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律号称“一准乎礼”,明确宣称“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作为德礼的孝道成为立法和司法必须尊奉之圭臬,在法律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在“十恶”罪中,关乎孝道的有罪逆、不孝、不睦;在刑罚制度中,大力贯彻矜恤老幼原则;在民事家庭制度中,极力强化父权,并以无子、不顺公婆作为丈夫休妻的法定理由;在国家政策上,大力褒奖、宣扬孝子贤孙事迹。

——龙大轩《孝道:中国传统法律的价值核心》

材料二   13世纪以后,随着王权的加强,法国统一法律的步伐加快,建立在罗马法基础上的法律体系日益成熟。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此后,法国在启蒙思想和大革命的影响下,制定了一系列法律。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它与此后制定的四部法典一起被统称为“拿破仑法典”。拿破仑法典与此前颁布的法律,构成了法国的成文法体系,最终确立了法国的资产阶级法律制度。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法国民法典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比较唐律和法国民法典的本质区别。
2021-11-25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余粮收集制保障了前线的粮食供应,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苏俄政府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其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是指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任美国总统后,为摆脱经济危机而实行的一系列新政策,基本做法是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新政缓解了经济危机所造成的破坏,避免了剧烈的社会动荡。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按照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领导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进行试点。

——以上均摘编自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经济政策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3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同时,世界其他地区也形成和发展起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古代西亚和北非孕育的两河流域文明和古埃及文明,深刻影响了地中海周边地域。……古典希腊和罗马文化对欧洲产生了深远影响,西欧基督文明在此基础上形成。拜占庭帝国和俄罗斯的文化深受东正教的影响。……因大洋阻隔而与欧亚大陆缺乏交流的美洲独立发展起印第安文化。

——摘选自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1)根据材料及所学,概括古代世界人类文明的特征。
(2)从史学研究的角度,简析文明成果A与D的史学价值。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史料运用时应注意的原则或方法。
4 . 中国近现代外交经历了从屈辱走向辉煌的历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立国之初,中央负责有关外交事宜的机构是礼部和理藩院……虽然18421860年间,中国和外国发生了频繁的外交关系,但这一时期的中外关系主要建立在条约关系之上而不是外交关系上的……1860年以后随着《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才开始迈入了近代外交的体制之下。这包括使节(或使领)的派遣,驻外使节的设立、政府级外交部门“总理衙门”的设立、符合国际规范的外交礼仪以及理性常规的外事活动的逐步采用等。

————姚翠翠《略论晚清外交体制近代化的递嬗》

材料二     


——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1)根据材料一归纳清政府外交转变的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转变原因。
(2)阅读材料二的数据,认识中国外交发展的巨大成就。
2023-02-0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乡村精英的地位和乡村治理的走向在中西方走向近代的关口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3世纪末叶,庄园中富裕农民兴起,成为“头面人物”,也称“庄头”,他们在村庄中担任各种公职的……最迟到15世纪中期,……没有他们的合作,领主就难以进行管理。庄园法庭有一定的诉讼程序……很久以来就依袭一种约定俗成的惯例进行诉讼和审判,这些惯例规定既保证领主对地租的占有,同时也是对领主任意勒索的限制。在法庭上,庄头及其他庄园的执事人员常常作为起诉人,对那些侵犯领主特权的人进行指控;佃户包括农奴佃户则根据惯例据理力争。法庭由庄园全体成员组成,出席法庭和参与判决是庄民的义务,也是他们的权利……庄头常常起到“召集人”、“中间人”的角色。

——摘编自侯建新《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英]马修·黑尔《英格兰普通法史》等

材料二   由科举进入仕途的人在宋代以后逐渐增多,他们构成了乡贤的主体,并逐渐参与到地方事务中来。儒士吕大钩辞官回乡后,制定了《吕氏乡约》,对乡民修身、立业、齐家、交友、互助等方面作出规范性的要求。在该乡约的引领下,当时的蓝田地区民风淳朴,甚至关中一代的社会风气也深受其影响。……明代中叶商业兴起,社会流动加剧,各地乡贤主持的善会、善堂大量涌现,族内更有“义宅”、“义冢”,尤其有“义田”(原指称为赡养族人或贫困者而置的田产)补充“学田”(由国家拨给或者学校自行购置一定数量的土地以助办学)之举……明代,乡约改为宣讲朱元璋“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六谕”,并以《大明律》解释……清代乡约基本沿袭明朝模式,《大清律例》进一步渗透。

——摘编自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浙江义门陈氏宗族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中世纪“头面人物”产生的基本条件,并概括他们在西欧庄园自治中的作用。
(2)宋代之后,乡贤逐渐成为地方治理的重要力量。根据材料二,结合时代特征给“乡贤”以定义,概述其在基层治理中所起的作用,用一句话指出清代乡村治理的走向。
6 . 秦慕阳同学以”思想的力量”为主题对近代西方思想解放进行探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对“人”进行了广泛的论述,赞扬人性、人的卓越能力以及人在改造世界方面的作用。人的自我创造,人的自由意志等一系列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也纷纷被提了出来。神的作用、神的权威隐退到了一个次要的位置。讴歌人的价值、尊严和力量成为这一时期的共同目标。

——摘编自王小侠《西方文化史论》


材料二 经过长期的经济政治发展和民族意识和熏陶,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德意志民族主义思潮达到了历史上第一个高峰。此时发生的宗教改革是德意志人为民族利益反抗民族敌人的政治斗争。推翻罗马教廷统治,争取民族教会独立是它的主要内容。德意志民族同罗马教廷矛盾日益激化,是它爆发的主要原因。

——摘自修海涛《德国宗教改革的起因》

材料三 启蒙运动部分思想主张逻辑示意图

中世纪启蒙时代
国家权力起源君权神授社会契约论
主权归属主权在君(①)
权力分配君主专制(②)
人权学说等级特权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据岳麓版、人教版、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3整理

对法国来说,启蒙思想培育出整整一代革命家。在未来的革命中,几乎所有政治派别的活动家都是在启蒙思想影响下。同时,启蒙学说也通过各种途径甚至民间说唱艺人的演唱,在人民群众中广泛传播开来,极大地启发了人们反封建意识,为未来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材料一体观出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潮是什么?指出材料地图中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写出字母),并说明发源于此地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德意志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
(3)结合所学推断材料三①②处应该分别填写什么?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欧洲启蒙运动的主要影响。
2022-01-04更新 | 22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7 . 2015年年底,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正式成立,体现出中国尝试在外交战略中发挥资本在国际金融中的力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期,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是商业繁盛,尤其是棉布、粮食、食盐等日常生活用品远距离贩销的结果。明朝中叶以后出现的商帮和江南市镇群落,正是在白银成为通货和计价标准的形势下发展起来的。当时,欧洲人的东来,刺激和吸引东南沿海的商人到南海诸国自由贸易,与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商人的贸易,均用银钱易货。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中国通过“丝一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1/3的白银,总数达到2亿两。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有力地促进了市场繁荣,加速经济的白银化。人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引起了货币制度危机,各国先后组成了相互对立的货币集团,实行外汇倾销,进行激烈的货币战,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呈现出一片混乱。当时,罗斯福命令停止黄金出口,后来放弃金本位制,美元贬值30%左右,增强了英国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二战期间,罗斯福设想的“世界蓝图”之一,就是战后建立一个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4年,美、英、苏、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的生产设施与资源开发。固定汇率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据统计,世界贸易出口总额年平均增长率19481960年为6.8%,1960-1965年为7.9%,19651970年为11%。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2教师用书》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年均9%的增长速度,成为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到21世纪初,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行市场配置,国家定价商品不足5%,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建立起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战略格局,中国的进出口总值占世界8.73%,居第三’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中国对外投资2012年同比增长17.6%,创下了878亿美元的新高。而且,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中国在基础设施装备制造方面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同时在公路、桥梁、隧道、铁路等方面的工程建造能力在世界上也已经是首屈一指。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产业期望更快地走向国际。

——摘编自人教版教材、教师用书《历史·必修2》、人民网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期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采取的金融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立国际货币制度的作用。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倡导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历史条件。
2021-08-31更新 | 399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