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唐太宗被周边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以至于善于经商趋利而名扬丝路的昭武九姓诸国,也对中国大唐天子顶礼膜拜,甚至远在西亚的萨珊波斯也因国难频频向唐朝寻求支援。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缘于(     
A.开放开明的政策B.繁荣的盛唐文化C.辽阔的疆域范围D.中央集权的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豪放纵逸的李白在其许多作品中融入了道教思想的元素;沉郁顿挫的杜诗,则以儒家学说的积极方面为其创作基础;而王维、储光羲等人的田园山水诗,又常常流露出佛教“静”“空”思想的痕迹。这一现象(     
A.表明儒家正统地位受到冲击B.得益于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
C.凸显了诗歌创作世俗化倾向D.反映了唐朝国内政局的变动
2023-10-26更新 | 418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3 . 为选拔人才补充官吏,隋朝统治者多次下诏要求地方举荐人才。598年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609年又设“学业该通、才艺优洽;膂力骁壮、超绝等伦;在官勤慎、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强御"四科举人。隋朝由二科到四科的变化(     
A.恢复了汉代的察举制B.是科举制建立的标志
C.顺应了社会发展需要D.表明品德素养被轻视
4 . 2023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发表讲话称:党的二十大以来在阐述党的二十大精神过程中又提出了一些新观点,特别是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说明(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完善了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
B.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供世界各国照搬经验
C.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找到了正确途径
D.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梦提供了物质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西周时期,周天子通过赐命礼等伦理定位与价值操演获得了整个社会的精神信仰,进而凝聚成“一心辐揍”的价值思维,将王室与诸侯持为一个政治实体,建构出“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的政治结构。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A.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建立B.国家统一的文化心理认同增强
C.贵族统治秩序开始确立D.原始民主制遗存依然发挥作用
2023-05-28更新 | 529次组卷 | 21卷引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63年,周恩来指出:“国民经济体系不仅包括工业,而且包括农业、商业、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国防各个方面。工业国的提法不完全,提建立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比只提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更完整。”新的提法反映出
A.领导层对现有经济结构的反思B.新历史时期社会矛盾的变化
C.国家推进农业体制改革的决心D.人民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愿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孔子认为“身正”是为政者的重要品质,“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韩非子主张立法者“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他们这是倡导统治者
A.推行仁政B.以法治国C.规范行为D.监督民众
2021-09-12更新 | 5721次组卷 | 73卷引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规定“断诸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下的官吏必须学会并使用汉语:而北魏之后的汉族政权北齐建立后,“鲜卑语复盛…...谓之国语”,士大夫“知鲜卑语、胡书”成为擢升的重要条件。据此可知,二者均有利于
A.加速民族交融进程B.缓和激化的民族矛盾
C.中国文化重心南移D.官吏考选制度合理化
2020-11-01更新 | 494次组卷 | 19卷引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C.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2018-11-01更新 | 1430次组卷 | 94卷引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10 . 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的移民趋向,主要是从人口稠密的大河下游三角洲地区向大河中游和上游山地逐渐推进。促进移民具有这一趋向的主要原因是(   
A.外来农作物的传入和推广B.人口的地区分布严重不均衡
C.政府对开发西南的有效推进D.初步出现区域经济分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