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狄德罗倡导的《百科全书》整套书的规模达到了17卷之多,并于1765年出版。《百科全书》完成后不久,新的增订版又紧接着问世了,并采取更易携带的版式印制,取代了早期沉重且昂贵的开本。《百科全书》的词条按照字母排序。至1789年,这套知识纲目的多个版本一共卖出了2.5万册,其中一半在法国售出。尽管它确实是一本品质极高的参考书,但它的卖点并不在于此,而在于名声太大——此书蔑视政治权威,通篇对教会和宗教出言不逊。而《百科全书》成为畅销书也带动批评变得更加公开和广泛。在宣扬独立思考和漠视权威的价值方面,《百科全书》是他所设计编写的所有书籍中最为重要的一部著作。“百科全书主义”成为拒绝不经批判就接受事物的态度的代名词。

——摘编自[英]威廉·多伊尔著,张弛等翻译《剑桥法国大革命史》

材料二   《四库全书》自公元1773年2月开馆,一支庞大的队伍便投入其中,仅《四库全书》卷首开列诸臣职名就有360多名。据学者郭伯恭考证,仅前后选用的核录人员就多达3826人。《四库全书》共收书3461种,计79309卷,存目6793种,计93551卷,如果加上以各种原因而淘汰不存的书籍,数量就更为庞大了,全书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共计四十四小类,六十六子目。借修书之名查缴禁书,正是乾隆修《四库全书》的另一个目的,乾隆三十九年八月,明令查缴禁书,一直到五十八年,近20年间,历代大量典籍,或遭全毁,或遭抽毁,遂酿成空前未有的图书浩劫,据统计,清廷毁禁的图书达3100多种,151000余部,销毁的书板在80000块以上。除了销毁书籍和档案外,《四库全书》的编者还系统地对残存书籍和档案进行篡改。书成之后,抄写七部,存放于全国七地,以供学人研读。

——摘编自CCTV《中国通史第九十四集:文治与文字狱》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百科全书》与中国《四库全书》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四库全书》影响不同于《百科全书》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四库全书》编纂的得与失。

2 . 国家的顶层设计中,集权还是放权,考验的是管理者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自然状态中,人人都有处死一个杀人犯的权利。

人们充当自己案件的裁判者是不合理的,自私会使人们偏袒自己和他们的朋友,心地不良、感情用事和报复心理使他们过分的惩罚别人。

上帝用政府来约束人们的偏私和暴力。

——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1984年中国经济生活出现的新现象:

深圳特区在全国率先取消“购物票证”,副食品放开价格,敞开供应。

王石以个人资本在深圳创办了一家商贸公司(万科前身);张瑞敏在青岛接手一家频临破产的国营企业(后发展为海尔);泰籍华人创办的正大集团正式进入成都,成为四川第一家外资企业。

最受欢迎的职业排序依次是,出租车司机、个体户、厨师……一部分人冲破了“捧铁饭碗、拿死工资”的旧观念,“下海浪潮”初现。

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上映,随后红裙子飘满城市的大街小巷。

美国学者科斯认为,中国过去30年的改革是“北京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和地方及民间力量推动的自下而上的改革”合力推进的结果。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个人权利让渡于政府的必要性。根据材料一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西方国家经济机制经历了怎样的一个“集权——放权——集权——放权”的历程。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84年中国经济生活领域出现的新现象。从1978~1984年这一时段任举一例佐证该观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