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赫鲁晓夫偷窥西柏林》。该漫画表明
A.西欧国家经济合作加强
B.苏联战略目标发生改变
C.苏攻美守态势已成定局
D.柏林危机得到彻底解决
2 . 下图为2005 年至2021 年东盟各国和中、日、韩、英、美五国在数字服务领域的出口规模增长倍数,以及数字服务出口额在本国服务出口总额中的占比情况。该图说明(     

A.区域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B.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严重
C.世界对中国的依存度上升D.国际政治旧秩序依然存在
2023-12-02更新 | 171次组卷 | 6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时,官府采用方田法进行较大规模的土地清查,以厘定田税,并写入户帖。南宋时,两浙地区开始推行经界法,规定由农户自行文量土地,依照固定格式绘出“田之形状及其亩步四至”的田形图,并载明土地来源情况,呈报官府检核。南宋政府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砧基簿,构成了私有土地产权登记册。明清的鱼鳞图册,即源于此。

——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11世纪中期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后,派专员对各级封臣和自由人的土地、财产、收入进行核查和登记。在教士、郡长、佃户等作证下,专员向当事人询问土地的归属、大小和庄园各类财产数额,并将调查结果登记造册。该登记册为国王提供了征税和下派封建义务的依据。12世纪起,英格兰封建庄园效仿威廉时期的做法,定期清查庄园土地和财产,并登记造册。这一做法为中世纪英格兰封建庄园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据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等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和中世纪英格兰土地清查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和中世纪英格兰以清查为核心的土地管理制度对各自历史进程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土地管理所体现的国家治理理念。
2023-11-28更新 | 1901次组卷 | 15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3(河南、山西、云南、新疆、西藏专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主流。下图是学者绘制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分级图。

   

——摘编自李静、于晋海:《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紧扣图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逻辑线索,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2-10-27更新 | 4091次组卷 | 24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2(河南、山西、云南、新疆、西藏专用)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塞尔登中国地图》长160厘米,宽96.5厘米,采用中国古代风景画手法,使用汉字标注,并采用上北下南方位,同时标识了欧洲风格的罗盘和比例尺条。图中明朝信息最为丰富,北京城、黄河、各省边界等都有详细描绘。但却仅位于地图左上部分,中国南海前所未有地占据了中央位置。地图展现了东亚和东南亚全貌,覆盖了西起印度洋、北抵日本海、东南达印尼中部诸岛的广大地区。该地图瞻观性较高,但它并非一幅中国传统的陆地舆图,而更可能是一幅航海路线图。这些航线以中国南部的泉州与漳州港为起点,形成一个网络、最远可达地区最西端的印度于利于特港。图中还标注了如何前往也门、阿曼和霍尔木兹海峡。有学者根据图中信息判定,该地图为明末中国人所绘。

该地图后被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约翰·萨利斯获得,辗转落到了约翰·塞尔登(1584—1654)手中。塞尔登是英国律师,下议院议员,东方学家,是对波斯、阿拉伯以及中国的相关知识感兴趣的英国学者之一。在他那个年代,海洋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塞尔登比同时代的人更敏锐地察觉到,自己生活在一个正经历海洋变迁的时代。他主张海洋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由国家行使管辖权。在去世前夕,他将该地图捐赠给母校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塞尔登中国地图》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摘编自(加)卜正民著《塞尔登的中国地图:重返东方大航海时代》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简析这幅地图流传到英国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学者判断这幅地图为中国人所绘制的依据,以及该地图的意义。
2023-06-10更新 | 6535次组卷 | 36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1(河南、山西、云南、新疆、西藏专用)
6 . 下图为一幅历史地图(局部),判断该图所承载的历史信息是
A.“到敌人后方去”B.“攘外必先安内”
C.“对日寇最后一战”D.“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
2021-10-12更新 | 451次组卷 | 6卷引用:西藏拉萨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张之洞(1837—1909),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其任封覆大支的时间内,直接指挥中法战争,反对撤兵议和;中日甲午战争中,提出了“迁都、勤王、借款、购规”的正确主张;辛丑事变中,极力主张镇压义和团,通过外交造径解决争端。实业方面,一件是督办芦汉铁路,提出“图自级,脚外待,战利权,存中学”的主张,另外一件是以武汉为中心,先后创办了汉阳铁厂、钢轨厂、湖北织布局、螺丝局、制麻局、制革厂等一就近代工业化企业,把武汉打造为当时中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他力主广开新学、先后成立了自强学堂、武备学堂、农务学堂等,构建了一个由低等向高等、由普通向专业、由省域向州县的现代教育体系。纵观张之润的一生,毛泽东曾说:“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态记张之洞。”

——摘编自范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之洞发展民族实业的原因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张之洞的历史功绩。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图1、图2分别为人民艺术家古元创作于1947年的版画作品《焚毁旧地契》和《发新土地证》。这两幅作品反映了

     图1                                             图2
A.抗日根据地土改的蓬勃开展
B.边区农村社会矛盾得到缓和
C.三大改造服务于工业化建设
D.解放区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吴道子(约686—760),唐代著名画家。他吸收国外以及民间画风,结合佛教内容,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释道人物画,确立了崭新的民族风格。他改革传统的线描,用圆润丰腴、粗细变化的线条,将晕染法的立体效果融入传统线描法,又颇有动感,产生了“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在《天王送子图》中,他将佛教与中国社会的传统习俗以及道教、儒教的内容相融合,展现了宗教画的高超技艺。他采用水墨进行山水画创作,开创了不同于当时流行的重彩青绿山水画的新风格。《历代名画记》中曾经记录了吴道子“众皆密于盼际,我则离披其点画,众皆谨于象似,我则脱落其凡俗”之语来表明其艺术风格。

——摘编自黎猛、马昕《论吴道子的绘画风格和艺术成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吴道子画作的艺术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吴道子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图是关于秦汉时期部分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该图客观上反映了该时期
A.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B.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
C.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D.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
2018-07-07更新 | 311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0届西藏拉萨市那曲第二高级中学高三5月全真模拟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