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据文献记载,东晋十六国时期,僧人释慧常在凉州(今甘肃武威)将佛经“寄互市人康儿(胡商),展转至长安”,长安胡僧安法华收到后“遣人送至互市,互市人送达襄阳(今湖北襄阳),付沙门释道安”。从佛经的辗转传送中可以看出(     
A.社会动荡促进宗教传播B.北民南迁带动文化交流
C.跨域经济联系普遍存在D.传统丝路贸易依然活跃
2 . 《孟子·尽心下》提出“无礼义,则上下乱”;《墨子·天志上》强调“且夫义者,政也”;《韩非子·解老》有“遇诸侯有礼义,则役希(同“稀”)起”的记载。这反映出百家争鸣(     
A.使各家思想日渐交融B.聚焦“义”展开了激烈争论
C.加强了民众观念认同D.有规范政治秩序的共同诉求
2023-04-09更新 | 1025次组卷 | 8卷引用:云南省昆明一中、宁夏银川一中2023届高三一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751年唐朝与大食(阿拉伯帝国)爆发战争,唐军战败。唐朝随军书记官杜环作为战俘来到大食,生活了十多年。他记载了自己的见闻:大食“今吞灭四五十国,皆为所役属,多分其兵镇守。其境尽于西海焉。”“率土禀化,从之如流。法唯从宽,葬唯从俭。郛郭(城)之内,里闸(门)之中,土地所生,无物不有。四方辐辏(指车),万货丰贱,锦绣珠贝,满於街巷。”在库法城内“绫绢机杼,金银匠,画匠,汉匠起作画者,京兆人樊淑、刘泚,织络匠者,河东人乐环、吕礼。”

——据【唐】杜佑《通典》

材料二   据到过中国广州经商的阿拉伯商人苏烈曼记载,“外国商船抵埠,官吏取其货物而收藏之,一季之船既全入口,官吏征百分之三十关税后,乃将货交还原主发卖。国王有悦意之货,则以现金及最高购价,付之商人也。各地回教商贾既多聚广府,中国皇帝因任命回教判官一人,依回教风俗,治理回民。”“判官为人正直,听讼公平。”“伊拉克商人来此方者,皆颂声载道也。”

——据《苏烈曼游记》(851年)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的史料价值,并从史料与所学史实相结合的角度概述当时的阿拉伯帝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的交往。
2023-04-07更新 | 538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文选•思玄赋》李善注引《淮南子》记载:“汤时大旱七年,卜用人祀天。汤曰:‘我本卜祭为民,岂乎自当之。’乃使人积薪,剪发及爪,自洁,居柴上,将自焚以祭天。火将燃,即降大雨。”商汤拯救万民,被万世颂扬。这说明(     
A.祭祀活动确具实效性B.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
C.商汤以仁德治理天下D.神权与王权开始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代对外贸易的特点在于“有贡就有市”。《明会典》中作为“正贡”的贡品记载,日本国仅见20种;而据《皇明永乐志》物品清单显示,日本一国的物品达到248种之多。据此可推知,当时(     
A.官方严格奉行海禁政策B.民间贸易占有重要地位
C.朝贡贸易阻碍经济发展D.朝贡贸易体系受到冲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据顾炎武《日知录》记载,明朝在地方邑里,皆设置申明、旌善二亭,民有善恶行为都会被记录下来,以示奖惩。这表明
A.政府对基层的治理得到加强B.宗法血缘对社会的影响减弱
C.儒家自觉承担社会教化职责D.明代基层管理自治色彩浓厚
2022-05-28更新 | 478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文献记载,商代历法已开始设置闰月,最初没有定制,有时甚至出现再闰或三闰的现象。大约公元前6世纪后,中国已有十九年七闰的“章”法。这种变化主要源于(  )
A.观测技术出现重大进步B.生产和生活经验的积累
C.阴阳合历促进历法发展D.小农经济日益发展成熟
2022-05-27更新 | 364次组卷 | 9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瘟疫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中国早在先秦时期就留下了不少相关的记载,也逐步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疫病应对经验。西汉元始二年,青州发生严重的蝗灾,由蝗灾而次生瘟疫,官府“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并向死者发放殡葬费。唐代大和六年,南方发生水旱之灾,继以疾疫,文宗专门下“拯恤疾疫诏”,称“其疫未定处,并委长吏差官巡抚,量给医药,询问救疗之术,各加拯济”。清初,出于对感染天花的恐惧,对于可能罹患天花的人进行了强制驱逐和隔离,并设置了“查痘章京”一职。明清政府还利用民间乡贤开展了各种疫病救疗活动,包括:施送医药、刊刻散发医方、利用宗族义庄或行业公所等组织开展制度化的救治和创设医药局等专门的慈善机构进行疫病救治等。

——摘编自余新忠《中国传统疫病应对成效探略》

材料二   1944年元旦刚过,延安周边出现严重的传染病疫情。毛泽东提出:“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作用都是要治好病。能把娃娃养大,把生病的人治好,中医我们奖励,西医我们也奖励。”1952年春,华北各地疫病相继发生并蔓延。毛泽东立即批示周总理:“似宜通令全国各地普遍注意疫情,有疫者治疫,无疫者防疫,并将华北防治时疫文件转发各地参考,请酌办。”毛泽东历来认为,“把卫生工作看作孤立的一项工作是不对的”,“卫生运动不是一个人的事,要大家来做”,“一切卫生医药人员都要振作起来,与党委、群众组成三结合,显示自己的能力”。毛泽东深知一遇天灾人祸就是难以承受之重,必须“保证不饿死一个人,不冻死一个人”,“此问题解决的好坏,对各方面影响甚大”。所以,在安排救灾时,他总是强调要“认真地进行对于灾民的救济工作”。

——摘编自“求是网”《疫病防治这场战争,毛泽东是这么打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疫病防治的特点,并简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毛泽东的防疫思想。
2022-05-03更新 | 192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文献记载,明朝时两个朝鲜人在中国相约去买书,甲:“我们到书市买文书去。”乙:“买什么书?”甲:“买《赵太祖飞龙记》《唐三藏西游记》。”乙:“买《四书》《五经》也好。既读孔圣之书,必达周公之理,买那些通俗读物干嘛?”甲:“《西游记》热闹,好看解闷。”学者朱舜水侨居安南时问安南某官员:“尊府古书多否?”答曰:“少少足备观览。”他又问:“《通鉴纲目》《前后汉》《廿一史》《史记》《文献通考》《纪事本末》《潜确类书》《焚书》《藏书》(李贽著)及《古文奇赏》《鸿藻》等书。”答云:“俱有,唯《鸿藻》无有。”

——摘编自[朝鲜]崔世珍《朴通事谚解》、[明]朱舜水《安南供役记事》


从材料中提取有价值的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宋代笔记小说《丁晋公谈录》记载,吕端通过恩荫而位至宰相,“后苑赏花宴,(宋)太宗宣臣僚赋诗,吕奏曰:‘臣无出身,不敢应诏”,。这说明当时
A.世家大族垄断朝政B.宰相权力受到严格限制
C.科举制的影响增强D.恩荫制度影响官员素质
2022-04-01更新 | 232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