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宋朝是中国近代的开始”。为证明该观点,某同学梳理了宋朝相关历史。请帮助他,将梳理的典型史实填入表格相应空格中。(用字母表示,12分)(     
A.儒学复兴       B.经济重心南移
C.崇文抑武       D.三大发明成熟
E.佛道流行       F.江南初步开发
G.儒学独尊       H.西学之风渐盛
宋朝年间典型史实
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持续发展;①等
政治稳定实行②政策;中央集权加强
民族融合多民族政权并立;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加深
文化昌盛宋词繁荣、③、④

2022-06-24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物与事件代表名言结果
列宁与新经济政策经济形势日益好转,逐渐走出困境。
胡佛与经济危机危机很快就会过去,繁荣就在眼前。经济进一步恶化,陷入空前危机。
罗斯福与经济危机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把钱放在银行里,要比放在褥子底下面更安全。
赫鲁晓夫与玉米运动依靠玉米壮大苏联。农业减产,出现严重饥荒。
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1)仿表格,完成填空①。
(2)从下面A.B.C三个选项中选择②的正确填空,并结合历史说明理由
A.我们现在退一步是为了将来进两步
B.它不是而且也不能是一项适应无产阶级经济任务的政策
C.现在,如果不及时供给农业机器、拖拉机和工业品等,农业本身就不能进展。
(3)仿表格结合相关史实完成填空③。
2021-04-28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城市的故事

古今城市都是文明汇聚之地,人类社会的重大变迁也往往以城市为舞台,演出一幕幕精彩的历史故事。


(1)请将下列城市与表格中的数字符号一对应。(填写字母)
A.香港B.纽约C.洛阳D.澳门E.法兰克福
序号名称城市说明
(一)咸阳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的都城
北魏时期,孝文帝由平城迁都至此
广州由唐至清,长期存续的外贸口岸
伊斯坦布尔奥斯曼帝国控扼欧亚商路的枢纽
(二)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在中国占领的据点
曼彻斯特18世纪晚期,现代工厂的诞生地
鸦片战争后,英国割占建立的殖民城市
华盛顿美国建国后,新建的联邦首都
(三)斯大林格勒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性战役的战场
上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联合国总部的所在地
欧洲中央银行所在地
深圳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

(2)若研究序号(三)中的城市,可选择下列哪三则作原始史料?(填写字母)。
2021-05-05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英美法系大陆法系
建立基础
法律渊源
基本原则
法官地位
2024-01-02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醴陵金鹰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填表题。下表是中国古代、近代大事年表,请完成空白处。
朝代起讫年代都城开国君主
夏朝约前2070-前1600年安邑
商朝约前1600-前1046年
西周约前1046-前771年镐京周文王姬发
东周770-256洛邑周平王姬宜臼
秦朝221-207咸阳秦始皇嬴政
西汉202-公元8长安                
新朝9-23王莽
东汉25-220洛阳刘秀
西晋265-316年洛阳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317-420年建康晋元帝司马睿
十六国304-439年
        420-479年建康宋武帝刘裕
479-502年建康齐高帝萧道成
502-557年建康梁武帝萧衍
557-589年建康陈武帝陈霸先
北朝北魏386-534年平城魏道武帝拓跋珪
东魏534-550年魏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535-556年长安魏文帝元宝炬
北齐550-577年齐文宣帝高洋
北周557-581年长安周孝闵帝宇文觉
隋朝581-618年大兴隋文帝杨坚
                  618-907年西安唐高祖李渊
五代十国后梁907-923年梁太祖朱晃
后唐923-936年洛阳唐庄宗李存勖
后晋936-947年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947-950年汉高祖刘暠
后周951-960年周太祖郭威
北宋960-1127年汴京宋太祖赵匡胤
南宋1127-1279年临安宋高宗赵构
辽国907-1125年皇都辽国耶律阿保机
大理937-1254年太和城
西夏1032-1227年兴庆府
1115-1234年会宁金太祖阿骨打
中都
开封
                  1271-1368年大都元世祖忽必烈
明朝1368-1644年北京明太祖朱元璋
清朝1636-1912年北京皇太极
中华民国                    南京

2022-09-1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列宁主义的形成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是________
十月革命的胜利
(1)背景
________胜利后,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政权。
②《四月提纲》指明革命方向。1917年4月,列宁提出了将俄国革命从________
(2)进程
①占领冬宫:________年11月7日,即俄历10月25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________
②成立新政权
a.成立:1917年11月8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推翻临时政府,成立________,________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b.意义: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________的诞生。
(3)意义
①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
②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________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
③沉重打击了________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________,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________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目的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________的胜利
内容实行________,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
作用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但严重损害了________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新经济政策
①概况:
时间1921年3月
内容a.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________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
b.允许________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作用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②综合认识:
材料下表是苏俄(联)1921—1925年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情况
项目1921年1923年1925年
粮食作物耕作面积(万公顷)662078608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22.1334.5544.24

思考:材料中反映了苏俄(联)在农业生产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政策因素是什么?对农民有什么影响?
a.变化:1921年后粮食作物耕作面积及产量增长较快。b.政策因素:________。c.影响: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有利于工农联盟和政权的巩固。
苏联模式
(1)背景
________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②1924年1月,列宁逝世。
(2)措施: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实施“________”和“农业集体化”。
(3)结果: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________”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
(4)特点
①在经济上表现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________
②政治上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
(5)评价
积极性①苏联在很短时间内从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
②苏联模式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________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消极性排斥________,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________,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

以图解史:
2022-09-2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26十月革命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纲要下-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7 . 结合所学完成下表中空白部分,梳理中国古代儒学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历程

时期态势人物主要思想特点地位
先秦兴起孔子
治国原则
道德规范
(春秋战国)未受重视
孟子

荀子
汉代新儒学
董仲舒

神学化
正统化
政治上成为正统思想,思想上确立为主流。
宋明新发展程朱
陆王

“理”是世界的本原,
“理”就是三纲五常,
   “存天理,灭人欲”
哲学化
思辨化
理论化
世俗化
成为官方哲学,巩固统治地位
明清
新活力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实用性
批判性
对儒学的继承和批判

2022-02-22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昌乐及第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