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

材料二   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国家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以及这一措施产生的影响。
2022-01-13更新 | 365次组卷 | 40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十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古今中外政治文明发展历程中,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选择了不同的政治体制,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用一个组织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该结构包括一个独揽大权的皇帝个训练有素的有效的官僚机构个军用驰道网和北方的长城;所有这些使中国得以维持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册

材料二   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新国王还具有继承王位的最直接条件。但实质上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把近百年来困扰英国不休的主权问题解决了:既然议会创造了国王,主权当然在议会。

——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   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因此不断得到更新,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材料四   辛亥革命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是,其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尝试,很快就归于失败。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摘编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英国和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共同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表现。
2021-06-10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旧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请回答:
(1)材料一作者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该主张代表了中国哪一学派的观点?
(2)材料二的作者代表了中国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为实现其“变官制”的政治理想,该项派别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
(3)材料三中的两位先生具体是指什么,说说其影响?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摘编自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二   江南……自义熙十一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

——摘自《宋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形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不得照抄材料)。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两个庚子年,一段屈辱史。1840年和1900年,这两个庚子年间的六十年,是一段不堪 回首的历史。六十年中,列强相继发动了四次以上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清政府一败再败,前一次创伤未愈,后一回屠戮旋踵。坚船利炮的打击和胁迫,让这个政府一次次以灵魂为代价,以求得肉体的苟安。它们,用血泪写成,用屈辱风干。它们,拧成了一道道绳索,套在了中华民族的脖颈上,愈挣扎,便勒得愈紧。

——摘编自赵彦《晚清那些年:一个民族的创伤记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庚子年”间列强对中国发动的大规模侵略战争及不平等条约(至少三个),并说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被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祚(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

——【明】张燧《千百年眼》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分析,该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封建”所存在的弊端,后世是如何改进的?
2020-12-02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晋中新大陆双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11月检测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忽必烈即汗位之时……实现了中国空前的大一统,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复杂。他为了巩固对这个偌大国家的统治……建立了以蒙古贵族为主要统治者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材料二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度》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实行行省制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地方权力的变化趋势。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一中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政治制度,这套政治制度从皇帝及于中央朝廷,从中央朝廷下达到地方政权,形成一个结构严密、完整的管理体系,并且直接影响以后各朝代的政治制度,从秦到清的政治制度一直是因循渐序地发展的。

材料二  在我们要讲的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里,宋是最贫最弱的一环,也是最没有建树的一环……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知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由于封建社会晚期社会条件的演变、诸种矛盾的发展和激化,明清的政治制度也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在前代君主集权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幅度地提高皇权,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朝廷空前并较为有效地集中统治权力,而且极力排除任何可能侵扰或阻碍行使绝对皇权的因素。

——《中国政治制度史》   


(1)材料一中政治制度的核心是什么?指出这种政治制度的两对基本矛盾。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太祖“把相权拿归自己”的具体做法。
(3)明、清是如何“极力排除任何可能侵扰或阻碍行使绝对皇权的因素”的?
2020-11-23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有关秦汉法律材料

在法律制度上,秦代崇尚法治(采用法家思想)。……在法律的实施上,秦代坚持轻罪重刑,严刑酷法,……法网过密导致了社会矛盾的迅速激化,并称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汉初,革秦之弊,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约法省刑,简易疏阔。……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废止了部分肉刑,反映了司法的进步。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秦汉两朝法律制度的各自特点及其对政治统治的影响。
2020-11-10更新 | 11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平遥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论语》


(1)概况材料一中孔子的思想主张。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材料三“人之是非,初无定质;人之是非人也,亦无定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摘编自李贽《藏书》《焚书》


(3)根据材料二,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
(4)今天我们对传统文化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