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既为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法官们的席次当然应该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序。但庭长不喜欢这个安排。由于他想使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他的两侧,便提议应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强为中心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但是有人指出:按照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以中、法、苏、英、美(按照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这样,中国和法国法官将坐在他的两旁。于是庭长又提议:可以用一般按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办法。但马上发展,居中的将是中、加等国的法官,英、美法官离庭长更远了。
1946年5月2日正式开庭的前一天,庭长宣布,经过盟军最高统帅同意,坐席安排是,庭长右侧为美、中、法等国法官,左侧为英、苏等国法官。这样,英、美两国法官居中。中国法官表示:“这个安排是荒谬的,它既非按照受降签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五强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国际会议以国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用意何在,殊属费解。”说毕便愤然离开。
第二天,远东国际法庭正式开庭。开庭前庭长宣布,最高统帅已经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
——摘编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建立的背景;说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
(2)说明中国法官抗争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漫画蕴含着丰富的时代气息。

结合漫画信息和所学知识,给该漫画命制一个题目,并简要说明。(说明应包括漫画信息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017-12-20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当内战在苏俄猛烈进行时,欧洲面临的关键性问题是共产主义是否会向西方传播。列宁及其布尔什维克认为,……如果德国变成共产主义国家,那么它的工业实力和俄国的自然资源结合起来,就会是不可摧毁的,革命的前途也就会有保障。

最初,布尔什维克的这些希望似乎有可能实现。然而,最后的结果并不是产生一个苏维埃德国,而是产生一个资产阶级的德意志共和国。

有几个当时未被注意到的因素可解释这一重大结果,一个因素是战前德国的繁荣,它使工人阶级比较心满意足、无心革命。诚然,1914年时的德国社会民主党是欧洲最强大的政党,但它很保守,专心致力于社会改革而不是致力于革命。同样重要的是德国农民的富裕,他们的境况比俄国农民要好得多。而且,战争在德国革命的时候已结束,这又与俄国的情况截然不同。此外,在德国,当最后的较量到来时,革命的反对者能号召可靠的军队支持他们。最后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因素是德国社会主义者阵线的分裂。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布尔什维克的这些希望似乎有可能实现”的依据。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结束后没有产生苏维埃德国的原因。

简答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从封建主义官办手工工场到后来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中间状态,19世纪后半叶洋务派官僚创办的军用企业是这一过渡链中出现较早、发展水平较低的一类,他仍然存在着深厚的封建性,同时已开始具有一些新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内容。

——陈争平、龙登高《中国近代经济史教程》


请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上述观点。(要求:条理清晰,论从史出)

5 . (节选)2014年3月8日马航MH370航班失联以来,中国、美国、马来西亚等二十几个亚太国家开展了联合搜寻工作,充分展现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国家合作的典范之一。该组织将贸易投资自由化定为其长远目标,在具体步骤上,1994年制定的《茂物宣言》中所确定,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分别于2010年和2020年实现投资自由化。此后开始通过单边行动计划和集体行动计划两种途径,逐步落实各成员对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承诺。

亚太经合组织在实现自由化目标的方式上有自己的特点,请运用材料加以论述。

6 . 中国古代出现了四次结束长期分裂割据战乱之后,实现大统一的朝代。请回答:
①这四次大统一的朝代是哪四个?它们分别结束了什么分裂局面?
②第一次实现大统一的背景有哪些?
③第三次实现大统一后,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
④第四次实现大统一与前三次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第四次大统一时,最大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016-11-18更新 | 10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云南省昆明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
7 . 阅读下列有关俄国1861年改革的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但在农奴制桎梏下,生产效率低下,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西方各国。农业上,农奴主认为有大量的廉价农奴可以剥削,用不着改进生产工具和耕作方法,结果导致俄国农业生产处于长期停滞和歉收状态。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皇室、贵族、教会、国家占有全部土地,农民租种地主土地,缴纳繁重的租税,服劳役。他们的一切财产、人身、子女都属于农奴主所有,任凭地主打骂、买卖和转赠。
材料三 自由派贵族卡维林称农奴制“使整个国家陷于不正常状态,……如果这个制度原封不动,那么几十年后就会将整个国家毁灭。”亚历山大二世在1856年也表示:“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上述材料均出自张桂荣《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再思考》
材料四   19世纪俄国著名思想家赫尔岑在《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信》中,表达了对主张“自上而下”解放农民的沙皇的“深深的和庄重的谢意”,并说:“(如果)和平的实现了解放,那么亚历山大二世的王朝将在历史上写下辉煌的一页。”
——材料出自赵丽杰《赫尔岑和平解放农民的思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落后的农奴制是如何阻碍俄国社会发展的?
(2)根据材料三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在1861年之所以能够成功实行的前提是什么?
(3)对于“自上而下”的和平方式,亚历山大二世与赫尔岑两人的出发点有何本质不同?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简答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历史——选修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

——[清]施琅《靖海纪事》


材料二 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

——《明清史料丁编》


材料三 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清]施琅《靖海纪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
2016-11-18更新 | 246次组卷 | 21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古城中学2018届高三四月份考试历史
9 . 汉武帝、宋太祖、明太祖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他们实行了什么共同的政治体制?
(2)简述为维护这一制度他们各自采取的措施。
(3)通过这一制度的不断演变,从中可看出其呈现什么趋势?
简答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拿破仑在他出征埃及的短暂时间里,还粉碎了埃及原有的统治阶级的权力。这为天才的阿尔巴尼亚冒险家穆罕默德·阿里当政铺平了道路。穆罕默德·   阿里的历史意义在于他是第一个意识到西方技术的意义并有效地利用西方技术来为自己的目的服务的中东的统治者。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穆罕默德·阿里)取得的成就很多,都是革命的。他开始兴修近代的灌溉系统;引进棉花的栽培,棉花迅速地成为国家最大的资源;重新开辟亚历山大港;鼓励对外贸易;派学生到国外去学习;开办各种学校……建立一所翻译学校,在18351848年间将大约2 000本欧洲的著作译成阿拉伯语。穆罕默德·   阿里还聘请外国专家帮助他建立中东第一支新式的陆海军。他甚至勇敢地试图在埃及建立一个近代化的工业结构,而且他的确在开罗和亚历山大兴建了大量的工厂。不过,这些企业最后由于国内的不足之处和欧洲诸强国的反对而失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是怎样粉碎埃及原有的统治阶级的权力的?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说明穆罕默德·阿里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所采取的措施。
(3)据材料二说明穆罕默德·阿里向西方学习的最终结果及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