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势力迅速增强,纷纷起兵割据自立,社会动荡不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将汉献帝及朝廷百官迁到自己的根据地许县,改名许昌,以为都城,自任大将军、丞相,从而将汉献帝牢牢地置于自己掌握之中。汉献帝下诏给当时已据有青、冀、幽、并四州之地的袁绍,责以地广兵多而专自树党,不闻勤王之师而但擅相讨伐。这是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第一个政治行动。随后,因献帝东迁,关中出现权力真空,数十名大小军阀各拥兵自保,曹操便任命侍中钟繇为守司隶校尉,持节都督关中诸军,通过汉天子将关中暂时置于自己的号令之下。后来曹操与袁绍决战,双方谋士估量战局,无不将曹操奉天子有义战之名作为曹操政治上居于优势的重要砝码。

——摘编自《中国全史百卷本第031卷魏晋南北朝政治史》

材料二   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继承王位时只有18岁,辉格党首相墨尔本几乎是手把手地教她如何做一个立宪君主,教会她不凭感情用事,心平气和地与民选的首相共事,哪怕她从心底里厌恶这个首相。维多利亚女王变得成熟以后,尽量自我克制,尽管她不喜欢辉格党领袖罗素,也不喜欢自由党首相格拉斯顿,但是她仍旧尊重政府领导者的决策。

——摘编自《英国通史第十五章维多利亚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挟天子以令诸侯”出现的背景及其给曹操带来的益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献帝时期和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在中央权力结构上的相似之处,并分析二者在本质上不同的原因。
2021-11-12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材料  北魏平城时代,孝文帝改革州郡体制,河南地区由州镇复合型政区转变为州郡型政区,进而形成以黄河为轴心、诸州并立的政治地理格局。然而,突发性的迁洛事件,成为改变河南政治地理格局的开端。司州政区规划要晚于司州的设置,故而迟至太和十八年(494年)二月,以司州为中心重构河南州郡结构的变革才真正开启。在“罢州立郡”模式下,怀、泰等州并入司州,太和中形成的河南诸州政区格局至此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司州都督区、豫州都督区格局。翌年,二都督区格局随着豫州刺史元干的离任而崩析,豫州“省州置郡”并入司州,司州建置进程进入第三阶段。至此,由迁洛引发的司州建置进程完成,河南诸州政区变局亦随之终结。司州政区的成立及其展开,建立在孝文帝州郡改革而形成的河南诸州政区格局之上,其对后者颠覆性的重构.在北魏地方行政史中具有深刻的政治地理意义。

——摘编自王兴振、胡哲《北魏河南政治地理格局的崩溃与重建——以迁洛时的司州建置为中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改革河南州郡体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河南州郡体制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宝祐四年(1256年),吴潜受命沿海制置使,判庆元府。当其时,蒙古沿南宋过境陆续建立起一批进攻据点。为此朝廷多次下令措置、防遏海道。……海水军于绍兴二年(1132年)随沿海制置司设立而置,至吴潜制明州时,水军新旧总额为六千人,但常阙数百人,实际所管之兵仅五千人。水军衣粮皆由庆元府供给,券钱则分为二,新军二千人由庆元府给饷,旧军四千人则由通判厅支给。吴潜上任后招镇军额,事权归一。同时在定海水军之内……一层防线,加强防御警备。吴潜还于宝祐五年创义船法,令三郡所部县邑选各乡有财力者以主团结,并添置干办公事三员分莅其事。义船法行后,有效地动员了民力加入沿海防御体系当中,并借此举加强对沿海民船的管控。吴潜沿海制置三年有余,朝廷评价其“郡纲振饬,海道肃清”、“备竭勤劳”。

——摘编自朱文慧《御寇与弭盗:吴潜任职沿海制置使与晚宋海防困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吴潜海防措施实施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吴潜海防措施实施的积极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材料     刘湛恩,1886年生于湖北省阳新县,1918年,他在艾米莉·白桃女士的帮助下,到美国耶鲁医学院学习医学。后来受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刘湛恩弃医从文,到芝加哥大学攻读教育学硕士,后又在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深造,师从杜威,获得了教育学博士学位,于1922年回国二1923年,他担任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总干事1928年,他担任沪江大学第一任华人校长,并主政沪江校务十年之久在1924-1928年的公民教育运动中,刘湛恩领导青年会等团体,针对受教育程度不同的民众,用多种形式进行公民教育,唤醒国民的民族意识与国家观念,还倡导公民要切实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如调查社会风俗、参观公共机关、扫街等;他还提倡学习公民知识,修炼公民品格刘湛恩具有深刻的爱国热忱,他认为青年要做好工作,才是切实的爱国在主政沪江大学期间,他主张实施中国化、学术化、职业化、平民化的办学方针,其中职业化是重要的一部分1932年,刘湛恩集合社会各界力量,创办了城中区商学院,聘请名师任教,不仅使在校学生,也为在职青年提供了业余时间受教育的机会、城中区商学院的创立,为当时的工商界培养了大批商业人才。

——摘编自顾轩碹《民国时期刘湛恩的教育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湛恩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湛恩的教育实践及其重要价值。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南京政府成立之初,由于政府内部各项基础设施和各项方针政策亟待完善,仍然承袭了北京政府时期的烟酒公卖制度。政府稳定之后,在统一集中的财政方针指导下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烟酒税改革条例和实施细则,对烟酒税进行改革,主要包括卷烟统税、洋酒类税、土烟土酒定额税、印花税以及牌照税六个部分。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遭到了商人的反对,同时反对洋税税率不公始终伴随着统税施行始终。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之前,烟酒税中除土烟土酒之外,全部归于统税之中,国民政府形成了以关税、盐税、统税为中心的税收制度格局。该政策实施的范围有限以及各省的具体执行情况大不相同。政府对帝国主义的依赖决定了其无法自主制定烟酒税政策,也造成了地方收入不足等问题的出现。

——摘编自齐丹《国民政府时期的烟酒税改革(1927-1937)》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初期烟酒税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政府初期烟酒税改革面临的困境及其成因。

6 . 材料     九一八事变之前,裕仁天皇就知道关东军欲在中国东北制造事端的蓄谋;事变后,裕仁天皇对内阁承认驻朝日军进入东北的既成事实、增拨出兵经费的决定完全认可;尤其是对高级军官的擅权妄为、违宪违法的行为,没有批评,更无追究和处罚,这促使日本军权不断膨胀,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政体的完备。且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社会包括民众阶层掀起远比甲午战争、日俄战争还要狂热的参军热、捐款捐物热等狂热举动。1932年年初,裕仁天皇称赞关东军侵略中国东北果断神速,对关东军的暴虐行动表示深嘉奖其忠烈

19321月,日军制造·二八事变,裕仁天皇批准日本海军向上海增兵,直接操控上海战事。同年6月,裕仁天皇下达敕令,明令关东军保护满洲国。日本财阀也不断遭受社会右翼及军人法西斯势力的冲击,甚至是生命威胁,各财阀以机密费”“军事献金等形式去迎合军部,并乘机向中国东北伸出触角,以摆脱世界经济危机给日本带来的沉重打击,同时相机将财阀人物塞进军事独裁政府,形成武力与资本的结合。

——摘编自胡德坤《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九一八事变前后日本裕仁天皇的对华政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九一八事变给日本带来的影响。
2021-05-0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092月,亚伯拉罕·林肯出生在一个穷苦家庭。由于家境贫寒,林肯上学的日子总共也不过十二个月左右。凭着对学习的渴望,他自学成才,渐渐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成为了一个博学而充满智慧的人。1834年,他成功被选为州议员。1860年,林肯当选美国总统。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打响。认识到和平的方式解决不了问题的林肯选择了奋勇作战,他下令征召军队为维护联邦统一而战。战争期间,林肯参与了重大战略和战役计划的制订和指挥工作。林肯虽不是军人出身,缺乏实际指挥作战的经验,但他通过国会图书馆阅读了大量军事著作,请热拿破仑的军事思想和冯克。克劳塞维茨的军事理论。林肯融合两家之长,不墨守成规,固时因地作出战略决断。1862年,为了激发农民参战的积极性,林肯签署了《宅地法》。186311日,林肯亲自起草的《解放黑奴宣言》正式颁布,宣布在国家一切地区的奴隶从此获得自由。18654月,历时四年的美国内战以北方胜利而告终。

——摘编自《亚伯拉罕·林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林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林肯取得成就的原因。
2021-04-21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期以来存在的一直十分严格且竞争激烈的科举制度是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的原因。正是这种科举制保证了其他各项事业,并使其得以有效运转。这种考试引导着全国上下深谙其中奥妙的父母们直接向他们的儿子灌输经典著作的文学知识,其中包括以德治国优于凭武力治国,选拔最贤能的人为国家效力是实现国家政治清明必不可少的条件等等。这种考试为政府招募所有贤能的人,以使政府保持清廉。这种考试十分公正,因此即使是国家中最贫穷的人也只能说,如果他命运不济也是“天意如此”,他的同胞并未设置不公平的障碍来阻挠他提升自身的地位。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中国进入近代以来,绵延几千年的考试文化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母体一同开始了近代化的艰难转型。1862年近代学堂及学堂考试的创办,标志着以科举为代表的传统考试开始向近代考试转变。民国时期的考试虽完成了近代化的制度重构,却并未完全实现真正的转型。孙中山批判继承了中国传统考试文化遗产,科学取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观念和方法提出了独特的考试权独立学说,并在南京临时政府和广州革命政府时期对实施文官考试制度进行了全面构划,为民国考试的转型提供了思想基础和制度蓝图。

——摘编自胡向东《民国时期中国考试制度的转型与重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度的特点以及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考试制度发生变化的历史背景。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材料       马永顺(1914~2000年),新中国第一代伐木工人,他的一生与大山紧紧连在一起。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黑龙江林区成为支援国家建设的重要物资基地。在艰苦的条件下,马永顺创造了当时全国手工作业伐木最高纪录,东北林区推广了马永顺的降低伐根做法后,一年就为国家增加了1400多万元的财富。马永顺善于钻研,他总结经验并撰写出《安全伐木法》《四季锉锯法》,这两本书之后成为全国手工采伐作业的教材。在伐木的同时,马永顺提出采育结合的原则,保护林中幼树不受伤害,并在春季利用工余时间植树造林。退休后的马永顺,心里一直惦记着种树的事,只要身体还能动,就要上山种树。1991年,已经78岁的马永顺开始动员全家每年跟着自己上山造林。1999年,在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后,他又获得“全国十大绿化标兵”称号。

   ——摘编自中宣部《绿色脊梁上的坚守——新时代中国林草楷模先进事迹》


(1)根据材料,概马永顺的主要历史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永顺做出贡献的客观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永顺体现出的时代精神。
2021-09-10更新 | 111次组卷 | 5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第九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材料       加里波利战役,亦称达达尼尔海峡战役,是一战期间的一次重大战役,有学者将此战役称为“现代登陆第一战”。1914年马恩河会战之后,西部战线进入了僵持阶段,战争转入消耗战模式。西线的僵局和巨大的伤亡使另辟战场的主张在英国越来越有市场。关于在何处开辟新战场,当时的英国国内有三种声音,海军大臣丘吉尔主张的第一种方案(在南线开辟战场)最终得以通过。丘吉尔认为:如果能占领达达尼尔海峡,进而控制黑海海峡,就可以使战争形势大为改观。对于同盟国而言,达达尼尔海峡同样非常重要。德国海军大臣认为:“如果达达尼尔海峡失守,那么我们就在这次世界大战中输定了。”于是,一场规模空前的登陆与反登陆的大战就在这里爆发了。战役分为海军单独作战、两栖登陆作战和撤退三个阶段。由于英国在作战决心、作战准备、作战指挥和战场保障几个方面出现失误,协约国军队尽管付出了巨大代价,仍未能达到战役目标,奥斯曼军队成功守住了黑海海峡的南大门——达达尼尔海峡。

     ——摘编自张超《加里波利战役回顾与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加里波利战役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加里波利战役并指出其历史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