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74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印象夏朝》

“及禹崩,虽授益……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史记·夏本纪》

“夏后氏百官。”

——《礼记·明堂位》

“芒芒禹迹,画为九州。”

——《左传·襄公四年》

材料二《印象商朝》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尚书·汤誓》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诗经·商颂》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表记》

材料三《印象西周》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1)从《印象夏朝》中可获得哪些信息?

(2)商朝的政治统治具有什么显著特征?

(3)西周各诸侯国与王室的关系同商代附属国与商王的关系有何不同?

(4)结合以上探究结果,总结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017-11-21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历史学科高一年级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同步练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9~1988年中国公立医院改革进程(摘要)

时间名称备注
1979《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管理试点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第一份明确提出医院经济的文件。该《意见》提出,医院试点方案与国企改革“放权让利”有一定相似性。
1981《关于解决医院赔本问题的报告》建议实行价格改革,对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按不包括工资的成本收费,增加的开支由地方财政和企业单位负担;对城镇居民和农民的收费标准可以保持不变。
《医院经济管理暂行办法(修改稿》》进一步扩大医院财务管理自主权,调动医院职工积极性。
1984《关于贯彻财政部“关于控制行政事业经费和企业管理费开支的通知”的意见》卫生部从官方层面认可了承包制的做法,将“打破大锅饭”的改革意向写入了正式文件,特别指出“奖金发放要克服平均主义”。
1988《关于部属医院试行承包贵任制的意见(试行)》在坚持全民所有制基础上参照两权分离原则,以承包合同的形式确定国家、医院的贵权利关系。

——摘编自昝馨《历史的往复:1978~1992年的中国公立医院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1979~1988年中国公立医院改革的举措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9~1988年中国公立医院改革的背景。
2022-07-19更新 | 256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7年,黄炎培、张謇等发起成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职教社于1918年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正规的全日制职业学校——中华职业学校。该校《设立之旨趣》曰:“鉴于我国今日教育之弊病在为学不足以致用,而学生之积习尤在鄙视劳动而不屑为,致毕业于学校而失业于社会者比比。根本解决,惟有提倡职业教育,以沟通教育与职业。……故特设此职业学校。”该校之办学主旨在于“一方面在使无力升学之学生得受适切之教育,以为职业之预备;一方面在辅助各种实业,以增进其生产能力。”……据统计,仅1929年这一年,中华职业教育社人员就组织进行了各种职业谈话1521人次。与此同时,职教社还与南京、重庆等地青年会联合设立职业指导所,在当地展开了大量的职业指导活动。

——摘编自吴国荣《中华职业教育社与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材料二       在罗斯福新政期间,多个救济机构中都有涉及职业培训,并在联邦资金上给予支持,通过开展职业培训,帮助失业者更好更快地获得工作,有尊严体面地拿到薪水。国会也看到了职业教育在保障社会就业和社会稳定方面所具有的经济优势,因此对《乔治-埃利泽法案》和《乔治-迪恩法案》的通过最终给予了认可。……在大萧条期间,这些新政救济机构开展的职业教育培训,极大的丰富和补充了学校的职业教育,这些新政救济机构开展的职业培训课程在时间更既具有灵活性,通过开设非全日制和夜校课程,保证了学员可以在业余时间参加职业再培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同时,这些职业培训课程也更加具有实践性和针对性,学校内的职业课程偏向理论和学术型课程,受学校场地和设施所限,实践性的训练较弱。

——摘编自李纯童《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美两国当时发展职业教育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美国大萧条时期与中国近代的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同特点。
(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发展情况。
2022-07-18更新 | 141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4 . 阅读有关两宋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官制前承隋唐、后启明清,内容复杂,名实分离,是历代官僚机构设置最为复杂的一朝,也是文官制度高度发达的一朝。特殊的职官分离现象在宋代官僚制度中尤为明显。在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的同时,武将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抑制。由于宋代地方各级组织互相牵制,尤其路一级组织事权分散、区划交叉、中心分离,没有单一的权力圈和单一的权力中心,也就失去了割据一方的地理基础。同时,宋代行政区划是中央官员的分治区域,而不是地方官员的分治区域,路、州、县的官员由中央官员担任,就削弱了地方分权的人事基础。

——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等

材料二   台湾学者柏杨曾这样评价两宋:两宋是具有“高度物质文明的社会”,其“物质文明,有辉煌期,不但超过中国过去任何一个时代,并超过同时代的西方世界。”但是两宋时期“武装力量跟文化水平不能配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官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宋代官制。
(2)提取材料中的一个观点,依据所学加以论证。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概况两宋突出的时代特征。
2022-08-20更新 | 33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茶除了丰富的物态文化之外,更具有精神上的内涵,人们常以茶表达敬意、展示礼仪和明确志向等,中国茶文化就是物质与精神统一的文化。……是一种经济作物,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喝之可以解渴,品之可以怡情,入药可以治病,用于生产化妆品可以美容养颜。同时民间有以茶祭祖或以茶敬神等习俗,因此茶文化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茶文化又是一种怡情文化,可以茶自娱、茶艺表演、茶文化旅游等。

——摘编自盛敏《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与茶叶出口贸易发展研究》

材料二   英国安妮女王是一位茶叶推崇者,她常举办茶会,屋内饰以屏风,桌上摆有.中国瓷器,以便能冲出芳香的中国红茶。在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英国开始进入全盛时期。这一时期,英国工业发达,农业繁荣,市场扩大,贸易昌盛。在这一大背景下,英国的茶叶消费迎来了一个繁荣时期。……随着饮茶生活的日益家庭化和社交化,女性在饮食消费生活中日益占据重要地位。茶文化为英国女性参与社会交往提供了必要场.所-家庭茶室和社会茶园。18世纪后,英国国内对茶叶的巨大消费刺激了英国对外贸易发展。茶叶贸易为英国带来了巨额的财政收入,增加了英国的货币财富,丰厚的茶税收入一度是英国国库的主要来源。

——摘编自刘朴兵《略论英国茶文化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茶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饮茶之风在英国盛行的原因及其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黄道婆的手工棉纺织技艺在松江地区的传播,逐渐开始辐射到整个江南,随后向中原、湖广等地扩展,掀起了一场明清时期的“棉花革命”。在明清政府的推动下,棉花作为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加之河南、山东等地的棉花伴随着地区商品市场的发展作为大宗商品贩运至江南,为江南地区棉纺织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由于棉纺织业的发展,对纺织劳动力需求进一步增大,出现了雇染匠、研匠“往来成群”的现象,在织造、染色和平整等流程上的分工也越来越细。棉纺织产品不再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小农范畴,而是大量投入市场销售,迎合了明清时期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棉布成为“寸布皆有”的主要布料,并远销海外。

材料二   近代开埠通商以来,洋商凭借雄厚的资金及本国国家权力为后盾,使我国棉花贸易基本落入外人之手,而华商大多资本短缺,金融周转不灵难以与洋商抗衡。近代国际市场棉花贸易日益标准化,且一般采用国际通行的机器打包,棉包密度有严格规定,而中国市场棉花贸易缺乏量化标准,打包的形色也颇有参差,部分棉商甚至为了谋求利益,人工掺水掺杂。洋商在航运交通上的优势大大缩短了交易周期和经营成本,而这也使得华商望其项背,加之战争对船只、火车运输的阻断“贸易几至完全停顿”的现象偶有发生。然而在国际贸易大背景下,在华洋行为华人棉商提供了模仿和学习的机会,棉业公会相继确立,业务涵盖了从国内贸易到国际贸易,从零收贩运到加工业务,从设行收花到居间介绍。

——摘编自于新娟《近代国际化背景下的江南棉商》

材料三   随着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相关企业、行业在全球市场主导之争也日益激烈,一些西方国家利用长期以来形成的国际话语权体系和企业价值体系进行“围追堵截”的现象屡见不鲜。

西方某些组织、企业捏造所谓“强迫劳动”来抹黑新疆棉,其真实意图是利用自身影响力破坏我国棉产业基础。“打铁还需自身硬”,新疆棉产业只要保持信心和定力,不断转变经营观念,并采用有力措施加以应对,就一定能打破某些西方国家别有用心的“魔咒”,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摘编自牛方《新疆棉事件:热搜之后的冷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清时期棉花革命的特点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中国棉花贸易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疆棉事件的启示。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唐初三省先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着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2 希腊地区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而具务这些天然条件,并合理开发和利用,是供养如中东,印度和中国所建立的那种复杂的帝国组织所必需的。在希腊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只有山脉,这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的提高,而且把陆地隔成小块。
材料3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训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了梦想,因为只有训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
(1)根据材料1说明唐初三省的职能。唐朝统治者如此划分三职权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2 概括说明希腊的地理特点。与古代中国相比,这种地理特点对希腊的政治体制的影响是什么?
(3)结合美国政体的有关内容分析材料3的主要观点?
(4)材料1和材料3呈现的两种政治模式有何共性?古代希腊雅典的民主制与近代美国确立的民主制有着怎样的不同
8 . 政府作用

材料一   1602年,荷兰大商人集股组建东印度公司。荷兰议会授权东印度公司在东起好望角,西至麦哲伦海峡的广阔区域内享有贸易垄断权。公司有权代表议会对外宣战、签订条约、招募军队,在殖民地发行货币和任命官员等。公司先后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得了好望角、爪哇和苏门答腊等地。166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股份公司,拥有150艘商船、40艘战舰、50000名员工、10000名雇佣兵,股息高达40

——摘编自成耆仁《寻根:荷兰东印度公司与陶瓷丝路纪行》

材料二   上海轮船招商局大事记(局部)

时间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
1872李鸿章上奏《试办招商轮船折》,提出该局“官督商办”,以“渐收
利权”
18763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获7艘海轮、9艘江轮,运输航线得到扩充
187612
与英资太古洋行、怡和洋行签订第一次等价合同,赢利158万两。
1882依靠英国伯明翰矿务公司的技术,投资创办开平煤矿。
1896投资创办中国通商银行、南洋公学(上海交大前身)

——据李慰《上海轮船招商局的晚清四十年》整理

材料三   在十九世纪的俄罗斯工业化与西欧有很明显的不同,其发展的动机是政治和军事,驱动力的来源不是源于企业而是政府。

进入二十世纪,列宁和他的支持者,不得不为保卫政权抵御敌人进行了快速的国有化进程。1921年,列宁表明了他的实用主义的倾向,他决定实行与激进的经济手段相反的政策。随后,斯大林及联共党实现了史无前例的苏联资源与劳动力的最大限度的集中。当世界其他地区在经济崩溃边缘蹒跚行进的时候,外部世界的人们怀着恐惧和羡慕的复杂心情,注视着苏联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荷兰东印度公司与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特点。
(2)关于俄罗斯的工业化,有观点认为“自上而下”是其实现农业大国向工业国转型的重要手段。以“国家与工业化“为主题,解读上述材料。
2022-07-29更新 | 388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陈经纶中学2022届高三保温模拟历史试题
9 . 【古代城市的商业管理】

材料一   西欧中世纪城市的经济结构是同业公会所有制结构。封建庄园经济结构是以对地产的所有权为基础的,城市经济结构却是以对工具的所有权为基础的。在这里工具与土地不同,工具已经是劳动的产物,社会已经是由劳动者自己生产的社会,它不再处于天然状态,而是处于商品经济状态。在城市经济结构中,无论手工业资本还是商业资本都归个人所有,可是它的周转无一例外地受到同业公会的控制,但这也阻止了工商业利润转化为地产,从而保证了货币资金向商业方向发展。所以,西欧“城市和乡村的分离可以看作是资本和地产的分离,看作是资本不依赖于地产而存在和发展的开始,也就是仅仅以劳动和交换为基础的所有权的开始”。同业公会成员是一个特权等级,他们具有对某一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封建特权。这种特权是由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庄园经济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造成的,因而等级资本尚不具备真正的资本职能。西欧城市经济结构既不同于封建庄园经济结构,有某些未来社会经济结构的特征;又与资本主义经济结构有着明显的差异,具有很多封建经济的特点。它是封建地产所有制下的庄园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结构过渡的一种经济结构。

——摘编自任奇正《中世纪西欧城市经济结构的演变》

材料二   大体在宋代之前,中国城市一直实行坊市制度。在坊市制度下,城市中的住宅区与市场严格分开。市场由官方设立,被限制在四周由围墙圈定的区域内,市场交易活动也只能在白天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当城市商业规模不断扩大,这种对交易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就会越来越束缚城市商业的发展,而最终被商业经济的发展所冲破,并且管理体制也随着城市商业的进一步发展而发生改变。

——摘编自林成西《中国古代城市的商业管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中世纪城市经济结构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宋代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商周的统治基础是内外贵族的联合,重要的辅助大臣都由宗亲贵族担任。官员世袭作为古老的选官方式,并未随社会进步销声匿迹,汉代“任子”、唐宋“恩荫”、清代“荫典”均为其遗存。汉代以察举、征辟选官,荐举选拔标准有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然而,举荐者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凭意志取人成为定式,举荐者与被举荐者之间往往体现为官宦之亲、门生故吏等特殊关系。隋唐五代的科举选官,受选地域由城市趋向广大乡村,受选者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受选对象数量日渐增多。同时,限制条件也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如唐代的任用标准增加了身、言、书、判等条件。隋唐以后,科举考试选官逐渐成为主流的官员选拔方式。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近代西方国家参考和借鉴中国科举制度,制定了近代文官考试选拔制度。西方文官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是文官政治中立,不参与党派活动,文官自身更不能组织党派或政治组织,使政府工作在政党轮流执政时可以稳定运行。文官考试重视公平公正、人人平等原则,重视业务素质与能力,还制定不同职务的具体选拔标准。

晚清选官制度,虽模仿西方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这一切本质上都是为了满足皇权统治需要,而不是整个社会需要。在官员选拔中,满族贵族始终保持特权地位。中国自古就是儒家思想与教育体系和选官制度合而为一,晚清时期儒家经典依然是选官考试的主要内容。

——摘编自张靖《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与近代西方在文官选拔上的差异。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官员选拔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2022-08-08更新 | 1180次组卷 | 20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临淮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