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图是中世纪绘画作品《中古西欧社会的“三种人”》:居中的骑士顶盔戴甲,右边的农民手执铁锹,两者目光都看向左边的僧侣,僧侣似乎正与骑士交谈,农民则在角落聆听。这一画作说明了中世纪西欧(  )

A.社会结构等级森严B.基督教与各阶层和睦相处
C.世俗王权逐渐崛起D.骑士与市民阶层走向联合
2024-05-06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鄂州高中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一模)历史试题
2 . 盛唐时期,茶文化传入日本,并衍生出茶道。后来日本茶道的鼻祖和集大成者千利休(公元1522~1591年)不仅在茶道精神上做文章,对于茶道仪式和茶室的改进方面,也处处体现着茶道的精神理念。其秉行的“和”“敬”“清”“寂”理念一直延续至今,并影响着现代日本茶道的发展。据此可知,日本茶道的发展(     
A.彰显了外来文化的本土化B.体现出儒家文化的全面扩展
C.属于商品流动的必然结果D.反映出生活习惯的巨大变化
4 . 据1990年人口统计,新加坡在10岁以上的人口中,53.9%是佛教徒和道教徒,15.4%为穆斯林,12.6%是基督徒,3.6%是印度教徒。佛教徒和道教徒是华人,几乎所有的马来人都是穆斯林,几乎所有的印度教徒都是印度人。而基督徒中79%是华人,8%是印度人。这反映了新加坡(     
A.宗教矛盾突破民族界限B.是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国家
C.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D.成为最具有移民特征的国家
5 . 伴随着匈奴西征,日耳曼人掀起了民族大迁徙的狂潮,摧毁了西罗马帝国。入主西欧后,日耳曼人首先把没收来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亲兵、廷臣和主教,因此军事首领成为国王,亲兵成了贵族,原来简单的氏族组织因形势的需要变成国家组织。这说明日耳曼人的迁徙(     
A.促进了西欧的封建化B.摧毁了古罗马帝国的文化
C.增强了区域文化认同D.推动希腊文化中心的转移
6 . 雅典帕提农神庙是供奉雅典娜女神的神殿,也是为了纪念希腊人战胜波斯人而建的。该建筑强调了稳定与均衡,左右两翼对称,完全是按人类肢体来设计。整个神庙尺度合宜,饱满挺拔,各部分比例匀称,风格开朗,并有大量的精美雕刻相衬托。据此可知,该建筑(     

A.表明雅典强调个人权力B.折射出希腊城邦之间战争频繁
C.体现出明显的人文精神D.凸显出民主政治具有稳定根基
7 . 1593年,利玛窦率先将包括《论语》在内的《四书》翻译成拉丁文,并寄回欧洲。他特别注意到了儒家思想的非宗教性特征,采取了“以耶合儒”的会通策略,在尊重中国儒家文化的同时,着力寻找儒家学说与基督教神学的互通之处。利玛窦的这些做法(     
A.利于促进中华文化在欧洲的传播B.推动了基督教文化在中国的普及
C.旨在弥合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D.彰显了基督教的普世性和优越性
8 . 1860—1900年,中国共出版各种西书555种,其总量是此前半个世纪所出科学书籍的5倍多。其中社会科学123种,内含哲学、历史、法学、文学,教育等,占总数的22%;自然科学162种,含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光学动植物学等,占总数的29%:应用科学225种,含工艺、矿务、船政等,占总数的41%。该时期这一情况的出现(     
A.表明西学传播已逐渐扩大到基层社会
B.体现出西方宗教思想在华的传播受到阻碍
C.主要受民族危机加深和洋务运动影响
D.反映了维新派与洋务派思想具有相通之处
9 . 据记载,汉成帝时的朱博,任冀州刺史时“欲言二千石墨绶长吏者,使者行部还,诣治所。”同时期的何武,其任刺史时“两千石有罪,应时奏举……行部必先即学宫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以得失,然后入传舍,出记问垦田顷亩、五谷美恶,已乃见两千石,以为常。”这些反映了汉代(       
A.地方官吏的执政能力增强B.监察官员地位与职权的提高
C.有效抑制了地方豪强势力D.政府重视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在汉式官僚制度的框架之下,辽朝出于统治契丹等非汉族群的需要,又保留了许多传统的部族官,如南北府宰相、南北院大王、夷离毕等,并在此基础上整合出一套北面官系统。这说明辽朝(       
A.重视南北权力的制衡B.利用南北面官制消弭民族矛盾
C.实行民族分化的政策D.制度建设具有务实性和灵活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