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稷);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三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
——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中国封建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
材料二
(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
洪武二十年(1397年)中禁人民无得撞出海与外国互市。
——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
(2)材料二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 这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材料三
第8条        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37条     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1134条   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前项契约,仅得依当事
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
——《拿破仑法典》
(3)材料三体现了《拿破仑法典》的哪些基本原则? 该法典有何影响?
(4)以英、美、法为例,说明立法在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中的作用。
材料四
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5)归纳材料四所反映的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指出其历史作用。
材料五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978年12月13日)
(6)材料五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观点? 是在吸取什么历史教训情况下提出的? 概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法律制度建设的主要表现。
(7)综上,谈谈法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 .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说明19世纪初西方文学对启蒙思想家“理性王国”的反应。
(3)指出材料二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思想两方面加以说明。从研究性学习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看,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简答题 | 适中(0.65) |
真题
3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乾元元年(758),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盐院。游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徭。盗者论以法。及琦为诸州榷盐铁使,尽榷天下盐,斗加时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
——《新唐书》
材料二
刘委改革榷盐法,调整官营与私商、盐户的关系。在产盐乡“固旧监置吏”,收亭户之盐,转卖给商人经销。其余州县不设盐官,在较远州县设置“常平盐”,“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贵”。刘晏改革是以官商分利代替官方专利.促进了盐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盐税收入。刘晏始榷盐时,盐利年收入40万缗,其后,达600万缗,“天下之赋,盐利过半”。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刘晏所推行的榷盐法的不同之处。
不同之处:第五琦:官营专卖,官府专利:强行加价。
(2)根据材料二,说明刘晏改革榷盐法的意义。
2019-01-30更新 | 9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陕西卷)
2010·上海·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4 . 皇权与相权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
问题:
(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

(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
2007·上海·高考真题
5 . 美国的边界经过两百多年的扩展,形成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广阔版图。在扩展有形边疆的同时,美国还在全世界进行着政治、经济等无形边疆的扩展。对于美国这种有形与无形的扩展,历史学家常常会追问:美国的“边疆”到底在哪里?
问题:
(1)美国是如何扩展其“边疆”的?   
(2)这种扩展的影响是什么?   
2019-01-30更新 | 8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卷共同部分(上海卷)
6 .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举例说明。
(2)依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
7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既为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法官们的席次当然应该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序。但庭长不喜欢这个安排。由于他想使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他的两侧,便提议应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强为中心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但是有人指出:按照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以中、法、苏、英、美(按照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这样,中国和法国法官将坐在他的两旁。于是庭长又提议:可以用一般按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办法。但马上发展,居中的将是中、加等国的法官,英、美法官离庭长更远了。
1946年5月2日正式开庭的前一天,庭长宣布,经过盟军最高统帅同意,坐席安排是,庭长右侧为美、中、法等国法官,左侧为英、苏等国法官。这样,英、美两国法官居中。中国法官表示:“这个安排是荒谬的,它既非按照受降签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五强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国际会议以国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用意何在,殊属费解。”说毕便愤然离开。
第二天,远东国际法庭正式开庭。开庭前庭长宣布,最高统帅已经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
——摘编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建立的背景;说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
(2)说明中国法官抗争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

8 . 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

时间
区域
东汉后期唐朝前期
黄河流域765669
长江流域342611

概述上表反映的县城数量及分布的变化,阐释导致变化的历史原因。

2011·上海·高考真题
简答题 | 适中(0.65) |
真题
9 . 时代与史家
社会文化,时有更新:史家智识,遂以变迁。试以司马迁、司马光、梁启超为例,叙述中国史家治史理念的变化趋势及其社会原因。
2016-11-18更新 | 3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上海市高考真题历史卷
10 . 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关系的发展有赖于青年一代的沟通与交流。为此,我省N中学邀请日本某校学生前来访问,并拟定了以下交流提纲。假如你作为N中学的一员,按照提纲要求,将如何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中日友好交往的历史中,先进的中华文明曾予日本以很大影响。请以汉、唐为例,各举一项史实说明。
②19世纪60年代后,中日两国开始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试以“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为例,简述其背景的共同点和各自军事改革的措施。
③明治维新后,日木走上对外扩张道路,中日关系发生逆转。指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源。
④近代日本发动的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试列举日军制造的两起惨绝人寡的大屠杀。同时,侵略战争也使日本人民备尝战争的苦果,右图《1945年8月的广岛》的景象是哪次空前军事行动的结果?
⑤综上所述,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
2016-11-18更新 | 8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卷(江苏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