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91 道试题
1 . 1927年1月4日到2月5日,毛泽东回到当时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猛的湖南考察并撰写《湖南农民运动考查报告》,热情赞扬了湖南农民运动,回击了社会上对农民运动的污蔑,提出了关于农民运动的一系列思想。此报告(     
A.直接推动革命新道路的开辟B.使中共开始意识到农民的重要
C.加速了国民大革命运动进程D.体现党对革命道路的早期探索
2024-03-26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利玛窦在中国居留期间,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有意把中国版图置于全图的中心。此图于万历三十年(1602年)由李之藻为之刊印。对利玛窦此举解读合理的是(     
A.推动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广泛传播B.改变明朝知识分子对世界的认知
C.便利西方殖民者对中国的文化侵略D.迎合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思想
2024-03-2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图为中国创建的“一带一路”示意地图。“一带一路”战略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是包括欧亚大陆在内的世界各国,构建一个互惠互利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一代一路”的创建(     
A.旨在恢复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B.彰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
C.与欧亚国家结成联盟发展经济D.是当今最大的区域经济组织
2024-03-23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统治者苻坚将“礼神祇”与“修废职,继绝世,课农桑,立学校”视为同等大事,并进行“起明堂,缮南北郊,郊祀其祖洪以配天,宗祀其伯健于明堂以配上帝,亲耕藉田。”苻坚此举(     
A.激化了前秦的社会矛盾B.确立了农耕经济的主体性
C.造成了前秦统治的瓦解D.体现了对中原文化的认同
2024-03-1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曾指出:“如果中国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那么制约战争的力量将有很大的增长。如果中国经过30年50年的建设,接近发达国家水平,那时战争就更难打起来。”邓小平意在强调(     
A.战争仍是最主要影响因素B.中国发展经济的重要性
C.反对霸权主义是首要任务D.经济全球化是必然趋势
2024-03-16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1971年7月9日至11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装病“胃疼”,“失踪”两天,秘密访问中国。周恩来与其在北京进行长达17个小时的会谈,就台湾问题、印度问题、尼克松访华等交换意见。此次会谈(     
A.为尼克松访华做好了铺垫B.直接推动中西方建交热潮
C.促成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D.标志中美邦交开始正常化
2024-03-1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唐贞观初年的“义仓税”源于隋代在丰年时向民众按田亩面积征收粮食以备荒年的义仓,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之后改称地税,政府配套制作了青苗簿,记载土地状况,登记田亩数量和主人名字。上述做法(     
A.抑制了土地兼并B.有助于中国税制的发展
C.改变了征税标准D.进一步加重人民的负担
2024-03-1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汉武帝时期划分十三州部,分设刺史,刺史担有巡视监察官员和豪强之职,并可向朝廷推举秀才;东汉时期,州逐渐变成了凌驾在郡之上的地方行政机构,刺史甚至拥有行政权和领兵权等大权。 这一转变(     
A.沉重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B.埋下了军阀割据的严重隐患
C.进一步加强了对地方监察D.导致察举选官制度完全失效
2024-03-15更新 | 208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2017年10月广西象州县在一处河滩上发现一批铜箭镞和秦半两钱币,其中钱币共计14枚,既有战国时期秦国铸币,也有秦统一后发行的钱币。对这一发现的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反映出岭南与中原有经济交往B.实证了秦在象州设桂林郡之说
C.钱币的数量太少研究价值不大D.说明秦朝实现了度量衡的统一
10 . 夏商时期,人们对天文、星象有一定认识,根据天文星象制定了历法。《夏小正》记载有一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等内容;商朝的殷历设置了闰月,并将一年区分为春、秋两季。 材料表明,夏商(     
A.对自然界的认识有所提高B.农业发展推动社会分工
C.统治具有浓厚的神学色彩D.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