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2023-11-23更新 | 856次组卷 | 203卷引用:广东清远一中实验学校2018届高三文科历史10月第二次考试
2 . 综合如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约 1770约 1790~1793约 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140175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 年为 100)
年份175517971835
指数42.7442.4878.69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2022-07-06更新 | 1692次组卷 | 115卷引用:广东清远一中实验学校2018届高三文科历史10月第二次考试
3 . 考古资料表明,西周至春秋早期,各诸侯国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与周王朝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此现象说明
A.工商食官制实现了标准化器物生产B.周王以赏赐青铜器物笼络诸侯
C.宗法制注重同族文化的延承性D.分封制推动了中原文化的传播
2022-05-21更新 | 312次组卷 | 34卷引用:广东清远一中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三文科10月第一次测试历史卷
4 . “闯关东”通常是指从清朝同治年间到中华民国这个时期内,我国山海关内的百姓去东北谋生的历史。如图反映的是民国时期山东省民众“闯关东”的情况,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A.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山东民众第一次闯关东高潮B.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促使山东省民众闯关东骤减
C.华北事变后导致山东民众出现第二次闯关东高潮D.日本投降、山东解放促使山东民众闯关东情况骤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罗素指出:“浪漫主义者注意到工业主义在一向优美的地方正产生的丑恶,注意到那些在‘生意’里发了财的人(在他们认为)的庸俗,憎恨这种丑恶和庸俗。”可见,浪漫主义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
A.抒发个人情感追寻理想世界的驱动
B.商业经济发展导致拜金主义盛行
C.工业革命使“理性的胜利”成为谎言
D.浪漫主义者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2020-12-15更新 | 180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4届广东清远市华侨中学高三临门一脚文综历史试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历史的巧合,中西两种文明在16-18世纪相逢了。中国和西方两大文明开始了持续的和多方面的接触和交往。中国和西方两大文明之间基本上进行平等交往和交流的世纪,双方都从这些交流和交往中获益多多。尽管法国启蒙思想家没有到过中国,但通过阅读来华传教士、商人、使节的著述,以及与汉学家和中国留学生的直接交往,他们对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认为,在儒家经典中经常出现的天、道、礼或理,就是这个造物的上帝。它要求人们无论修身、治国,都必须遵循自然的规律,即理性。在启蒙思想家看来,中国儒教是人类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正如赫德逊所言:“18世纪的欧洲在思想上受到的压力和传统信念的崩溃,使得天主教传教士带回来的某些中国思想在欧洲具有的影响,超过了天主教教士在中国宣传的宗教。”

——摘编自陈超《明末清初的“东学西渐”和中国文化对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材料二   晚清时的中西文化交流中,传教士再次东来已没有了先前的谦逊和善,而是“一手拿着十字架,一手拿着宝剑”。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由于当时中国现实的需要,西方数理化知识的最新成果系统地传入了中国。但洋务派对西学的引进,主要从实用的目的出发,重在西方的技艺。从整体而言,他们学习西方确乎舍本求末。当然“很有几位忠实的学者——如李善兰、华蘅芳等辈在里头,译出几十种科学书,此外国际法及其他政治书也有几种,自此,中国人才知道西人还有藏在船坚炮利背后的学问,对于西学的观念渐渐起了变化。

——摘编自杨荣《论西学东渐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的“东学西渐”的原因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学东渐”与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就是建立在一种双金属通货制的基础之上,日常购物用铜钱,较大的商业交易用白银。16世纪白银成为通用货币,大部分税收都以银子来计算交付,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清代。铜钱要铸造,而银子不用铸造。这两种货币金属的兑换率随着供应情况很容易波动,对所有百姓有直接的影响。虽然纸币最早产生于中国,但明初几次试发纸币都不成功使得纸币不受欢迎,很快满人政府就下令禁止再发纸币。

——摘编自韩书瑞(关)《十八世纪中国社会》

材料二19世纪50年代,清政府迫于财政与经济压力,进行了一次货币改革尝试,但除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之外,在货币制度方面并没有取得任何进展。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先后实行了金本位制,金银比价发生很大变化。这不仅影响着中国对外贸易的结算,而且直接影响到清政府的对外借款与还本付息问题。在甲午战争后的对日赔款与义和团运动后的庚子赔款中,清政府遇到了严重的“镑亏”问题,从而引发了关于货币改革与本位问题的激烈争论。

——摘编自燕红忠《本位与信用:近代中国白银货币制度及其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货币发展状况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货币改革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代货币发展的历史启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对于“自由主义”的定义,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在霍布豪斯看来,“自由主义”最初是作为一种批判出现的,有时甚至作为一种破坏性的、革命性的批判。格雷在《自由主义》一书中标示出这一思想传统的4个特征:个体主义的、平等主义的、普同主义的、社会向着善论的。除此之外,李强在《自由主义》一书中指出,“自由主义在其300多年的发展中……自由主义发展从它最初出现时起,就没有将自己的视角局限于具体的政治经济、审核问题,而是试图发展出一套关于个人、国家、社会的基本理论,这些理论构成哲学自由主义的基本内涵”。他们虽有不同,但大都包括了经济自由、个性自由、社会自由、政治自由等内容。

——摘编自黄小雪《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自由观”的转变》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自由主义”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2020-11-27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指出,19世纪是英国人引以自豪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代的中期,英国实现了由农业-乡村社会向工业-城市社会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发生
A.奠定了英国强国地位B.改善了民众生活环境
C.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D.导致农业的普遍衰退
10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严复较早将“周召共和”与贵族共和相连,“夫所谓主治者,或独具全权之君主;或数贤监国,如古之共和;或合通国民权,如今日之民主。”在其后翻译的《孟德斯鸠法意》中,他将“贤政”归于公治之下,是为贵族共和。

——李爱军《中国古代“共和”观念考辨》

材料二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的一系列演说中,反复称我们有必要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并在“革命成功之日,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此缘于清政府之昏庸无道所以“断难行其君主立宪政体,故非实行革命建立共和国家不可也”。

——郭辉《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及其特征》

材料三麦迪逊提出,共和政体的定义应当是:“它从大部分人民那里直接、间接地得到一切权力,并由某些自愿任职的人在一定时期内或者在其忠实履行职责的期间进行管理。”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1)如何理解材料“共和”的含义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对“共和”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在政治上为共和作了哪些努力?
(3)运用所学的有关美国宪法的内容,解读麦迪逊关于“共和政体”的定义。
2020-11-27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