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唐时期,国家建立了以律、令、格、式为主体的成文法体系。唐朝的“律”基本是刑法,“令”是有关国家各项制度的规定,“格”是将皇帝诏敕整理为具有永久法律效力的法规,“式”是政府机关的施政细则,四者分工协作、相辅相成。唐高宗永微四年还颁布了对律进行解释的《唐律疏议》,与律条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唐律维护等级制和家族制将对官员及其亲属的优待公开清楚地写在法律上;同时,唐律也要求官吏依法行使职权、恪尽职守,违反者要处罚。唐玄宗以后,不再大规模修订律、令、格,式,而是采取颁行《格后敕》的简便立法形式,来应付日益复杂且多变的社会问题。《格后敕》与律、令、格、式并行,地位逐渐重要,最终发展为五代及北宋的《编敕》。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11世纪起,西欧的日耳曼法和宗教法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纠纷和众多的社会问题,已显得无能为力,罗马法体系便在这种情况下复兴起来,罗马法的复兴以注释法学派的形成为开端,该学派采用神学家们的“经院方法”来研究罗马法,对古代罗马法文献进行考证、注释、解说、概括和阐述。13世纪后半叶起还产生了评论法学派,把罗马法的原则运用到现实各种社会关系之中,转化为现实的法律。他们还把罗马法与教会法,日耳受习惯法、封建法和城市法等结合起来,形成了欧洲大陆通用的法律。来自欧洲各地的法律学子汇集于注释法学派和评论法学派所在的波伦那大学,这些学生回国后从事罗马法的研究和传授,使罗马法复兴运动扩展到整个西欧,逐渐形成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民法法系。

——摘编自庄锡昌《西方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马法得以在西欧复兴的原因。
2023-12-0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仙桃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明行政区划只到县级,因此有学者A提出明代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为“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的观点。学者B却提出“皇权下县”看法并收集了以下材料:

依据内容
《王阳明全集·申谕十家牌法》王阳明任赣南巡抚时的社会治理方式,“十家之内,但有争讼等事,……又每日各家照牌互相劝谕,务令讲信修睦,息讼罢争,日渐开导,如此则小民益知争斗之非,而词讼亦可简矣”。

太祖高皇帝圣旨碑

河南周口扶沟县考古发现明太祖高皇帝圣旨碑,碑文内容主要为:孝顺父母;尊敬上长;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圣谕图解》

河南道监察御史钟化民(1545-1596)作,内容大概可分四部分:①对六谕的解释;②与相应伦理匹配的一首歌;③一幅图;④对图的解说:王祥卧冰——孝顺父母;司马光侍兄——尊敬长上;陈寔遗盗——毋作非为等。
《明会典》卷九《吏部八·到任须知》地方官“到任之后……所属境内,或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节操显著,……未经旌表者,必须亲自体访的实,申请旌表,以励风俗。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学者B是如何论证“皇权下县”的观点。
3 . 祖国统一

郑氏提出台湾照朝鲜事例,不削发,称臣纳贡,康熙帝坚持台湾问题是国内问题,不同于外国。(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台湾一平,地方初定,蠲(免除)徭税差役,施行展界开海……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出康熙皇帝对台湾地位的认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

1883

为督办台湾事务大臣,筹备抗法;后,又授福建巡抚,加兵部尚书衔。

1884

上“遵筹整顿海防讲求武备折”;赴台,阻挡法军侵占基隆;淡水大捷。

1885

法对台增兵;镇南关一战,茹费理内阁倒台;法军撤出基隆、澎湖;台湾设省。

1886

设官脑总局、磺务总局(台湾地区盛产樟脑、硫磺),一度将樟脑收购权交给商人。
设抚垦总局,兼任抚垦大臣,令地方官“教之(当地民众)耕耘,使饶衣食”。

特设商务局,在新加坡设分支机构招商局(通商局),招募华侨商股;定购10艘轮船,成立轮船公司;委令招股集资修建台湾铁路,拒绝英国旗昌洋行的承办要求。

1887

正式提出新行政区划方案,建置三府、一州、十一县、四厅。
铺设沪尾至福州川石山、安平至澎湖妈宫港海底电缆;设电报总局。
设铁路总局,聘外国技术人员负责设计、测量工作。
办西学堂,开英文、法文、地理、历史、测绘、算术、理化等课程。

1888

(到1888年)筑10座新式炮台,以澎湖为海防建设的重点,于台湾北部地区面对日本作重点设防;创办以制造枪弹为主、兼务修理军械的军事工业;整编全台防军。

改革旧有铺递驿站传送法,设邮政总局,发行邮票。

1891

台北至基隆段铁路竣工通车。
(2)某班在“近代台湾发展”主题展板中出具一张大事年表。结合所学知识为这位台湾军务大臣写一份解说词。要求:依据解说词的基本结构,如标题、主体、结尾;充分利用相关素材;准确把握解说对象的特征、本质和意义;用词准确,不少于150字。

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必须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

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我

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同志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梦想。我们坚信,只要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顺应历史大势、共担民族大义,把民族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

——2017年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

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

台湾是中国的台湾。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这针对的是

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广大台湾同胞。

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2022年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和十九大报告相比,二十大报告对台湾问题的论述,有哪些新发展。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以后.以传教士为主的来华欧洲人士,大量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研究中国古典经籍,不仅开创西方汉学先河,而且对欧洲近代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耶稣会士定期向教会汇报中国情况的书信,是当时介绍中国思想文化最主要的材料。不少传教士把中国经典古籍翻译介绍到西方,解说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了欧美的汉学研究。例如殷铎泽译《中庸》《大学》《论语》,柏应理作《西文四书直解》,卫方济译《四书》《孝经》《幼学》……。

——摘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20世纪以前来京的传教士,大多坚信西方文化绝对优于东方文化,中国文化落后低下,应予取代,只有基督教才能救中国……为了争取更多的信教徒,传教士在中国开办学校,但在教会学校里同样弥漫着浓烈的西方文化优越的气氛。

                            ——摘自左芙蓉《北京对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20世纪初,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成功、清政府垮台等重大变革,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气象,西方人又开始重新审视中国。汤普森的《北洋之始》正是这样一部著作,本书作者作为一名外国传教士,他在描述中国特别是中国文化时始终是持一种肯定的态度,与19世纪西方人往往带有歧视意昧和疑难色调的记述不同。可以说在新世纪,作者的这部著作让西方人重新认识觉醒中的中国,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自牛红菊《<北洋之始>探究——外国传教士眼中的中国文化》


(1)据材料一、二,指出欧洲来华传教士对中国文化态度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一、三,概括欧洲来华传教士对中国文化认识的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2019-10-1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实验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丁积,字彦诚,宁都人。成化十四年进士,授新会知县。其时,新会为“广藩巨邑,素号难治”。丁积积极提倡洪武礼制,挑选耆老教导百姓,又召集游手好闲者到县衙,每天读朱熹编纂的启蒙读物《小学》,并为他们解说。民间有信巫信鬼的陋俗,丁积毁淫祠、禁妖巫,对节烈义士极力表彰宣传。他还规定婚礼标准,不准“超前”消费。宫中受宠太监梁芳的弟弟梁长横行乡里,高利盘剥,强索过倍。丁积将梁长的高利贷借据全部烧毁并将其逮捕下狱,使权豪们再不敢胡作非为。当时百姓为赋外增加的“月供钱”所苦,甚至有贫困人家被逼卖儿卖女。丁积明令将其废除,并下令除正常赋税外,不得再向百姓收取一文钱。《明史》和《宁都直隶州志》为其立传,以记述其生平均业事迹。

——摘编自《中国纪检监察报:模范知县丁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丁积治理新会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丁积受到后世推崇的原因。
6 .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不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材料三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1)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国民革命相比辛亥革命“新”在何处?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指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革命的两次大的转折分别是什么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时代变革要求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文化,同时思想文化创新是时代变革的先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只有这些作家所处的时代和国家的极其特殊的原因,才能解释作家们的事业,以及这项事业的成功。伏尔泰精神久已问世,但伏尔泰本人只有在18世纪的法国才能真正居支配地位。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材料三   如果说古代中国由科举制度孕育的士大夫群体有着较多的一致性的话,那么到了近代因内忧外患,则使得这一群体差异性日渐突出。士大夫中最早显示出这种差异性的就是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人,他们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觉者、先行者。

—闾小波《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

材料四   要充分体现国家软实力的精神力量的强大,则需要一流哲学家的智慧和一流思想家的引领。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玉良

(1)董仲舒、朱熹是怎样“建造”新思想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本人只有在18世纪的法国才能真正居支配地位”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士大夫群体“先觉”“先行”的表现和社会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思想家是如何顺应和引领时代潮流的。

8 . 【商业与文化】

材料一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资本的实力和水平,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许多商人在“士”这个传承儒家文化政府后备官僚的阶层面前,不再自惭形秽,而是开始平等的对话。“良贾何负闳儒”的观点显示出这一时期商人的自尊和自信。然而从“儒商”、“士商”、“绅商”在明清时期的出现以及当时商人的价值取向来看,明清时期的商人似乎并不仅仅满足于治生获利,而是有着比较强烈的道德要求和精神向往。

——王燕玲《儒家传统文化与中国的官商关系》

材料二   在新的时代里,财富被认为是虔诚的象征。即便是富人也仍需要努力工作,拥有财富并且不随意挥霍成为一种新的道德标准。清教徒们既反对贵族浮华奢侈的生活,也厌恶暴发户挥金如土,但是对中产阶级的节制有度和自力更生给予了极高的伦理评价。所以,资本家们坚信自己像中产阶级一样自律而勤奋地工作,没有污点地合理使用财富,就会受到上帝的恩宠。这样的道德准则下,自然也收获了极大一批追求上帝恩宠而勤奋工作的劳动力。

——来庆滢《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解读》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士”“商”的关系并分析其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的道德标准”的内涵并分析其影响。
2024-05-30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新高考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优秀传统文化与国家治理】

材料一   中国的儒家世界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具有内向性的社会。中国的这种内聚性,并非当时才有的一种新现象,它从数千年前中国文明的早期阶段起就有了,并一直持续到今天。实际上,中国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未曾中断的文明。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册

材料二   共产党执政后,建立什么样的国家,怎样治理国家,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艰巨课题,也是毛泽东艰辛探索的课题。在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走出了一条和苏联、西方国家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的、具有独创性的国家治理道路,开创了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思想的探索和创新。

——摘编自2019年11月1日《中国组织人事报》江宇《毛泽东如何探索国家治理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的百年动荡。在新旧交替的特殊时期,新中国将向何处去?中国共产党能给人民带来什么?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心揣愿景,在探索契合新中国国情的国家治理现代化道路上付出了巨大努力,促进了新中国的安定团结与恢复发展,亦为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启示。

——摘编自2020年02月06日人民网季春芳、李正华《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探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影响中国文明具有内聚性和连续性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道路模式,至少从两方面进行分析解读。
10 . 【解读阶段特征,把握历史脉搏】

传统观点认为:北洋军阀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出现的反动卖国的军阀集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近代一段黑暗、反动的历史时期。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这一时期又是新的革命力量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孕育发展的时期。

材料一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与重工业发展示意图》

材料二   “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谁人之事,虽祖宗之所遗留,圣贤之所垂教,政府之所提侣,社会之所崇尚,皆一文不值也!……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民主)并重”

——摘编自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三   工人的运动,就是比黄河水还利害还迅速的潮流。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我们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就要产生工人的中国。

——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19年间中国社会出现的新现象及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宣言进行简要评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