.战后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快速发展D.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如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地。据此可推知(     
英国占有北起埃及、苏丹,中经乌干达和东非,直到南非的广大地区
法国除占有北非大片土地外,还占领了西非和赤道非洲的广阔地区以及马达加斯加岛等
德国占领西南非洲、喀麦隆、坦噶尼喀等
意大利占有利比亚和索马里等
葡萄牙占有安哥拉、莫桑比克等
西班牙占有摩洛哥、部分撒哈拉
A.列强激烈争夺世界市场B.柏林会议加速了对非洲的瓜分
C.英法殖民霸权得到巩固D.奴隶贸易刺激了欧洲殖民扩张
2024-03-30更新 | 238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如图为英国画家约瑟夫·赖特(1734—1797)的绘画作品——《抽气泵之内的小鸟试验》。画中演说者用气泵将空气从倒扣的碗里抽走造成真空,画面定格了演说者在鹦鹉死前一瞬放入空气的戏剧性时刻,利用光——微弱的蜡烛照亮了周围人不同的反映。该绘画(     

A.体现理性与感性的结合B.与欧洲的宗教传统契合
C.确立了自由主义的原则D.注重光与色的瞬间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研究拜占庭文化的学者普遍存在困惑,即很难概括出其核心价值。其文化既带有强烈的基督教文化因素,又具有古代希腊文化的因子。他们既没有纯粹的基督信仰,也没有压倒一切的安拉崇拜。这(     
A.深受独特的地理环境影响B.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深度影响
C.带有鲜明的理想主义倾向D.彰显了近代文化的演变倾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在古代印度,由种姓制度衍生出现的印度教是主要宗教;佛教也深受民众喜爱,并且影响广泛;受伊斯兰教影响而形成的锡克教在其北部地区则拥有很多信徒。这表明古代印度(     
A.种姓制度与佛教相互渗透B.对伊斯兰文明影响深远
C.印度教促进了国家的形成D.具有文化多元性的特点
7 . 如图是我国《对外援助数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十年探索时期我国对外援助不断增长
B.改革开放以来对外援助数额开始减少
C.对外援助状况与国内外形势密切相关
D.亚非拉国家是我国对外援助主要国家
2024-03-30更新 | 275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50—1953年春,土地改革共没收了地主阶级约7亿亩(约合4700万公顷)土地和大批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分给了约3亿无地少地和缺少生活资料的农民,约占农业人口的60%至70%。这(     
A.表明我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有利于巩固我国社会主义新生政权
C.彻底结束了我国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D.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九一八事变后,钱昌照等人推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资源委员会,谋划创办钢铁、机械、电器、电力、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等门类的国有企业,甚至仿效苏联制定了重工业建设三年计划,力图启动重工业建设。这(     
A.表明大危机使中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B.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C.表明南京国民政府试图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D.解决了中国轻重工业比例失衡的问题
10 . 1908年,《民报》刊出汤增璧所写的《崇侠篇》认为:“儒为专制所深资,侠则专制之劲敌”,“侠之不作,皆儒之为梗”,并讴歌了具有武勇之风的侠士精神。这(     
A.表明儒法思想互相排斥B.表明民族资产阶级“托古改制”
C.源自清朝基层治理混乱D.与科举制废除和局势变化有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