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治国必治边”,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关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夏人对蒙古军队的顽强抵抗,仍使蒙古统治者记忆犹新……于是便采取措施,把西夏遗民迁出故土,或徙居内地与汉民族杂居耕种,从事手工业;或远发边地屯垦,或遣其充军。使之不能聚集一地,以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与此同时,蒙古统治者又把大批汉人、蒙古人、回鹘人等迁入西夏故地。一方面是为了……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冲淡西夏遣民的成分,造成各民族间居杂处的局面,相互牵制。

——孟楠《元代西夏遗民的迁徙及其他民族的融合》

材料二   经过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祖孙四代的开拓,中国疆域达到内在发展的极致。同时,中国按照自身发展的轨道滑行,国力达到了全盛。……在此条件下,清朝于北方遏制了沙俄的继续南下,且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了边界;于南方,运用朝贡贸易体制把欧洲列强的权利锁定在规程所允许范围内。……这使得前中期的清朝对其疆域的最终奠定,能够从容地从学理上与法理上自我确认.

——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大事记

时间事件
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国家在经济、文化建设中照顾各民族的需要.
1965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301人,其中藏族226人,门巴族、珞巴族、回族等16人.
198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其中20条规定: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批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
2000中国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5个自治区、27个自治州、83个自治县被纳入西部大开发的范围。
2012年十八大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
2013西藏墨脱公路全线通车,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告别了“高原孤岛”和“全国唯一不通公路县”的历史,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朝对西夏的管理措施,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清朝“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了疆界”。结合所学,指出清代中期中国的东南疆界及这一疆界在近代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后中共治理边疆民族地区的主要特点。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唯物史观原理,论述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2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深入思考和探索怎样建立新中国、怎样治理新中国的时代课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可能性: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630日),《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   1956年开始,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及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并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和进展。从后来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来看(1981年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它所归纳的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就包括了这一时期形成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文化工作的理论以及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和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可见,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就是在这次探索中形成的,从而丰富和完善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引自《中共“八大”前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再出发”的历史定位与理论启示(1956年—1957年)(刘会,济宁医学院)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锻造我们事业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光辉。

——《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引自《人民日报》(20150225日)


(1)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是新中国建立的理论基础,结合   所学指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诞生的时代背景,据材料一指出其创新之处。
(2)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探索是事关全局的时代课题。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这一时期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成功探索。
(3)阐释材料三中“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内涵?并以中共十九大以来法制建设重要成就予以说明。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战胜国可以剥夺德国的殖民地,解除其武装直至仅保留其警察力量,并使其海军列入大国中第五流的地位。但如果它感到自己在1919年的和约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它同样最终会从胜利者身上找到进行严厉报复的手段。在当前情况下,我认为最大的危险是德国可能把它的命运同布尔什维主义连在一起……

——劳合·乔治《草拟和约条款最后文本对和平会议的几点意见》

材料三   欧洲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超过了工业革命以来的任何时间段:20世纪50-60年代的增长率甚至超过了美国……这主要依靠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50年代,欧洲由于工厂的兴建,产业工人的数量迅速膨胀,但是到了60年代,工厂工人的数量也开始下降,而产量却持续提高。服务领域的人数也在这一时期迅速增加。欧洲和美国一样,开始从一个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向具有庞大的官僚机构和服务产业的社会过渡,但是并没有危及工业产量的提高。

——迈克·亚达斯、彼得·斯蒂恩等著《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主义社会的道德观念。结合所学,指出在19世纪中叶对这种道德观念进行强烈批判的最典型的一部文学作品,并概括这类风格的文学作品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使德国“感到自己在1919年的和约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的主要条款,并概述该和约所带来的“最大的危险”。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欧中世纪,城市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在经济上,城市的经济活动不纳入封建庄园的经济体系,有独立于领地之外的财政管理系统;政治上,城市不隶属于任何封建主,有自己独立的司法权,可推——选自己的行政官员;从社会关系上来看,任何人一旦成为市民,就脱离了封建关系,成为不受封建关系约束的自由人。中国的城市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商人与社会其他成员同流,商人发了财总要投资土地,因为土地被看成是财产与社会地位的最终归宿。同时,历代王朝都有强大的官办商工,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虽也有也有“商会”“行会”等组织,但“隋唐以来,行会主要是政府控制工商团体的工具”。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19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方国家城市中各种问题和矛盾集中爆发,各种新的城市规划理论应运而生。欧文、傅立叶等社会改革者提出了以财产公有为基础的全新城市规划。霍华德主张在进行系统的社会改革前提下,建立城乡交融环境优美的分散的城镇群。盖迪斯则把生物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城市规划学融为一体,创造了“城市学”的概念。

——摘编自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与中国古代城市的区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下半叶以后西方国家城市规划理论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