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6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驳倒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海岸时刻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摘编自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二 (日本)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言之无人能信。

       ——摘编自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纪》

材料三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根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根据材料一、二,简要分析欧洲人在15、16世纪热衷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洲和东印度航路”开辟的史实(主要人物及航路),以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德川幕府将朱子学奉为官学,注重以君臣关系和家族关系维持社会秩序。德川家康曾亲自邀请“日本朱子学之祖”藤原惺窝为诸侯公卿讲授“四书”。这反映德川幕府(     
A.强化统治的思想基础B.推崇中国正统思想
C.建立起中央集权国家D.善于学习外来文化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二   本宪法所赋予一切立法权,应操于联邦国会,国会包括参议院和众议院。

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的议员组成……

行政权应操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总统应为联邦的陆海军及奉调为联邦现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

联邦的司法权应操于最高法院及联邦国会得以随时规定并设立的各种低级法院……

本宪法和根据本宪法所制定的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的权力已缔结或将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全国的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均应受其约束,即使州的宪法和法律的任何条款与之相抵触。

——1787年《美国宪法》

材料三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有许多来自法国的志愿者参加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战争。这些志愿者帮助美国获得了独立和自由后,回到依然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下的祖国……当凯旋的志愿者们无比兴奋地宣传美国时,也预示着法国将有一场巨变发生。正如当时一家报纸所说:“在帮助美国13个州夺取自由之时,我们也在为夺取自己的自由做准备。”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列举英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2)材料二反映了美国宪法的哪些立法原则?简要分析其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简述法国“巨变”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法、德三国最终确立政体的法律文献。
2024-04-2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重新分配了议会席位。人口减少的衰败选区(主要是农村)席位减少,而新兴工业城镇则增加了席位;同时,也降低了对议员的财产、土地和身份等的要求,拥有选举权的人口从3%提升到16%。由此可推知此次议会改革(     
A.使英国议会确立了主导权B.使英国工人阶级得以参加政权
C.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影响力D.促使英国贵族退出了政治舞台
2024-04-2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提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反——合”阶段的“合”。据此推断,所谓的“合”是指(     
A.铲除了唐后期以来的地方割据势力B.延续了两宋时削弱地方权力的传统
C.实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D.加强了对地方军事和政治上的控制
2024-04-23更新 | 194次组卷 | 36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汉谟拉比法典》写道:“安努和恩利尔(神)为了人民的利益呼唤我的名字:汉谟拉比,虔诚的、神所敬畏的王子,(任命我)令正义在大地上出现,摧毁罪恶。”这反映该法典(     
A.阻碍宗教传播B.限制商业发展C.强调君权神授D.激化社会矛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高丽成宗时代(981—997年),大臣崔承老主张:华夏之制,不可不遵,然四方习俗,各随土性,似难尽变。其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以革卑陋。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使奢俭得中,不必苟同。这反映了该官员(     
A.主张全盘吸收中国文化B.承认本国处于藩属地位
C.注意保持主体的选择性D.主张习俗遵循自身传统
2024-03-29更新 | 325次组卷 | 90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明清时期诸多家训不再单纯要求家族子弟读诗书、习举业,而是实事求是地选择可自立行业,农桑、商贾至于书画医卜也可,即“凡学一艺,于身有益”。这说明明清家训(     
A.起到凝聚宗族的作用B.鼓励宗族子弟分家择业
C.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D.体现工商皆本的价值观
2024-03-26更新 | 210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华侨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伏尔泰、狄德罗等人自称为哲人。同时期,反对哲人的人自称“反哲人”。“反哲人”中既有纯粹的虔诚传统的代表,也有因循传统的保守派人士,还有想煽动冲突并火中取栗以获取物质或象征性好处的人。他们认为,哲人“既颠覆王座,也颠覆祭坛”,对启蒙运动展开持久的抵制,形成了反启蒙运动。

——摘编自石芳《从“伪君子”到“阴谋家”——反启蒙运动塑造的启蒙哲人形象》等

材料二   哲人与“反哲人”并非如字面上这样明确对立。由于信念上的分歧或利害关系,部分“反哲人”与哲人存在巨大的妥协空间。如,弗雷隆在诸多政治、财税、社会问题上的看法与伏尔泰非常接近,以至于被视为一个反伏尔泰的伏尔泰主义者;帕里索尖锐抨击狄德罗等百科全书派成员,却始终崇拜伏尔泰。

——摘编自石芳《反启蒙运动的两种研究范式——反启蒙思想与反哲学运动》等

材料三   “反启蒙运动”这个概念为研究者提供了很大便利,但如果就此预先假定“启蒙运动”是一个独一的、和谐的整体,而“反启蒙运动”就成为其立场观念一致的对立面,就意味着,抹去历史的复杂性和丰富色彩。众多“启蒙思想家”根本就没有两个人在观点上绝对一致,甚至有些人能否被称为“启蒙思想家”都存在尖锐争议。如,卢梭被一些人奉为伟大的启蒙哲人的同时,又被另一些人说成是“反启蒙”的先驱。启蒙运动异常复杂,并不存在界限分明的启蒙运动与“反启蒙运动”。

——摘编自高毅《浅论启蒙运动的内在紧张》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反哲人”群体出现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反哲人”思想中的内在矛盾之处,并简析其产生内在矛盾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史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龙”在西方的形象嬗变(部分)

年代资料   出处中国龙的形象描述
1901德国
《大清帝国》插图
龙头船全身“灰棕色”,清朝官员坐在“一只红黑色四脚”龙的背上读书。龙在形态上“瘦弱纤细”、“立起脖子努力向上探”。
1923莱国《VOGUE》封南龙在体态上不再像过去庞大可怖,变得“轻盈纤细”许多,龙嘴里吐出的火焰与代表西方的“少女”亲密互动,龙的神情温和。
1950
1997
美国《时代周刊》封面;英国《经济学人》封面张牙舞爪的红色巨龙张着血盆大口,嘴下面是台湾。穿着绿军装的中国龙,体型健硕,神态严肃,正与一个西装革履的欧美人握手。
2004美国迪士尼出品《花木兰2》电影海报中国龙“笑对他人”,龙的色彩以“橘红”、“金黄”等明艳的色彩呈现,反映了“熠熠生辉”的形象。

——摘编自徐畅《中国国家文化符号多模态隐喻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局部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