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世界形势动荡
(1)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________阶段。
(2)列强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
列强矛盾激化
(1)原因:帝国主义各国________,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2)表现:矛盾重重,形成两大军事集团。
以图解史:
2022-09-21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25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纲要下-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2 .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雅尔塔体系
内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
主要
内容
(1)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
(2)审判战犯,肃清________和军国主义
(3)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4)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
(5)成立________
评价(1)积极性:以建立和维护________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
(2)消极性: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________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成立联合国
(1)时间:1945年10月24日成立。
(2)性质:作为由________组成的国际组织,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
(3)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________,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
(4)决议原则
①原因:联合国吸取国联的教训,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
②原则:实行形成实质性事项的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________”原则。
③意义: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国际格局的变化
(1)背景:(请正确连线)

(2)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成为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________的两极格局的真正转折点。
2022-09-22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27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纲要下-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3 . 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背景:科举制度的废除
(1)原因:西学的传播和____的开展。
(2)废除
①1898年,戊戌变法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
②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____,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
③1905年,光绪帝诏准立停科举之奏,决定自1906年起废除科举制度
2022-09-22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32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选必1-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4 .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一)太平天国运动
准备
(1)洪秀全提出了“________”的主张,创立拜上帝会。
(2)冯云山号召民众加入拜上帝会,团结了许多穷苦农民。
过程
(1)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杨秀清等在广西桂平________发动了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洪秀全称天王。
(2)定都天京:________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于此。
(3)军事全盛:太平军北伐、西征,占领湖北、江西、安徽许多地方,军事上达到鼎盛。
(4)天京变乱: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杨秀清、韦昌辉被杀,________出走,太平天国在政治、军事上开始衰落。
(5)后期防御战:洪仁玕、________、李秀成进入最高领导层,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在安庆战役中败于曾国藩统率的湘军。
(6)失败:1864年,在湘军、淮军和外国人带领的________进攻下,天京被攻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纲领
(1)《天朝田亩制度》
①主张:“________,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②结果:在战争环境下,未能实施。
③影响: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农民追求社会________的理想。
(2)《资政新篇》:提出新的________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在战争环境下,未能实施。
(3)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150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

——《资政新篇》


思考:有人认为《资政新篇》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请说明理由。
①《天朝田亩制度》:________
②《资政新篇》:________
(4)失败原因
________的历史局限性。
②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
③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④未冲破________的制度和思想。
(5)意义
①沉重打击了________的统治。
②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随着________官僚集团形成,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二)洋务运动
背景:
(1)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
(2)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形成了洋务派。
目的:挽救国家的颓势,洋务派推行了一系列以________为目标的洋务新政。
代表:奕、曾国藩、________、左宗棠、张之洞等人。
主张:认为开办洋务新政,购置船炮器械,“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内容
创办近
代工业
①军事工业:________、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
②民用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________、开平煤矿
筹划海防建成了以________为代表的新式海军
创办近代教育开办了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

评价
积极性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________的尝试
局限性①未能达到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的目的
②不改变________,只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失败是必然的

易错陷阱:
“中国近代工业”与“近代化”
(1)“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而是指采用机器生产,是相对于手工劳动的手工工场或作坊而言的,包括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2)近代化不等同于工业化。近代化不单指经济的工业化,还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全方位的变革。其核心是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
(三)列强侵略加剧
边疆危机
(1)西北边疆——1878年2月,________收复新疆。
(2)西南、东南边疆——中法战争(1883—1885年),签订中法《________》,承认法国占领越南;________年,台湾建省,清政府强化了对台湾的管辖。
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①既定政策:日本早就想占领中国的台湾和藩属国朝鲜、琉球,然后进攻中国大陆。
②根本原因:日本通过________壮大了国力,急需发展资本主义。
③导火线:朝鲜发生________,请求清政府出兵。
(2)过程________(按照顺序填写序号)
a丰岛战役b黄海战役c平壤战役d威海卫战役
(3)结果:________年签订《________》。
(4)内容
内容
割地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赔偿2亿两白银
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________开设工厂
通商增开沙市、重庆、________、杭州为通商口岸

(5)影响
《马关条约》进-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________的破产激发台湾民众反抗侵略的斗争
瓜分中国的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事件
三国沙俄、法国、德国
结果日本被迫归还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索取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

(2)甲午战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瓜分活动
①扩大资本输出,强迫清政府借款。
②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租租借地。
③在中国大量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
以图解史: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2022-09-2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10两次鸦片战争及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纲要上-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5 . 辛亥革命
背景
(1)民族危机:1901年初,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组织基础:兴中会、________成立。
(3)军事基础:________
(4)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________,平均地权。
(5)思想基础:革命思想的宣传,“________”的提出。
(6)客观条件:“________
(7)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
爆发:1911年10月10日,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
结果:起义军控制武汉三镇,成立________。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省和上海纷纷独立。
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1月1日,________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新的共和政体产生。
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
(1)原因
①袁世凯的威胁利诱:攻陷汉口、汉阳,武力威胁革命势力;诱使革命党人和议;对清政府施压。
②英国等列强的支持。
③孙中山妥协退让:只要________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推举袁世凯做大总统。
(2)结果
①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
②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________为临时大总统。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时间:1912年3月11日。
(2)制定机构:________
(3)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需副署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思考: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
________;②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③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④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⑤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⑥________
(4)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________性质的重要文件。
评价:
(1)性质: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________革命。
(2)功绩
①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________,建立起共和政体。
②经济: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________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③思想: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传播了________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④风俗文化:促使思想文化和________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
(3)局限
①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②缺乏一个能够提出________、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________的领导。
易错陷阱:
(1)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2)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这一基本的政治制度,而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封建土地所有制并未改变,封建思想在国民头脑中还根深蒂固。
2022-09-2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11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与辛亥革命-纲要上-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6 . 国家的宏观调控
(1)加强国家干预
背景①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____的资本主义的弊病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
____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特点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
措施①加大政府在____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
②制定____,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③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等
结果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

(2)减少国家干预
①原因: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____”现象,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____严重
②措施:适当减少____的干预
(3)加强国际协调
①建立国际经济组织: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____、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
②发挥大国作用: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____,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
2022-09-22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28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及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纲要下-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7 .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一)袁世凯复辟及护国战争
袁世凯复辟帝制
(1)准备
①1912年3月10日,在________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②1913年11月,解散________
③1914年5月,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________
④1914年底,颁布________,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⑤1915年5月,签订________
(2)称帝:1915年10月,参政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12月,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皇帝,以1916年为________元年。
护国战争
(1)背景:
①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革命党人起而反抗。
②袁世凯称帝,更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2)概况:1915年底,唐继尧、________、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________,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
(3)结果
①贵州、广西、广东等省相继宣告独立。
②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________,恢复中华民国纪年。
易错陷阱:
正确认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和军阀割据时期(1916—1928年)。
(2)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主要包括直、皖、奉三大派系,彼此展开了军阀混战。1928年,奉系军阀“改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北洋军阀统治彻底覆灭。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军阀割据的形成
(1)原因: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难以产生一个能统御整个北洋派的人。
(2)表现
派系代表支持国占据区域
直系冯国璋英、美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
皖系________日本皖、浙、闽、鲁、陕
奉系张作霖日本东北三省

(3)影响:各派军阀争权夺利,先后爆发直皖、直奉混战,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的军阀所控制。
“府院之争”
(1)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重新召开国会。
(2)1917年5月,继任总统________免去段祺瑞的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________”。
(3)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国会,拥清废帝________复辟。
护法运动
(1)原因:________后,冯国璋代行大总统职权,段祺瑞就任国务总理。但段祺瑞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
(2)开始: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成立“________”,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
(3)结果:________排挤孙中山。1918年,孙中山愤而辞去大元帅之职,护法运动失败。
参加一战
(1)目的:为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2)概况: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________两国宣战,加入协约国方面。
(3)影响
①收回德、奥在________、汉口的租界,撒销两国领事裁判权。
②中国劳工前往欧洲前线,为协约国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以图解史:
专制与共和之争
2022-09-2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1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纲要上-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8 .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1)经济发展
农业耕作技术____开始使用,牛耕得到推广
水利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
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
商业货币流通广泛,出现了一批中心城市,大商人出现

(2)变法运动
①背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诸侯国……夺权后的地主阶级,随着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壮大。……边远地区的秦、楚、燕等国的社会经济也发展到相当水平,新兴地主阶级也逐渐壮大起来。然而这些诸侯国的政权仍然掌握在旧贵族手中。各国地主阶级的普遍发展壮大及其与旧贵族的对立,必然导致政治上的一种重大变革。这种变革,就是各国的变法运动。

——张文喜、刘焕曾《新编中国古代史》


思考:结合材料,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变法的原因。
a.政治:____
b.经济: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社会生产力提高,井田制逐渐崩溃,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逐渐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②目的:富国强兵。
③成效: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____的政治制度。
④代表:秦国商鞅变法

经济____,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
军事奖励____,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行政管理推行____,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基层治理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
评价顺应了历史潮流,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____奠定了基础

2022-09-2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1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时期的社会转型-纲要上-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9 . 挽救危亡的斗争
(一)戊戌维新运动
背景
(1)政治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________》,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经济基础:19世纪末,________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3)阶级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的壮大。
(4)思想基础:维新思想得到进一步的传播。
过程

结果:运动失败。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________外,全部被废止。
影响
(1)政治:一定程度上冲击了________
(2)经济:推动中国________的发展。
(3)思想:推动________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失败的原因(阅读下列材料)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思考:据材料分析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1)原因:________
(2)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二)义和团运动
背景
(1)《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了________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2)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城市、乡村后引发了一系列冲突。
(3)德国强占胶州湾,进一步刺激了山东民众。
兴起:山东民众以“________”为口号的反洋教斗争蔓延到山东、直隶很多州县农村。
当地官员的态度:先后担任山东巡抚的毓贤、袁世凯等,对义和团采取________的举措。
八国联军的镇压:各国公使要求清政府取缔义和团。
(1)1900年5月28日,英、美、法、德、俄、日、奥匈、意八国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
(2)慈禧太后采用“________”义和团的办法,企图对义和团加以控制利用。
评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掀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义和团揭帖

材料二   义和团运动是顽强而英勇的反帝国主义的斗争……是一次自发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翦伯赞《义和团》


思考: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
(1)进步性
________
②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迫使列强改变瓜分中国的侵略计划。
(2)局限性
________
②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三)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
(1)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
(2)经过
①1900年6月10日,英国海军中将________率领第一批联军从天津乘火车向北京进发,在________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顽强阻击。
②6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向天津进犯,义和团和清军奋起投入________保卫战。
③6月21日,慈禧太后作出向各国“宣战”的决定。7月14日,天津陷落。8月中旬,________失陷,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出逃。
④义和团运动时,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3)罪行
①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继续派兵攻城略地,扩大征伐,在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
________军队趁机侵占中国东北。
(4)结果:慈禧太后发布铲除义和团的谕旨,并指定庆亲王奕劻与李鸿章为全权代表与列强议和。
《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1)签约: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与组成联军的8国及________________、比3国共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2)内容
①惩办“________”,涉及中央和地方大臣百余人。
②向各国赔款白银________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约9.82亿两。
③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________,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④拆除________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自北京至________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
⑤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等。
(3)性质:《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
(4)影响
①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
②外国军队驻扎于中国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
③在北京设立的“________”,实际成为“国中之国”。
④《辛丑条约》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知识补遗:
东南互保的影响
(1)表现了东南地区当权的官员与西方列强合作抵制义和团的意向。
(2)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江南地区的稳定。
(3)表明中央权威下降和地方势力的扩张,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4)维护了列强在长江流域和华南的利益。
(5)阻碍了东南各省人民反帝斗争运动的发展。
2022-09-2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11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与辛亥革命-纲要上-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10 .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条件
(1)经济根源:资本主义________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日益暴露。
(2)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________及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3)理论来源:英法________、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4)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与革命实践。
知识补遗:
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1)空想社会主义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认识不到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
(2)科学社会主义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内容
①肯定了________的历史进步作用。
②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③肯定________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________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④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
(2)意义: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________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________的诞生,为国际工人运动指明了正确方向。
发展
(1)背景:1848年,欧洲普遍发生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指导工人阶级进行斗争的同时,继续进行理论探索。
(2)表现:1867年,马克思撰写的政治经济学巨著《________》第一卷出版,创立了________,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意义
(1)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________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2)自19世纪中期起,________成为西欧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在东欧和东南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在亚洲和美洲,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与________的重要思想武器。
(3)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________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和发展起来,________第一次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
以图解史: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第一国际”
(1)成立: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在________成立。
(2)意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巴黎公社
(1)背景:1870年,法国在________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
(2)成立:1871年3月。
(3)举措
角度革命措施
政权建设方面机构建设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立法与________合一的政权机关和司法机构
民主制度①公职人员任免: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________有权监督和罢免
②人民公仆形象: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
军队警察建设方面废除旧军队和旧警察,代之以________和治________
社会经济方面①(没收逃亡资本家工厂)由________管理工厂
②实行________工作日
(4)结果:1871年5月28日,巴黎公社被法国资产阶级和________联合扼杀。
(5)意义
①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②丰富了________
③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6)失败原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列宁在分析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时指出:“胜利的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
思考:依据材料分析,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①从根本原因看:________;②从主观原因看:________
易错陷阱:
正确认识巴黎公社的性质
(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它虽然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但不是社会主义政权,也没有得到其他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2022-09-2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23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纲要下-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