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1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时期,有明确记载的宋商赴日本贸易达70次。从10121192年,宋海商往高丽贸易117次,共计4548人,前往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各国的人数更多、规模更大。海商之中人数最多的是沿海农户和渔户,他们或为生计所迫,或为利益驱使出海逐利,加之宋对出海贸易的鼓励,沿海居民中经营海上贸易日益普遍。宋政府为了便于控制,对这些船户另编户籍,发放公凭,方可出海,禁止私贩,也有如"温州巨商张愿,世为海贾""建康巨商杨二郎,本以牙俭起家”,转而为海商者,涉足海外贸易的宗族、官吏、军将在海商中也占有一定比例。

——摘编自黄纯艳《宋朝海外贸易》

材料二   宋商每年冬季在东南亚国家"住冬",目的是在这里"博买苏木、白锡、常日藤”"次年再发船”,转贩到阿拉伯地区。宋……积极招彳来外商来华贸易,"蕃商有愿随船来宋国者,听从便”。宋政府需要的外国特产也常常托海商代购。……有些海商船只搭载外国使者来宋。密州商人平简因"三往高丽通国信”而被授予"三班差使”。……福建海商徐哉"先受高丽钱物,于杭州雕造《夹注华严经》,费用浩瀚,印板既成,公然于海船载去交纳”。交趾国不能造纸笔,求之省地,主要仰给商人从宋朝贸易。

——摘编自黄纯艳《宋朝海外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分析海商群体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海商在中外关系中发挥的作用。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灭六国后,兵不解甲,继而南击越人,北伐匈奴;两汉之时,也积极对周边各民族进行征战以开拓新的疆土。为了保障开疆拓土政策的顺利进行,秦汉还制定了一些具体的民族政策,如秦在南越、西贩之地置南海、桂林、象郡,汉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了朔方郡、酒泉郡、武威郡、张掖郡、敦煌郡等;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和迁去开垦土地。面对"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匈奴,汉王朝根据国势的强弱情况,对匈奴又实行了颇具特色的和亲政策。

——-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

材料二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在李唐王朝统治的近300年中,从总的方面来讲,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昌盛,军事强大。在同周边各民族关系中,尽管有时出现过矛盾、冲突和对抗,但从全局来说,和睦是这一时期的主旋律。但是,它与周边各族的"和亲”比前后的任何一个王朝次数都多,规模都大。唐皇室进行和亲的目的,基本上是为了笼络少数民族首领,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唐朝与周边的异族藩王几乎都有过和亲的历史。唐代和亲的对象,有突厥、回纥、吐谷浑、吐蕃、宁远国、契丹、奚、南诏等。总之,唐朝一直坚持以和亲为主、武力征服为辅的对异族政策。

——摘编自刘军杰《浅谈汉唐和亲制度与民族关系》


(1)依据材料一,归纳秦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实行和亲制度的原因,并分析唐朝民族政策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积极影响。
2023-01-12更新 | 59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并采用以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

材料二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备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制度“三个环节”的具体名称,并简述秦朝制度建立的影响。
2023-01-1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嘉勋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省六部制是起源于秦汉三公九卿制,经过魏晋南北朝长期发展演变,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规范完善的一种中央政治制度。唐代的三省制实质上是将宰相的权力分由三个部门掌握,以利于防止宰相擅权专政;三省制中三省之间分工明确,相互监督,尤其是作为中央决策审议机关的门下省具有封驳大权,充分体现了三省之间的权力制衡,有利于防止一省权力过大;三省制中三省各司其职,各部门的职责划分精细,部门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各部门的行政效率;三省制的“封驳”制度有利于提高决策的质量,下属各部门呈报的重要奏章,必须通过门下省审议,门下省如认为不妥,可驳回修改,循环往复,直至认可后方可送中书省,呈交皇帝批阅。

——摘编自杨峰飞《论三省六部制对当今大部制改革的借鉴价值与现实启示》

材料二   美国宪法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建立“权力分立”的限权政府。“政府应由选举产生的执政官,也就是总统执政,由总统掌管行政部门以及各行政机构,总统完全独立于国会这一立法部门,不必对国会负责,这两大部门还要加上以最高法院为首的司法部门……每一部门都有各自的权力范围,并制约着另外两大部门的权力。这三大部门各自保持相当程度的独立。”美国宪法明确地将国会置于政府权力的中心,但即使在国会,也存在着监督和制约,因为国会本身划分为两院——参议院和众议院,而且两院必须以一致的方式批准所有的法律。总统对法律的实施负责,而法院则就有关法律问题的争议进行裁决。这就是互相制约、求其平衡的美国政府“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摘编自岳西宽《略述美国三权分立制形成的过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代分权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代分权制相比,美国三权分立制的不同。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鲜卑旧墟石室嘎仙洞及祝文”(下图),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拓跋鲜卑旧墟石室,很早就见于古代文献。但因没有明确记载和实证,石室的具体位置久无定论。1980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一个山洞——嘎仙洞石室内的石刻祝文。其文字内容不仅与《魏书·礼志》中记载的北魏皇帝此次祭祖的祝文文字基本相同,且多出78字。由此得以确证嘎仙洞即传世文献记载中的北魏拓跋鲜卑族“石室”祖庙,由此证实了大兴安岭、呼伦贝尔草原就是拓跋族鲜卑部的发祥地。




鲜卑旧墟石室嘎仙洞及祝文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公元485年,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基本解决了土地兼并所造成的土地和劳动者之间的分离,保证了每个劳动者都拥有了运用其劳动力所必需的土地。在此基础上,北魏变旧的以户计征的租调制为新的以丁计征的租调制,具体规定是一夫一妇每年缴纳帛一匹,粟二石。15岁以上未结婚的男子四人,奴婢八人,耕牛20头,也分别出一夫一妇的租调。出产麻布的地区,可以布代帛缴纳。以丁夫计征的租调制具有一定的均赋意义。虽然奴婢和耕牛的租调大大低于一般丁男丁女,但大地主占有大量奴婢和耕牛毕竟必须承担纳税义务,那些百室合户、千丁共籍的大地主家族荫占的大批劳动力也必须承担赋税,从而比较有效地解决了户调制的弊端。

——摘编自张守军《魏晋南北朝的租调制》


(1)根据材料一,分析嘎仙洞石室祝文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中赋税制度变化的原因。
2023-01-1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东实验中学、广雅中学、广州市执信中学、广州市第二中学、广州市第六中学)五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末战乱,刘邦初入关中,约法三章曰: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西汉建立后,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于是相国萧何拾取秦法,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当孝惠、吕 后时,萧、曹为相,镇以无为,刑罚以稀。汉文帝任命张辉之为廷尉,疑案由民众议 决,是以刑罚大省;汉景帝怜悯受笞刑者非死即残,诏令减轻笞刑。汉武帝重用张汤、 赵禹之流的酷吏,连造新法,规定:司法官员如果犯下执法苛刻的罪责,则从宽处置;司 法官员如果对罪犯开释不疑,则视为故纵而诛之。此后酷吏玩法舞弊,以律文案例辗转比 附,法网峻密。

——引文据班固撰《汉书》

材料二   19世纪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罗马法精神》中说:罗马帝国曾经三次征服世界, 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为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 亡,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平和 最为持久的征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前期法律改革的特点,并指出其作用。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7 . 现代中国外交体现了对中国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和地区是新中国对外关系的重点。万隆会议之前,除朝鲜、蒙古和越南三个社会主义国家外,与新中国建交的亚洲民族主义国家只有五个,而万隆会议之后到1959年短短的四年间,就有10个亚非国家与中国建交。就国际话语权而言,万隆会议成为集中传播新中国和平外交话语的多边舞台。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以实际行动践行和平外交路线,取信于亚非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

——摘编自张屹峰《万隆会议的时代意义》

材料二:1972-1988年是中日民间外交的“蜜月期”。1972年以前,就已存在日中友好协会、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等。80年代初期,在中日两国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中日友好交流协会”,“中日民间人士会议”和“中日友好世纪委员会”三个固定的民间交流渠道。原有的双边贸易、文化交流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其他经济合作和文化交往也迅速扩展,内容涉及到金融、航空、海运、科技、文化、艺术、体育、教育等领域。至1987年底,日本占中国吸引外资总额的16.4%,友好城市不断建立。

——摘编自刘天纯《日本对外政策与中日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万隆会议“集中传播中国和平外交话语”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归纳“蜜月期”中日民间外交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蜜月期”出现的主要原因。
2023-01-1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因时而异,几经嬗变,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欧洲人眼中的“科举制”

人物看法
利玛窦(1552—1610年),
明万历年间来中国居住
达30年。
“标志着与西方一大差别而值得注意的一大事实是,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的人来治理的。井然有序地管理整个国家的责任完全交给他们来管理。”
魁奈(1694—1774年),
法国启蒙思想家。
“中国的先进性在于,中国不存在欧洲社会那种意义的阶级分
野,没有世袭贵族,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是可以变动的,一
个人的功绩和才能是他可能获得显赫地位的唯一标准。”
伏尔泰(1694—1778年),
法国启蒙思想家。
“人们完全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在那里,事无巨细均由相互制约的大衙门审理,而只有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这些衙门任职。中国的一切都通过这些衙门自我调节。”
休谟(1711—1776年)英 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历 史学家。“中国是一个幅员广大的帝国,使用同一种语言,同一种法律,同一种方式交流感情”“中国一流人才的出路也极为单一,学而优则仕。除此之外,中国想象不出还有什么更好的出路。在这种情况下,怎能指望中国人会在科学上投入什么精力?”

——摘编自傅军《西方从中国的科举制中学到了什么?》

材料三 到18世纪末,英国官吏任用仍主要采用恩赐制、政党分肥制等。……19世纪大批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在英国问世。……1853年底英国政府颁布《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确立考试任用制度,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文官……这些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直到1870年格拉斯顿内阁颁布新的政令,确认了报告中的基本原则并做了较具体的规定,英国文官制度最终确立。

——摘编自倪越《西方文官制度》


(1)根据所学知识,将材料一图示填写完整。
(2)根据材料二,说明西方人眼中的“科举制”形象。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官员录用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环境,所以,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

——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改善关系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并说明《联合公报》发表对中美关系发展的作用。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人运动的中心从西欧转移到俄国还在19世纪末就已经很明显了,这一时期,俄国成为欧洲革命者政治避难以及革命思想传播的场所。列宁在1903年建立了集中统一,组织严密的政党——布尔什维克党。1917年3月,俄国工人阶级同劳动农民结成联盟,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八个月后,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从这时起,布尔什维克党成为伟大的国际力量。俄国劳动者在其领导下,向全世界无产阶级作出了应该如何推翻资产阶级和建立新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范例。

——摘编自(俄)西多洛夫《略论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俄国》

材料二:1840年到1949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也是中国各族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时代。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各阶层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进行了不懈的艰苦斗争,但没有找到解放的道路,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从五四运动开始,无产阶级力量壮大起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工人运动中心转移到俄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2023-01-1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