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8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周游列国以后,回到鲁国开始整理文化(典籍)。因为时代的盛衰演变中,文化永远是走在最前面的,周代王朝的衰乱已经很严重了,所以孔子急于从事文化的复兴来力挽狂澜。

——摘编自南怀瑾《论语别裁》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过程中,梁启超、梁漱溟等人主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对全盘西化,主张中西文化有机调和,批判性吸收借鉴西洋文明,才是中国文化的根本出路。

——摘编自李世坤《试析近代文化复兴思潮的历史演变及其时代价值》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党提出的政治文化里面,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作为口号越来越多地出现,这个变化我称之为“再中国化”。“再中国化”的意思是说更自觉地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作为正能量,我觉得这个转变很重要。

——摘编陈来《陈来讲谈录》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传统文化”,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语言精练)
2024-05-17更新 | 191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揭阳市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有学者指出,12世纪罗马法复兴运动前后,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迫切要求结束封建割据的状态,统一国家以促进经济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便是加强王权。该学者意在强调,罗马法的复兴(     
A.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B.与时俱进的法律特点
C.有利于强化世俗权力D.市民阶层的时代需求
2024-05-1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普宁市高考考前模拟训练历史试卷
3 . 7世纪至8世纪时,阿拉伯帝国多次向外发动战争,对被征服地区的异教徒征收了高于穆斯林的赋税,但并不强迫他们改变原有信仰。阿拉伯帝国的这种做法(     
A.反映了信仰自由的原则B.有利于缓和境内的民族矛盾
C.改变了政教合一的制度D.激化了帝国境内的民族矛盾
2024-05-16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普宁市高考考前模拟训练历史试卷
4 . 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以后,我国推行一系列改革,如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实行合同制,放宽对外资企业从业人员的限制,取消实行40多年的大学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分配的制度,以及户籍制度的改革。上述改革措施(     
A.使人力资源配置日益市场化B.提高第三产业人力资源的利用率
C.标志着劳动力开始自由流动D.适应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需要
2024-05-1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普宁市高考考前模拟训练历史试卷
5 . 1918年前后,一大批“新知识分子”以政党团体的形式,直接从事对抗军阀社会的政治实践,进入20世纪20年代以后,发展到要求对军阀社会进行“根本改造”“根本解决”。这些“新知识分子”的行为(     
A.表明北洋军阀的统治分崩离析B.为国民革命运动积蓄了力量
C.体现了中国革命任务发生转变D.说明政党政治不断走向成熟
2024-05-1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普宁市高考考前模拟训练历史试卷
6 . 江苏刘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的145座墓葬中,石斧、石锛,石凿等生产工具在男性墓葬中共发现了28件,在女性墓葬中只发现了6件;纺轮都出自女性墓中。这说明当时(     
A.手工制造技术高超B.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C.存在简单性别分工D.国家形态初步具备
2024-05-1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普宁市高考考前模拟训练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70年来新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变迁

阶段治理格局特征
19491982单向度社会控制在农村,通过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再到发起急促而迅速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城市,延续延安时期管理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传统,对所有公职人员(包括国营企业职工)进行“单位制”整合;对于没有单位的一般居民,包括家庭妇女、摊贩、商人、自由职业者、无业人员以及失业人员等,则采取“街居制”管理体制
19832011全方位社会治理格局社会公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进行自我治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
20122019协同共治格局多元参与、共同治理的社会运行机制日益形成

——摘编自彭秀良《新中国70年基层社会治理格局的变迁》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演变的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新中国基层治理的影响。
2024-05-15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揭阳市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开始实行盐铁专营,将过去由“少府”所经营的盐铁收入,划归大司农负责。汉宣帝时,盐官在产盐区,负责招募百姓,分配煮盐的场地和主要煮盐工具,收购产品,经营食盐外运;在非产盐区,则要设仓储存,组织转运。盐的销售,也由官府负责,或设肆专卖,或者通过特许的小盐商进行分销。

——摘译自班固《汉书》

材料二   北宋中期以后,盐的销售逐渐由官府直接专卖的官运官卖制转变为官府间接专卖的引钞盐制,商人凭盐钞购盐运销,钞盐钱悉聚于中央,成为国家重要财政收入。宋室南渡以后,国家更是依赖于钞盐收入,榷货务总收入中,盐的收入占80%以上。

——摘编自胡小鹏《中国手工业经济通史·宋元卷》

材料三   明代,官府退出了盐业直接生产经营环节,只成为盐资源的占有者和盐业的管理者,商人垄断各地盐业运销,并且可以世袭罔替,成为盐斤运销者和政府盐课征收的代理人,由原来的普通商人转变为由政府认证的政治性专商,行盐有岸、销盐有界,国家取消市场竞争使其得以垄断经营,即使专商与专商之间,也是纲、引、肩、厘等各地互不侵犯。盐务官吏、官署只负责管理盐斤收放、榷税、缉私等。

——摘编自毕昱文《中国古代盐业国家专卖制发展及启示探析》

(1)分析材料一中汉代实行盐业专营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盐业政策的变化。
(3)指出中国古代盐业政策发展演变的历史逻辑。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盐业政策发展演变的认识。
2024-05-15更新 | 14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揭阳市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初期,亚洲区域内劳工跨国流动的主要方向是西亚石油输出国家。劳工多数是集中在采矿、建筑、交通等领域的非熟练劳工。例如,巴基斯坦向沙特阿拉伯等国家派遣的劳工由1975年的1.9万人增至1980年代初期的12万人。印度劳工数量也由1976年的4200人跃至1980年的23万人,韩国输送了8万多劳工,印尼有10万,泰国为8万多。值得关注的是,从1980年代开始,中国、日本、韩国、香港等东亚国家和地区经济人口在持续向外迁移的同时,也因为非熟练岗位的增多而吸引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劳工。

——《全球化视野下亚洲科技人才移民美国的历史透视》

材料二   美国的技术移民来源及其百分比统计表(亚洲局部)

(单位:%)

国家1965年之前1965-19791980-19891999-2000
印度1.57.79.216.6
韩国1.04.53.52.7
日本4.62.11.22.8

——据《美国的技术移民与土生劳工:经济竞争的辩论及其之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洲内部移民流向的变化,概述亚洲内部移民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国家对美技术移民趋势进行阐释。
10 . 如图所示为1893—1920年生产资料进口在整个中国进口总值中的比重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说明这一时期的中国(     

A.民族工业生产能力有所发展B.轻重工业失衡局面得以改变
C.日益成为列强的消费品市场D.对外贸易逆差局面日益扩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