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燃料:从中亚细亚和突厥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B.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
C.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D.奴隶制是阿拉伯人扩张的基础
2024-04-29更新 | 153次组卷 | 117卷引用: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宾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晋书·食货志》记载: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罢五铢钱,使百姓谷帛为市”。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以物易物成为魏晋时期主要的交换手段。其主要原因是(     
A.封建统治者限制商业活动B.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C.我国经济重心南移D.朝代更替频繁和社会动荡
2024-05-31更新 | 142次组卷 | 27卷引用:广西南宁市东盟黄冈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苏轼所作《秧马歇》中记载,武昌“农夫皆骑秧马。以榆枣为腹欲其活,以楸桐为背欲其轻,腹如小舟,昂其首尾,背如覆瓦,以便两髀,雀跃于泥中,系束赢其首以缚秧”,秧马的使用反映了(     

A.农民对传统农具的依赖B.劳动人民的智慧
C.文人对农业劳动的体验D.经济重心的南移
2024-05-13更新 | 17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省南宁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记载,孙吴以前,扬州地区主要种植水稻。公元318年,东晋元帝下令在扬州等地推广种麦,秋天播种,来年夏天收获,“继新故之交,于以周济,所益甚大”。此举(     
A.促进了游牧民族封建化B.促成了北方民众的南迁
C.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D.提高了耕地使用的效率
2024-04-23更新 | 504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南宋岳珂《桯史》卷二记载,一位富翁对想发财的穷书生说:“大凡致富之道,当先去其五贼。五贼不除,富不可致。”穷书生请教五贼是什么,富翁说:“即世间之所谓仁、义、礼、智、信是也。”这一记载反映出当时(     
A.抛弃重农抑商的政策B.价值观的冲突与矛盾
C.儒家传统义利观回归D.理学世俗化趋势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有个地方叫克里特,在绿色的海中央,美丽又富裕,四面是汪洋,那里居民稠密,有数不清的数量,九十座城市林立在海上。”《荷马史诗》的这一记载可以说明(       
A.地理影响古希腊文明B.古罗马早期城邦林立
C.克里特城市经济发达D.海洋阻隔文明的交流
2024-02-24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唐代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 ”这反映出两税法(     
A.相对合理的税收理念B.以资产为主的征税标准
C.有利于消除贫富差距D.实现了财政收支的平衡
2024-01-17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周成王分封邢国在平皋(河南温县),后北迁到襄国(今河北邢台市)。周康王时期的《臣谏簋》记载了山西北部的戎进犯纸侯,邢侯抵抗戎狄。《后汉书·西羌传》有“邢侯大破北戎”的记载,可见邢国的分封(     
A.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华夏认同B.形成等级森严的权力分配制度
C.有利于加强西周对地方统治D.解决了周王朝内部的权力冲突
2024-01-1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里耶秦简记载,秦始皇三十五年八月七日,县里官员的炊事员告发了戍卒,迁陵县长官从县府中拿出三百五十钱犒赏了他,由令史监督。岳麓秦简《关市律》也规定,县官有买卖,须有令史监督。这反映了当时(     
A.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B.刑罚严酷社会矛盾尖锐
C.创设了中央的巡视制度D.完善了官员的选拔任免
2024-01-1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关于丁汝昌在黄海湾战中负伤的原因,史料有不同的记载(见下表所示)。有学生依据表中史料进行思考,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记载史料来源
十八日与倭接仗,昌上望台(舰桥)督战,为倭船排炮将“定远”望台打坏,昌左脚夹于铁木之中,身不能动,随被炮火将衣烧,虽经水手将衣撕去,而右边头面以及颈项皆被烧伤丁汝昌向李鸿章递交的海战报告
“立于飞桥之前方者为提督……彼等不能在此久立,因桥非稳固之建筑。桥下之大炮开火时,桥将毁碎。”“盖刘(步蟾)已令发炮”,而丁等正“立于飞桥,正在炮上之部分也”,舰桥塌落,“丁提督则堕压创甚”发表于1929年的定远号参战人员英国人泰莱的回忆录《甲午中日海战见闻记》
A.史料本身是复杂的,必须加以审慎甄别与实地考证
B.丁汝昌意在渲染个人的抗敌精神,其报告不足为信
C.泰莱回忆录的发表晚于丁汝昌的海战报告,其可信度相对较低
D.史料出入较大,均不能作为研究丁汝昌负伤问题的第一手史料
2023-10-15更新 | 287次组卷 | 8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