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辛亥革命的爆发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后,教育改革的呼声更是空前高涨。教育改革者主要由晚清以来逐渐成长起来的新型知识群体组成。他们在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感召下,以教育为业,长期致力于中国教育的革新,力图教育教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担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于1912210日借《教育杂志》,提出了著名的“五育并举”思想,阐明了共和国培养健全人格新人的重要性。“五育”是指军国民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黄炎培深受蔡元培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和教育救国思想影响1915年赴美国参观,目睹美国职业教育的实绩,坚定了推行职业教育的志向。他建议要从制度上给予职业教育应有的地位,小学阶段就注意职业陶冶,为职业教育打基础作准备;初中阶段应进行职业指导,作为谋生之预备;高中阶段设职业分科或专门职校,进行职业训练就业后继续接受职业指导和补习教育。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直接影响到1922年的学制改革,并在“壬戌学制”中得到了体现。

——摘编自陆玉芹《辛亥革命前后十年的近代教育》

材料二 按照传统的保守主义思维模式,英国社会的发展靠的是精英,即绅士,而绅士具有优良的人文素质。英国传统保守主义的思维模式固守传统的学徒制度,冷淡了现代职业教育。英国在1562年就颁布了《劳动法》,又称《工匠法》,该法把存在已久的师傅带徒弟的做法确立为一种正规的学徒制统一了全国的学徒训练(该法施行至1814年才废除)。1601年颁布了《济贫法》,以立法的形式规定贫民子弟均可接受技艺训练,此时期还出版了各种各样的职业手册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学徒制的技术与职业训练水平。17世纪末,伦敦和其他大城市建立了贫民习艺所,1723年,英国颁布了《贫民习艺法》,致使贫民习艺所附设的工作学校(亦称工艺学校)大量产生,这种工作学校只提供半熟练的工业训练,并且向贫民灌输道德和社会标准,进行初步的识字教学。18世纪后期,从这种贫民习艺所出来的儿童成批地拥向北方的工厂去当学徒,成为纺织业与英格兰早期工业化所急需的廉价劳动力、直到19世纪末,英国大部分技术工人还是通过学徒制培养的。

——摘编自黄日强《传统因素对英德职业教育的制约作用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辛亥革命期间教育改革的背景并做出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教育发展的因素。
2022-01-14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622月台湾光复后,郑成功在台湾设立政府,废除了荷兰人的殖民机构,在台湾“定府县”、“任职官”,细化之前早已设立的政权框架。并沿袭明制,在台湾设立六部,颁布“屯田”、“建政”、“司法”三大法,之后在台湾兴建学校,传播儒家文化,大力迁移内地流民至台湾。台湾的建设时代开始了。完备的政府机构陆续建立了起来,垦荒工作遍及台湾全岛,数万军队以“寓兵于农”的政策,在台湾岛上定居了下来,大片的良田以惊人的速度,在台湾全岛扩展。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更陆续传入高山族部落中。

——摘编自张嵚《郑成功开发台湾》

材料二   1885年,清政府决定台湾建省,以抗法有功的刘铭传充任第一任台湾巡抚。他任职台湾巡抚的6年中,增设府县,台湾由过去的28县,增至31直隶州115厅。他自兼台湾抚垦大臣,在全台部落地区置抚垦局及分局,积极开展招抚民众和开垦“番地”的工作。他整顿军备,增强防卫能力;发展交通,便利岛内各地及其与大陆的联络,繁兴商务;清理田赋,以清除积弊,增加财政收入;倡办实业,发展生产,以繁荣经济;发展教育,以培养人才。这一切,不仅是为了“使孤岛自强,固七省海疆门户”,而且要使台湾“一隅之设施为全国之范”,“为朝廷建远大之谟。”

——摘编自郑仁木《论刘铭传治理台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成功和刘铭传治台的不同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概括郑成功和刘铭传治台措施的相似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共同的治台功效。
2021-07-1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资本主义福利制度】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长期萧条,失业问题日趋严重,工人运动高涨,社会矛盾逐渐激化。德国俾斯麦政府对工人运动运动除了镇压之外,也实行社会改良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笼络工人的手段。188318841889年,德国先后通过《疾病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老年及残废保险法》,许多欧洲国家也借鉴和学习德国。1911年,英国还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全国性的、强制性失业保障法和国民健康保险法。

——摘编自陶承德等《科技革命与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

材料二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大众通过民主制度向政府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迫使政府为了增强合法性,避免导致大众退出社会合作,同时为了减缓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竞争压力,建立了社会福利制度。结果,社会福利在政府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不断攀升,20世纪60年代达到最高水平。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自由主义者开始怀疑这些支出的正当性和效果,他们怀念低成本的政府,他们认为这种做法代价过于高昂,将破坏社会财富的生产和社会风尚。

——摘编自【美】维托·坦齐等《20世纪的公共支出》,【法】马克·夸克《合法性与政治》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德国俾斯麦政府对待工人运动的主要特点,并归纳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
4 . 【近现代楚商】

材料一   明清直至民国时期,位于湖北武汉的汉口,贸易逐渐地发展起来。粮食、茶叶、食盐等重要商品物资都在汉口进行中转,流向全国各地。汉口也因此成为中国的四大名镇之一,号称九省通衢。清末时期开通的京汉铁路,汉阳兵工厂的设立,为武汉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工业基础。到民国时期,汉口也被称为东方芝加哥,武汉是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齐称为大上海,大武汉!楚商在湖北大地上,发展商业、开办工厂,为湖北、为全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摘编自孙科柳《商帮传奇》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楚商已在省外建立38个湖北商会,会员企业14510家,涉足金融、地产、餐饮等各个行业。在全国各地楚商当中,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湘鄂情董事长孟凯、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居然之家总裁汪林朋、名流置业董事长刘道明等,都已进入中国企业家第一方阵,他们在各自经营领域均属于佼佼者。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商会会员企业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的领头羊。

——摘编自肖波《传奇楚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楚商”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楚商”发展的作用。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忽必烈统治时期,在蒙古帝国驿站的基础之上,在全国范围之内实行驿站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水站、陆站多达1500处,因此,以元大都为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贯通东西南北的、较为发达的交通网络。当然,在这种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全国各地驿站的管理人员、马夫的配备都是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而定的。元代专门负责驿站马匹、食物的被称为站户,中原汉地由汉人充任站户,而草原地区的站户由牧民承担,东北森林、冰雪地带则用狗站。元代除驿站之外,还有急递铺、运输货物的递运站。至元二年(1265年),颁布了《站赤条例》。元朝政府建立驿站,虽然是为了通达边情、布宣号令,但客观上加强了全国各地的联系,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摘编自乌云高娃《元代驿站、客馆的建设及经济文化交流》

材料二   中国现代邮政事业发展简表


1948年12月毛泽东题词:人民邮电
1949年11月“邮电部”成立。一个月后,“第一次全国邮政工作会议”召开,确立了新中国邮政的发展框架
50年代初期形成了四项基本业务——函件、包裹、汇款、报刊发行。在1952年提出啦“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八字服务方针,并一直沿用至今
1986年12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
1998年邮电分营,国家邮政局成立,它标志着近50年“邮电合一”体制的结束,这位邮政走向市场、搞活经营、发展壮大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1999年中国邮政首次承办世界邮展。同年,在北京召开了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这意味着中国邮政在国际邮政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
2007年邮政实施政企分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成立后,将原有的四项基本业务重组,逐步建成信息流、资金流和实物流为一体的现代化邮政企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官网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朝驿站制度的特点及经济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现代邮政事业的发展趋势。
2021-07-0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是岁(东汉建安元年,196 年),(曹操)用枣祗、韩浩等议,始兴屯田。公曰∶"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军队) 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是岁,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于是州郡例置田官。

———摘编自《三国志·魏书》等

材料二   1950 年,驻新疆部队 11 万指战员就地屯垦,筑起了屯垦戍边的国防屏障。

1955年,铁道兵 9 个师的转业官兵在东北的密山、虎林、饶河境内,组建军垦农场。1958 年,全军大批复员军人到北大荒建设军垦农场。1966 年,12 个军区相继成立生产建设兵团。这些生产建设兵团被誉为"不穿军装,不发军饷。永不转业的戍边大军"。1972 年以后,这些农场陆续移交给地方管理。

——摘编自陈默、杨庆华《试论中国军屯发展的基本规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汉末年曹魏势力推行屯田的特点并分析屯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屯田的主要表现,并归纳其作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宋绍兴二十一年一臣僚说:比年以来,江浙之间差役为民害。不顾有田者其说,有二保伍之法。盖仿成周比间族党之遗意,不过便之讥查烟火盗贼,以保守乡井,而已法弊滋久。既使之督税赋矣,又使之承受文判;既使之治道路矣,又使之供雇船脚;既使之饰传舍矣,又使之应办食用。役使即同于走卒,费耗又竭其家赀。民不堪命.而官吏晏然为之,此为一害也。一都之内,膏腴沃壤半属权势。近年虽有限田之文,县道安得而侵之。中下之产役次频,并且如甲有物力一千贯,乙有物力七百贯,则甲替而差乙。无可选者,又于得替人轮差。每遇轮差,公行贿路,奸吏肆巧旋为升降,万一获免,已被重困。此为害二也。下户畏避,多致流徙

——摘编自汤文博《宋代农村经济的赋役博弈问题——以江南东路为例》

材料二   摊丁入亩这项制度康熙曾在广东试行过,但是推行起来并不是非常顺利,雍正登基之后,将摊丁入亩正式作为一项重大的经济变革措施。但是,这项改革措施的推行一开始也是遭到了当时多富户豪绅的强烈反对。浙江巡抚李卫精明能干,深得雍正皇帝的信任,他深知摊丁入亩对于最为底层的普通百姓而言是相当具有益处的。

在李卫采取的严厉措施下,由富户豪绅群起闹事的风浪迅速得到了有效平息。制度因而在浙江全省得到了顺利的推行和实施。继浙江之后,在雍正年间,其他如福建、陕西、湖北、江苏等省均陆续实行了摊丁入亩制度。

——摘编自于青《清朝摊丁入亩制度考述》

(1)根据材料一、归纳南宋当时“差役为民害”的原因并分析其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摊丁入亩”制度在浙江能够实施的原因。
2024-05-2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优秀传统文化与国家治理】

材料一   中国的儒家世界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具有内向性的社会。中国的这种内聚性,并非当时才有的一种新现象,它从数千年前中国文明的早期阶段起就有了,并一直持续到今天。实际上,中国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未曾中断的文明。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册

材料二   共产党执政后,建立什么样的国家,怎样治理国家,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艰巨课题,也是毛泽东艰辛探索的课题。在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走出了一条和苏联、西方国家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的、具有独创性的国家治理道路,开创了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思想的探索和创新。

——摘编自2019年11月1日《中国组织人事报》江宇《毛泽东如何探索国家治理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的百年动荡。在新旧交替的特殊时期,新中国将向何处去?中国共产党能给人民带来什么?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心揣愿景,在探索契合新中国国情的国家治理现代化道路上付出了巨大努力,促进了新中国的安定团结与恢复发展,亦为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启示。

——摘编自2020年02月06日人民网季春芳、李正华《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探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影响中国文明具有内聚性和连续性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道路模式,至少从两方面进行分析解读。
2024·河北·模拟预测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6世纪,欧洲以“发现论”塑造了作为国际法形成基础的地球空间秩序。其中,西葡两国运用被重新发现的罗马法,以法律手段主张对尚未发现的近海岛屿享有管辖权、财产权。17—18世纪,英国用“有效占有论”回应西葡两国,认为只有建立“有效统治”才能成为真正的财产权人,方能符合万国法。

——摘编自万立《近代早期的国际法理论与欧洲殖民帝国对殖民地的“财产化”》

材料二   欧洲人如何观察异域的人与物,古典时代形成的中心与边缘观念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几乎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这种以“我”为中心的观察视角是古典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早期欧洲人认知美洲的基本出发点。

——摘编自王晓德《古典传统与欧洲人对美洲的早期认知》

材料三   15世纪以后,欧洲人根据文明程度的差异,把已知世界的不同区域划分为若干等级,将欧洲置于该等级体系的顶端,体现了欧洲中心主义下的权力秩序,欧洲自视为世界的中心,认为这种中心既是地理的中心,也是文明的中心。

——摘编自艾仁贵《从“陆地三分说”看欧洲中心主义下的洲际想象》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发现论”和“有效占有论”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现论”“有效占有论”形成的共同原因。
2024-04-17更新 | 12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盟友和竞争对手中寻找或培育新的共同利益、开拓新的合作议程以获得国际合作的领导地位,成为尼克松上台后的重要任务。1969年,尼克松开启了北约“应对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的建立工怍,环境治理项目成为该委员会的核心项目。此外,尼克松将环境议题纳入了对苏的“缓和战略”中。

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总统一反80年代美国环境外交的低迷,开启了“美国第二个环境时代”。1993年后,美国积极增加了对外环境援助,并以此显示其对全球环境问题的关注,表明其对国际社会的“负责态度”。自1997年起,美国政府在每年的地球日都要发布有关环境外交的报告,对全球环境状况和国际环境政策作出评估,并确定今后的环境外交工作重点。而《京都议定书》没有对发展中国家规定具体的减排要求,美国随即提出了与其他发达国家不同的看法,认为这种做法会加剧发展中国家在减排问题上的惰性。

——摘编自夏正伟等《克林顿政府的环境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政府实施环境外交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90年代美国环境外交的新发展。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美国环境外交战略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