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29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内阁只是侍皇帝左右备顾问的秘书机构,对皇帝具有天然的依附性。内阁欲求发展,不得不依赖皇帝,受皇帝控制。内阁的荣与衰,内阁的政治生命都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永乐时期,内阁不过是一个侍左右,备顾问的秘书性机构而已,自仁宣之后,由于得到皇帝的信任与青睐,内阁权力日益增长,逐渐有了票拟权和参与评议朝政的权力嘉隆万历时期,内阁发展达至顶峰,得以以部院之职兼任大学士,品秩日渐加尊,班列位于六部尚书之上。内阁首辅已俨然历代之“宰相”。

——摘编自武萍《明代的内阁制度》

材料二   随着议会至上原则的确立和“虚君”政治的到来,英国政体形式迅速向内阁制靠拢,内阁制原则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首相逐渐取代英王主持内阁工作。1742年,沃尔波尔遭议会七次否决被迫辞职,创下政府失去下院信任后必须辞职的先例。小皮特于1784年解散议会重新进行大选的做法构成新的宪法惯例。

——摘编自韦荣建《论英国内阁制度形成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内阁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析英国内阁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2 . 移民社会面临着文化认同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会中关于排华法案(美国《1882年排华法案》)的辩论起初集中于对中国人口的恐惧上。俄勒冈州参议员拉法叶格佛说:“她(中国)的人民会如蝗虫一样蜂拥而至。”就当时的在美华人人口而言,心理意义上的人口威胁要远大于实际上的。因为1876年的调查报告明确指出,在美华人人口仅有10.5万人,而且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成年男性劳动力,并没有耗费美国的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调查报告中大多数证人都使用了“勤劳”“安静”“可靠”这些词语来形容他们所接触过的华工。国会辩论中也提到了中国移民不愿同化的问题。俄亥俄州众议员伊兹拉泰勒认为:“中国人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歧视,美国的法律规定只有白人和本土出生黑人的后裔能够成为美国公民,如果说中国人不可同化,那是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被给予这样的权利。他们在加州的道遇能够让他们接受被同化吗?

——摘编自曹雨《美国(1882年排华法案)》的立法过程分析

假如你是1882年美国国会中的一名议员,面对排华法案,你是投赞成票还是反对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赞成或反对的理由。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素质测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

材料二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出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当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其次是权力集中。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吸取唐末藩镇割据的教训而采取的主要举措,并指出其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行省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行省制度形成的积极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刘向在《<战国策>书录》中说:“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仿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

唐朝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

——摘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很多王国即被撤销,余存的不仅面积减缩,而且内部的行政权也被中央政府接收,至汉武帝在位期间达到极点。汉武帝公布了帝制意识形态的立场,将所谓的“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向商人抽资产税,政府专利于盐、酒及铁……使中央集权之趋势有进无退。

——摘编自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历史现象,并从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指出其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辛亥革命胜利以后,中华民国实行《临时约法》,推行全民选举制等一系列的政治制度改革。民初的新兴资产阶级只有少数激进的革命派热衷于政治变革,其中绝大多数的资产阶级有些投向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军阀等反动势力的怀抱,成为买办资产阶级;还有一些既不坚持革命又不向反动势力靠拢的墙头之草,最终会被彻底地扼杀。这也说明了新兴资产阶级在不具备实力和政治支柱的情形下,表现出软弱的一面。它并不属于当时两大对立阶级中的哪个主体,它虽然也处于矛盾之中,但表现的是那么软弱无力和无所适从。因此,民初的政治变革难逃失败的命运。

——摘编自刘英涛《民国初期政治制度分析》

材料二   邦联政府的软弱无力,激起社会各阶层的不满,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化……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资产阶级和奴隶主的统治,使他们感到邦联政府统治力量太弱,必须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1787年5月25日至9月17日,制宪会议在费城议事堂举行。出席代表共55人,经过4个月的激烈争论,取得了妥协……《1787年宪法》下的联邦政府,明确规定了中央统治地方,地方从属中央,在国家的重大问题上,中央拥有最高权力,这样就把联邦主义原则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美国由“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邦联转变为“四肢听从头脑指挥”的联邦。

——摘编自庄艳、王亚敏《<1787年宪法>和美国政体的转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政治变革难逃失败的命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建立联邦政体的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的中国与独立后的美国在政治变革上所面临的相似情况。
6 . 在经济政策与体制改革中,市场因素常被赋予时代内涵,担当重要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发展商业,苏维埃政府通过批准建立市场交易所,作为主要的商品批发市场、恢复俄国之前广泛流行的定期集市贸易、取消了商品交换的区域限制,使商品和工资等实现货币化等方式来达到发展市场,恢复商品流通的目的。与此同时,苏维埃政府还采取将国家掌握的大量商品储备物资投放市场以稳定物价,利用非指令性计划对市场进行控制和干预,利用国家资本主义企业对私人资本主义与自发势力进行监督与统计等措施确保市场的社会主义性质。

——摘编自贾阳《新经济政策与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材料二   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后,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炼铁焦煤需要从河北开平运输,导致钢铁生产成本高于进口钢铁,至1896年亏损100多万两白银。甲午战争爆发后,清廷财政困难,提出招商承办。1896年改为官督商办,由盛宣怀接办。1907年对汉阳铁厂进行改造,产品质量得以提高,产量有所增长,向美、日等国出口产品。1908年盛宣怀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合并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公司,改为商办。

——摘编自何太平《汉阳铁厂与洋务运动时期的其他钢厂》

材料三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苏维埃政府“为了发展商业”措施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从生产要素的角度,用一句话概括汉阳铁厂成功创办的原因所在。结合所学,写出与汉阳铁厂性质相似的两家洋务企业,并指出盛宣怀的银行名称及地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目标。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新时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代,漕粮由地方官征收于民,再交兑漕运部门运抵京城,使得漕粮运费远高于米粮本身价值。咸丰年间,因战乱兵燹影响、漕粮运输愈发困难。咸丰七年(1857年),但仍需为省内及入江皖作战各营提供饷需,湖北巡抚胡林翼开始在湖北主持漕务改革。各州县将漕粮改折银钱征收,漕折银分批运抵京师。同治末年起,湖北在漕粮折征基础上,由沪海运至津,交兑通仓。南方省份普遍进行漕务改革,这反映出近代不计成本的“贡赋逻辑”逐渐被改变。

——摘编自周健《改折与海运:胡林翼改革与19世纪后半期的湖北漕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林翼在湖北推行漕务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各省漕务制度改革的影响。
2024-09-06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调研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   东汉史学家荀悦认为:古时候建国是在考察了前朝的弊端之后加以变通的结果。夏、商时代,诸侯国不过百里大小,所以诸侯弱而天子强,桀和纣得以肆行暴虐。周朝建国,吸取前代的教训,诸侯国的规模很大,方圆在五百里以上,提高诸侯的地位,制约王室的权力。到了周朝末年,诸侯强大,互相攻伐,而王室衰微,祸难重重。秦朝吸取周代的教训,改易制度,然而矫枉过正,废除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以强权统治天下。因此,秦帝得以独断专行,无所顾忌,奢侈淫逸,暴虐天下,然而仅仅统治了十四年就灭亡了。汉朝建立,吸取周、秦之教训,兼用周、秦之制度,既行分封,也设郡县,然而也发生了七国之乱这样的事件。此后都实行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

——(唐)赵蕤著、周苏平注译:《反经》

(1)材料中荀悦认为“此后都实行郡县制”是否符合史实?结合相关史实予以说明。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历史作用。
(3)据材料指出周、秦、汉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对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2024-09-04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商鞅和他的家族消失了,秦国却并没有废除商鞅实行的新法,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要想开清这个问题,首先要看商鞅新法都有哪些内容。变法第一阶段的内容主要有两条:鼓励耕织,以生产粮食布名多少为标准,超出规定的,可以免除其自身的徭役:奖励军功,以在前线斩荻敌人首级多少来计算,按照军功大小投子不同爵位和田宅。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再有爵位,同时不能享受特权。变法第二阶段的内容主要也是两条: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31个县,官员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制,允许自由买卖,鼓励开垦荒地,平街赋税。

——摘编自李燕子《秦惠王杀了商鞅为什么不废除商鞅变法的内容?》

(1)根据材料,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特点并分析秦国没有废除商鞅新法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古代,工匠的社会地位并不算高,在士农工商的阶层划分中,名义上他们比商人地位高,但实际上,由于商人可以通过经济贸易获得丰厚的资产,并因之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工匠们从事的事业往往会被讽刺为奇技淫巧,因而他们的地位实际上比商人还低,但是这并未妨碍手工业者们对创新实践的追求。《石桥铭并序》中记载赵郡洨河石桥,隋匠立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根据现代桥梁技术分析,赵州桥所使用的技术,无论是在材料的节省还是桥身的安全稳定,甚至在艺术造型方面,都令人叹为观止。中国古代工匠在知识文化水平上确实比较低下,他们的知识更多源自于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经验积累。

——摘编自赵薇《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特点及其价值追求》

材料二:在柏拉图看来,工匠制作产品不是为了获得某种物质性报酬,而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完美。在亚里士多德看来,除对目的的追求之外,工匠对产品的精益求精的追求,体现在工匠对自己制作的产品的由衷热爱。宗教改革的领袖马丁·路德提出:任何世俗的工作都是为上帝服务的。一个人可以在任何行业中得到拯救,当你把世俗的工作视为替基督教服务,这样你就能明白,当你听到上帝的召唤去工作时,当你在工作中感受到自己是在为耶稣基督劳动时,实际上你是在用最卑贱的世俗行为敬畏上帝。对于一位具有工匠精神的人而言,产品是工作者自由意志的表达,体现了自我对世界的理解与认识,自我通过工作精神获得客观化的表达。历史经验表明,当今世界工业制造强国的形成与他们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密切相关。

——摘编自肖群忠刘永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国家工匠精神的表现。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匠精神的认识。
2024-09-03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