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聚焦:梳理现代食物生产、储备发展的过程,归纳其取得的成就和原因,分析消除贫困与食品安全的措施?
历史进程与主要成就备注
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机械化
集约化
_
粮食生产现代化
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开始推动传统农业向____农业转变
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____农业现代化——机械化集约化
【美国大型为主法国以中型为主‖日本以小型为主‖中国大中小型结合】
20世纪下半叶——:农业高科技化
优良____技术推广化肥技术广泛应用
设施农业突破性进展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主要生产经营模式
农业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农业机器中人工智能化应用如农用机器人推广
畜牧业生产现代化养殖场牧场生产环节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控制
渔业生产的现代化水产养殖工厂化机械化集约化
【制约食物生产储备的因素】
工业革命机器生产的推动
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批量生产
农业机械投入使用铧式犁播种机联合收割机
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推动
杂交育种技术
玉米新品种1930年美国培育出
小麦新品种1941年墨西哥培育出
杂交水稻新品种20世纪60年代菲律宾培育出杂交水稻;____年袁隆平培育南优二号2014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突破1000千克,创世界纪录
人工智能技术
食物储备技术
食物储备技术进步粮食储备技术
机械通风储粮技术20世界50年代____国使用
低温低氧储粮技术20世界70年代中国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技术;21世纪以来新型制冷设备万吨大型粮仓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
粮食储备自动化智能化
冷冻食品技术
冷冻食品工业20世纪20年代起家用冰箱和冰柜普及
____物流产业2010年中国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消除饥饿食品安全
首要任务
粮食安全问题
原因:人口激增工业化城市化加速耕地面积减小
对策:
方针:立足____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
【1996年《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
政策:制定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法律法规制度创新
科技:农业科技进步
食品安全问题
原因:____抗生素食品添加剂等过度使用
对策:颁布法律确保食品安全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原因:
人口激增工业化城市化加速耕地减少
长期投资不足与金融经济危机
国际政治经济压力
气候变化
应对:
政府政策支持制定法律法规
增加农业投入
提高农业科技进步
加强____合作

2022-11-1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必备知识清单(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2 . 阅读课本P2的第一目,结合下列图表,归纳各历史时期中华文化的主题与发展阶段。
历史时期主题发展阶段
夏商周多元一体起源
春秋战国____奠基
两汉____形成
魏晋南北朝玄学盛行融合
隋唐佛学繁荣与____灿烂辉煌
宋元理学形成繁荣
明清________转折
近代救亡图存衰落复兴

2023-01-2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帮课堂】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3 . 概述近代西方文官制度发展过程,归纳其特点并分析其背景与影响?
2022-10-2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必备知识清单(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4 . 董仲舒的新儒学主 张提出“春秋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独尊儒术”的主张。他认为“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国家的需要;要维护政治的统一,必须实行______________上的统一。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______________”,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他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_______________”。
2018-04-03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提出
①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________的战略任务。
②中共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③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社会主义________
(2)意义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2023-08-18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学习讲义)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填空题 | 较易(0.85) |
6 . 改革开放以后的精神文明建设
(1)20世纪80年代:“____”,是20世纪80年代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即____、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热爱祖国、热爱____、热爱中国共产党。
(2)20世纪90年代:开展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____为主要内容的三大系列创建活动,对促进社会风气好转起了积极作用;1994年,中共中央先后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把____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
(3)思想道德建设:2001年,中共中央在总结以往思想道德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____的高度进一步规划思想道德建设。
(4)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提出: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提出建设____的战略任务。
②形成:中共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____
③代表:杨善洲、____等一大批全国道德模范。
④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就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2023-09-2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导学案)-【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023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填空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表现
内涵表现
重视以人为本①周公提出“________”的思想并制礼作乐,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
②孔子的人本思想:提倡“___”,主张“仁者爱人”,从人与社会的关系入手建立规范社会关系的伦理秩序
③政治伦理上体现为____思想。春秋管子提出顺应民意,孔子反对苛政;战国孟子提出“仁政”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①夏商时期:人们相信上天和_____,商朝人每遇事必先祭天地、祖先
②春秋时期:老子提出“道”的概念,指出“_________”,追求天人合一
③战国时期:荀子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____________”的思想
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①孟子认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②“_______________”是儒家学说的精髓,张载概括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①周朝统治者主张“明德”“____
②孔子提出“_________”;墨子认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路曼曼其修远兮,____________”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
和而不同孔孟提出“______”“君子和而不同”等思想。“和”的思想作为认识与处理事情的方法,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023-02-20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铜鼓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填空题 | 容易(0.94) |
8 . 中华文化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
(1)孔子、墨子、孟子等均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____学说的精髓。
(3)张载概括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4)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家国情怀的内涵和价值
2023-01-2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帮课堂】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22-23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填空题 | 容易(0.94) |
9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提出
①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___________体系的战略任务。
②中共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③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意义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______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2022-08-2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0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1)确定目标: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____________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2)发展与完善: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大会全面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历史性成就,集中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深刻阐述了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等制度体系,突出强调了____________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3)特点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__________、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______层面民主制度同_______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②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4)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_________和巨大优势性,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_________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确保实现“_________”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2022-05-3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选必一)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课前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