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1903年,知识分子汉驹在《新政府之建设》中提出“荣矣哉建设新政府,耻矣哉不建新政府”“急矣哉建设新政府,危矣哉不建新政府”;同时,留日人士江天铎在其《政体进化论》中大胆预测“二十世纪中,必现出一完全无缺之民族的共和国耳”。可见,他们主张(     
A.大力引进日本代议制度B.变革政体以促进国家进步
C.以革命的方式结束旧制度D.将民族主义作为政治目标
2 . 明代士人顾宪成认为:“官辇毂,志不在君父,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边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焉。”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也说道:“耻之于人大矣!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这反映出当时
A.心学成为社会思想主流B.八股取士阻碍社会进步
C.士大夫的济世安民情怀D.传统等级秩序受到冲击
3 . 1846年,姚莹认为“英吉利、佛兰西、米利坚皆在西洋之极,去中国五万里。中国地利人事,彼日夕探习者,已数十年,无不知之,而吾中国曾无一人焉留心海外事者。不待兵革之交而胜负之数已较然矣。”这一观点
A.揭示闭关锁国产生的消极后果B.反思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C.论证新思潮出现的历史必然性D.宣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重要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理学家朱熹说:“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据此可知,朱熹
A.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格物致知
B.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正心诚意
C.重申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D.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2018-06-01更新 | 915次组卷 | 22卷引用:【全国省级联考】重庆一中、合肥八中、石家庄一中2018届高三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5 . 清代的戴震指出:“凡事为皆有于欲,无欲则无为矣。有欲而后有为,有为而归于至当不可易之谓理。无欲无为,又焉有理?”这里戴震抨击了(  )
A.道家的无为而治B.程朱理学的理欲观
C.王守仁的知行合一D.佛教徒的禁欲主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