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8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启蒙思想】

材料一   明清之际,启蒙思想是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在政治思想上的反映。这是一个对空谈心性的灾明理学末流进行批判、新旧思想观念激烈冲突的所谓“天崩地解”的时代,是在最广泛意义上开始探索新世界、设计人类社会新计划的所谓“天工开物”的时代。此时的启蒙思想家以各自的表现方式,比较全面地揭露了当时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和统治阶级的昏庸无道,批判了封建专制主义和各种禁锢人性的陈规与说教。这一时期,有的思想家提出了“自由私产”“夫私者,人之心也”“如服田者私有秋之获,而后治田必力”的主张,有的说“政教风俗,苟非尽善,即许庶人之议”,“必使治天下之举皆出于学校”,有的讲“法有可采,何论中西”,“寓通几(即哲学)于质测(即科学)”,倡导求实学风,对宋明以来“蹈虚空谈”的学风是一个否定。

——摘编自张华荣《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简论》

材料二   中国近代启蒙是在民族救亡的大背景下发生的,由于知识分子的优患意识、危机意识的存在,外来思想输入中国后常常被赋予中国式的解释以达到政治目标,不可避免带有中国特点。即不同时代的启蒙思想和启蒙思想转变的内在理路,前者可划分为戊戌启蒙、辛亥启蒙和五四启蒙,后者可概括为传播现代理念、建构现代国家和塑造现代国民三个方面。从戊戌启蒙到五四启蒙都有近代欧洲启蒙的批判精神。然而,近代启蒙的遗产不是理性的实现,而是“工具理性”的实现,个人自由、解放服从于国家独立、富强,民族解放高于政治民主。清末民初,中国传统社会的观念、规范、制度还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而现代社会的规范、制度还没有真正确立,这是一个"两头都不靠岸"的时代,启蒙者忽视了启蒙思想内在的复杂性和深刻性,但是启蒙的批判精神仍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所需的推动力量。

——摘编自杨全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演进的逻辑与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提出的进步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古代和近代启蒙思想的共同作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自古即重视对民众的教化,以至从中央到地方均有专人掌管教化。士人希望统治者贯彻儒家“民惟邦本”的理念,做到轻徭薄赋,使民以时,爱惜民力,为民请命成为优秀士人的重要任务。早在先秦,儒家便提出“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的原则,主张“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不争于父,臣不可不争于君”,中国古代士人的社会批判不少是直接正面地向君主提出的……概言之,作为社会基本价值、准则的自觉维护者,中国古代优秀士人从未放弃社会批判的责任。

——摘编自张踢勤《论中国古代士人的使命感

材料二 康有为在《论语注》中提出了“德贵曰新”的思想,主张价值观念变革要适应时代潮流。梁启超在《释“革”》等文中又提出了“新道德”、“道德革命”的主张,批评“今世士大夫谈维新者,诸事皆敢言新,惟不敢言新道德”,严复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启蒙三民主义,“新民德”的立意即在进行道德重建、道统重构。谭嗣同在《仁学》一书中号召冲决“三纲五常”的网罗,成为近代史上首位激烈挑战传统道德的思想家,又致力于重建新仁学体系,重建新时代的道德准则。革命派也提出了“道德革命”、“三纲革命”、“家庭革命”等口号。

——摘编自命祖华《清末新型知识群体:从传统士大夫到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型》

材料三  1899年1月,康有为在回忆“公车上书”时说:“再命大学士李鸿章求和,议定割辽台,并偿款二万万两。三月二十一日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鼓动各省,并先鼓动粤中公车,上折拒和议,湖南人和之……时以士气可用,乃合十八省举人于松筠庵会议,与名者千二百人,以一昼二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并日缮写,遍传都下,士气愤涌,联轨察院(都察院)前里许,至四月八日投递,则察院以既以用宝(光绪帝批准和约),无法挽回,却不收。”许多论著据此认为康有为发起和组织了“公车上书”,并将之视为资产阶级改良派走上政治舞台的标志。

——摘编自《康南海自编年谱》等

材料四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史学界对康有为的说法提出了诸多质疑。茅海建详细查阅清朝军机处《随手档》《早事档》《上谕档》《电报档》《洋务档》《收电》《交发档》《宫中电报电旨》等档案,提出:“从二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一日,在不到两个月的日子里,上奏、代奏或电奏的次数达 154次,加入的人数超过2464人次……在各省,封疆大吏电奏反对者(反对签订和约)已过其半数;在京城,翰林院、总理衙门、国子监、内阁、吏部官员皆有大规模的联名上书;举人们的单独上书也达到了31次,加入的人数达到了1555人次;举人们参加官员领街的上书为7次,加入人数为135人次。”“四月初八日(5月2日),即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的上书共计十五件。”“由此可以证明,康有为组织的十八行省公车联名上书,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没有去送。”

——摘编自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思想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知识分子的思想变化。
(3)材料三、四对待“上书”焦点问题的阐述有何不同?
(4)从史料类型(即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官方正史、私人日记,或者一手材料、二手材料)角度评析材料三、四论点依据的价值。
2022-01-11更新 | 168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3 .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电影《天仙配》歌词

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材料三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材料四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的特点。
(2)材料二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4)材料四中“新经济的萌芽”指什么?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时期,各民族交融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华夷一体”局面逐渐形成。隋唐都是从鲜卑族建立的西魏、北周一脉相承而来,隋文帝希望所有的民众都能以仁义之礼相处。唐太宗认为,“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唐代采用册封、和亲、互市、通商、会盟等等温和的方式处理与四方民族的关系。文质、儒雅、自信的儒家思想文化及仪态万方的华夏礼仪文明吸引了少数民族政权纷纷遣使大唐,学习儒家经典和中华礼仪。

——摘编自冯敏《一体与多元:隋唐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全新发展》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反清革命初起时,针对反清革命志士的政治口号,蒙古王公“虽然知道这一口号的矛头是指向清朝统治的,但‘鞑虏’二字有着牵连蒙古的意味。”随着建国问题提上日程,革命派表示:“今后凡属蒙藏回疆同胞,在昔之受压制于一部者,皆得为国家之主体,皆得为共和国之主人翁,即皆取得国家之参政权”。1912212日,清帝洋仪在颁布的《退位诏书》中说:“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1939年,成吉思汗第30代孙、内蒙古伊克昭盟盟长沙克都尔札布明确提出,“蒙古是整个中率民族的一分子。”

——摘编自杨天宏《清帝逊位与五族共和》

材料三   1922年,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在长征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中国少数民族的多样性,提出了民族团结的基本政策。1935年毛泽东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1939年,毛泽东指明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形成、民族文化和结构特点等问题,稍后提出“中华民族包括汉、满、蒙、回、藏、苗、瑶、番、黎、夷等几十个民族”。这些有关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观点,与当前我们所认识的“中华民族”内涵基本一致。

——摘编自赵刚《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观百年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逻辑》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时期“华夷一体”局面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革命派民族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观形成的原因,并概括其内涵。
2023-11-18更新 | 102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4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5 . 历史上商路的开辟对促进世界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德国学者李希霍芬把古代中国与中亚、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后来中国学者对此历史概念做了如下解释:

丝绸之路:以古代中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中国西运的货物以丝绸制品影响最大,故得名。通过丝绸之路,古代亚欧国家和人民互通有无,友好往来。

材料二 3世纪,中国书籍传到日本。《旧唐书》记载“开元初又遣使来朝”,“所得锡赉(指钱币)”则“尽市文籍”。遣唐使的使命不尽相同,但购书一直是其主要任务。随着宋明之际民间贸易往来的增加,大量中文图书输往日本。


材料三   在埃及、伊朗、巴基斯坦等地,发现了大量唐代瓷器碎片,其中包括唐三彩、邢州白瓷、越州黄褐釉瓷等。在我国海南岛东南部海滩和西沙群岛海域,也发现了成捆叠堆的唐宋时期瓷器。唐宋时期,广州出现几种新行业:和香(把舶来的香料制成香品)解犀(把舶来的象牙和犀牛角进行切割)译人(翻译)和舶牙(舶来品交易经纪人)。每年进入广州的外国人约一万人次,广州出现了供外国人居住、经商的“蕃坊”。

材料四 商业的沟通从来就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传统的中国出口商品……传递着东方的风物人情和社会景象。它们走进西方的日常生活,融入了欧洲的饮食、服饰文化……外销商品的定购与生产,使西方的宗教故事、神话传说传入中国民间,而且造就了一批掌握了西方绘画技艺的大师。西方的医学、商业文化也都不同程度地为中国同行所接受。……纵观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尽管中国文化曾对西方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中国在吸收西方文化上却是浅尝辄止,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吸收基本上处于文化的表层。

——据吴建雍《清前期中西贸易中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等整理


(1)有学者发现,在史料中几乎没有找到遣唐使大量进口丝绸的记录,主张将唐代中国与日本等东亚国家之间的交往路线另行命名。请依据材料二为此交往路线拟一个名称,并参照材料一对所拟名称进行解释。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海上丝绸之路对唐宋社会经济的影响。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影响。
2022-07-07更新 | 164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主题一   工业革命的背景

材料一 当手工工场的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再也无法满足日益扩大和增长的国内外市场的要求,于是创造一种新的具有更高的生产力水平和更适合于资产阶级追求高额利润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的要求,成为刻不容缓的事。18世纪的几乎所有发明家都是被生产的实际问题所推动着。自从文艺复兴以来,科学思想已逐渐摆脱了神学迷信的桎梏。到了17世纪,理性思想原则逐渐取代了盲目信仰为基础的思想原则,科学发明一一出现。到17世纪末以后,英国的社会政治环境,又为科学思想的发展,技术的创造发明奠定了适宜的土壤,生产技术上的发明就不断涌现了出来。工业革命正好发生在此时。

材料二 工业革命亦称产业革命。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过渡到采用机器的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过程。现代技术发达的各个国家,在不同时期进行过工业革命。17到18世纪,英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生产力发展扫清了道路。随着市场的扩大,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日益不能满足需要,资产阶级为追求更多的利润,广泛采用新技术。

——赵林如:《中国市场经济学大辞典》

材料三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德]马克思[德]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59史料阅读

主题二   工业革命的进程

材料四 工业革命发展过程中有几个阶段清晰可见,第一阶段到19世纪中叶,包括棉纺织工业的、采矿业和冶金业的机械化及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和运输业中的运用。第二个阶段持续到19世纪整个下半叶,它以科学在工业上更直接的应用和大规模生产技术的发展为特征。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五 在19世纪末的英国,冶铁、炼钢、造船等工业部门中都形成了垄断组织。到1902年底,英国已有了57个托拉斯及其他形式的垄断组织。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资本输出长期位居世界第一位。资本输出的对象主要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19世纪英国在香港、上海先后成立的汇丰银行,逐渐控制了中国的银行业。1902年,英国在中国的投资总额达2.6亿余美元,占帝国主义在中国投资的首位。1910年,英国的资本输出总量约700亿法郎,其中输出到欧洲的约40亿法郎,输出到美洲的为370亿,输出到亚洲为290亿。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觉非主编《欧洲五百年史》

材料六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自然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总之,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英国虽然仍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是内燃机、柴油机、汽车和发电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电话、白炽丝灯等则是美国人发明的。因此,新的技术和工业革命一开始就超出一国的范围,具有更广泛的规模,发展进程也是比较迅速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主题三   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七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在英国和其他先进国家先后发生的产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这些国家的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需要日益扩大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供给地。

材料八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完成了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的过渡。在这一阶段,垄断资本已在世界市场上占据统治地位,垄断资本为了追逐最大限度利润,大大推动了资本的输出,从而逐步形成了统一的、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材料九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德]马克思、[德]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63问题探究

材料十 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就使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

——[德]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63问题探究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工业革命开始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的重大发明。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有哪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分别有什么特征。
✱能力提升✱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生产组织形式的新变化。并简析这一变化的影响。
(5)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开发出的新能源,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
✱历史纵横✱
(6)根据材料七、八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7)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议一议:工业革命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2023-05-17更新 | 12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主观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克服“养兵”带来的弊端,以及裁减冗兵,节省军费,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采取了“省兵之策”。首先,政府下令在禁军、厢军中进行考核,不能胜任禁军的降为厢军,厢军中不能担负职责的免为平民,尔后又“诏拣诸路半分年四十五以下胜甲者,升为大分”。又因宋军队数量庞大,与军队服役时间长不无关系,故王安石采取“五十以上愿为民者听之”的对策。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诏废并诸军营”,将“陕西马步军营三百二十七,并为二百二十七”,并且规定“马军额以三百人,步军以四百人”,其后“凡拔并者,马步军营五百四十五并为三百五十五”。自熙宁至元丰,“岁有废并甚众”。

——摘编自徐正华、何建华《试论王安石变法中的军政改革措施》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安石“省兵之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王安石“省兵之策”改革。
2023-04-23更新 | 425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华美英语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考课,即对官吏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是中国传统官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按唐制,每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四品以下官由吏部考核,三品以上官由皇帝亲自考核。考课标准为四善二十七最法,“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秤,四曰恪勤非懈。“二十七最”是根据各部门职掌之不同,分别提出的不同要求。经过考核,定出上、中、下三等九级,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考课标准和奖惩办法。

——摘编自张晋藩《考课—中国古代职官管理的重要制度》

材料二   明中叶以来,官僚主义愈演愈烈。隆庆二年张居正给穆宗所上的《陈六事疏》中指出,当时的官场风气是“纪纲不肃,法度不行,上下务为姑息,百事悉纵委徇”。万历年间经由神宗皇帝批准推行“考成法”。其一,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酌量道路远近,轻重缓急,确定完成期限。上述事由、环节分别登记在三个账簿上;其二,六部和都察院分别按照所留帐簿底本,对相关官员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逐月检查。如果未按期完成,则必须如实申报,否则以罪论处。六科根据账簿登记,稽查六部的执行情况,内阁根据帐簿登记,稽查六科,并对隐瞒不报事例进行惩处。明代史学家谈迁评价张居正:“江陵立考成法,以为制治之本。向者因循玩愒,至是始中外淬砺,莫敢有偷心焉。”又曰:“中外凛凛,毋敢以虚数支塞。行之十年,太仓之积,足倍数载。“

——摘编自陈国平《张居正改革中的考成法考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考课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考成法出台的背景及发挥的作用。
9 . 法律作为政治制度的一部分,有一个更替嬗变的发展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但在司法实践中却广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时人称之为“《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清朝法律延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利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法律体系与中华法系的不同之处。
2022-08-11更新 | 1002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新加坡和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1955年,新加坡政府实施了《中央公积金法令》和中央公积金制度,公积金制度在法令的规范下有条不紊地施行,成功解决了国民养老、住房、医疗等社会难题,是发展中国家探索出的一种迥异于福利国家模式和传统社会保险模式的社会保障模式。新加坡要求国民充分履行对家庭和社会应尽的义务,鼓励家庭成员集合资源照顾子女和奉养父母,互助共济。这一理念充分反映在中央公积金制度中。

日本是一个发达资太主义国家,同时也是亚洲国家中保障制度比较完备、保障水平较高的国家。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涉及诸如雇佣失业保险、劳动者灾害保险、儿童福祉、障碍者福祉、母子福祉、老人福祉等40多项内容。新《国民健康保险法》《国民年金保险法》使日本在1961年实现了“国民皆保险”、“国民皆年金”的目标。日本国宪法规定,直系血统、兄弟姐妹、夫妻之间有相互抚养的义务,这一思想和原则也体现在社会保障制度之中。

——摘编自郭伟伟《亚洲国家和地区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


(1)据材料,概括新加坡与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同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积极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