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31至1841年间,伦敦的人口增长了13万,曼彻斯特增加了7万。……在没有适当的排污设施和新鲜用水的地方,霍乱、伤寒、结核病等是人类天然的杀手,同时这些地方弥漫着从工厂、铁路和民用烟囱里冒出的烟雾。……在伦敦,人类排泄物散布在25万个民用污水池之中,无人集中处理。在曼彻斯特,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住房拥有相当于厕所的设施。最贫困的工人居住条件极其恶劣,住房里通常连照明和排水设施也没有。

——摘编自【美】菲利普·李·拉尔夫《世界文明史》下卷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以来城市居住条件演变简表

时间事件
19世纪50年代美国人发明了电梯。
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一个住宅项目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
20世纪90年代中国集中供暖和制冷、私人卫生间等快速普及。
21世纪以来家居内部陈设更舒适,外部环境更优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列举城市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城市居住条件的演变趋势,并请你说说如何应对城市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国哲学家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说:“我们当然想看看发明的力量、优点和作用。由此引出了无数变化,以致任何帝国、任何教派、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力量和影响似乎都不及这些机械性的发现。”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认为:“技术发明要比科学思想传播的更快更远。 ”

【资料夹】①13世纪初阿拉伯地理学家阿布•菲达所著的《地理志》是首次记载指南针用于航海的阿拉伯文献。②成书于1119年的《萍洲可谈》中写道:“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③阿拉伯人蒲寿庚于1241年至1252年在福建泉州任提举市舶,管理本地与海外贸易事务。④英国学者尼坎姆于1190年用拉丁文写的《论自然界的性质》记载:“当水手在海上航行,遇到阴天看不到阳光,或夜间世界笼罩一片黑暗时,不知道其船行方向,便将针与磁石接触。此时针在盘上旋转,当旋转停止时,针就指向北方。”⑤1096—1270年,欧洲十字军进行了八次东征,远达东地中海沿岸地区。⑥据史学家陈垣先生的考据,自924年至1207年,大食正式遣使中国39次。《宋史》载道:“开宝四年(971年)置市舶司于广州,后又于杭、明州置司。凡大食、古逻、阁婆、占城、浡泥、麻逸、三佛齐诸蕃并通贸易。”⑦明代隆庆年间,李豫亨写道:“近年吴越闽广屡遭倭变,倭船尾率用旱针盘以辨海道,获之仿其制,……始多旱针盘。”⑧有学者指出:“中国人从发现磁石指极性到以人造磁针做成罗盘,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时间酝酿……表示这种技术原创过程的艰辛。而欧洲从对磁石指极性一无所知到12世纪末短时间内一下子跳到直接以水罗盘导航,没有技术原创过程的发展特点,显然是接受外来的现成经验后制造出来的。”


(1)在上面的资料夹中选择可以作为依据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描述指南针的传播路径。(要求:写出传播路径并用具体材料佐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简评指南针应用的历史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下资本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层的人竞争。这样,君主们就被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产业,使之最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     根据工业复兴法,成立了有大银行家、工业家和经济学家参加的全国工业复兴局,由国家监督生产,调节各企业主之间的关系。各企业分成十七个部门,每部门公布“公平竞争法规”,规定产品的产量、质量、市场分配和产品价格、工资和工时.

——北京师范大学编:《史学评述》(1982年)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经济思想?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说明国家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当时的美国社会机况分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023-01-14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四)历史试题
2022高三上·海南·学业考试
真题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18701913191319501950196019601970
法国1.60.75.05.8
英国2.21.72.82.7
美国4.32.93.24.0
德国2.91.37.74.8

——摘编自J.M.阿尔贝蒂尼《国家报告》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各同同民生产总值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表内同家在第②和第③时段的经济活动对世界产生的主要经验和教训。
2022-09-11更新 | 1728次组卷 | 8卷引用:海南省2022年9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试题
5 . 在人类跨入新世纪之初,在中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时,一项重大而深远的战略举措——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神州大地稳步推进。建设新农村,对农民而言是一个福音,对中国农村来说是重大变革,对中国农业则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根据以下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请回答:
(1)图片一反映的是中国的哪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2)图二反映了中国农村进行的哪一历史事件?同时期还有一场什么运动?对我国经济有何影响?
(3)图三反映了农村中生产关系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最先从哪两个省开始的?
(4)农业方面有一位中国人为世界作出了杰出贡献,国际上甚至把他的发明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后的第五大发明,他是谁?他的发明是什么?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中美《上海联合公报》(1972年)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迅速增长,推行同美国争夺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并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严重威胁中国安全;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国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的阴谋。

——摘编自《中国现代史》资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美关系的焦点及美国的承诺。
(2)据材料二,概括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