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1914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18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91月~6月,巴黎和会召开

19201月,国际联盟成立

1921年~1992年,华盛顿会议召开

1939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21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1945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

1945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94510月,联合国成立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决议原则的特点,并分别指出他们的影响。
(2)根据大事年表,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演变?
(3)通过以上探究,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2 . 交流·互鉴·共赢

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主要路线示意图

古典时代(公元前500-公元500年)之前,远距离贸易存在很大的风险。在古典时代,两方面的发展降低了旅行的风险,刺激了远距离贸易。首先,统治者出于军事和管理国家的目的,大力投资修建道路和桥梁,客观上促进了国内贸易的发展。其次,古典社会建立起来的庞大帝国往往彼此相连。当这些帝国彼此之间没有直接的对抗和冲突时,整个欧亚大陆和北非的广大地区就会出现一派和平的气息。远距离商贸的成本降低了,商品经营的规模急剧扩大。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依据材料,概括古代远距离贸易发展的条件。

“哥伦布交流”指的是1618世纪间,发生在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间的动植物、微生物的交流和人口的迁移。下表为“哥伦布交流”的大事年表(部分)。

1492哥伦布到达新大陆
16世纪初马和牛被引进到新大陆
1510西班牙的殖民地开始进口奴隶劳动力
1535法国人带来的流感病毒使圣劳伦斯河谷的印第安人灭绝
1555中国出现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
16世纪70年代巴西成为主要的奴隶输入地
16世纪90年代爱尔兰、西班牙、法国等地开始种植马铃薯
1700欧洲人渗透地区的美洲土著人口下降60%-90

——整理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2)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哥伦布交流”带来的影响。

拉丁美洲革命不是一次偶然事件,它早已在酝酿中。孕育这次革命的重要因素,是人民大众遭受不可忍受的殖民压迫。殖民地人民在同一领域、同一环境内相互交往,相互学习,相互融合和同化,逐渐形成了共同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传统。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意识已经普遍高涨。

18世纪中叶以后,拉丁美洲与外界接触日趋频繁。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启蒙主义者的重要著作,在殖民地广泛传诵。到18世纪后半叶,资本主义工业虽然还很薄弱,但它是殖民地经济中一种新的因素,它必然会在殖民地不断发展,决非任何殖民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反动势力所能压抑和扼杀的。

——摘编自李春辉《拉丁美洲史稿》


(3)依据材料和所学,说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

最近几十年,气候变化已经给所有大陆和海洋的自然系统以及人类带来了影响,气候变化导致严重的自然灾害和粮食危机。全球气候变化及其治理已经成为各国国家治理和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的《巴黎协定》表明世界各国对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全球气候治理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协调合作。2012-2021年,中国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2%,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始终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摘编自刘雪莲等《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4)依据材料,概括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原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为《中外历史纲要》(上)附录中的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节选)。

时间事件
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4《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
1950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195010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1953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19537《朝鲜停战协定》签署,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195312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4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49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54参加万隆会议
19569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56年底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为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
(2)若为该表增补一件大事,请列举事件并说明理由。
2024-05-17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历史试题
4 . 自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步连接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在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交流”指的是16到18世纪间,发生在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间的动植物、微生物的交流和人口的迁移。下表为“哥伦布交流”的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492年

哥伦布到达新大陆

16世纪初

马和牛被引进到新大陆

1510年

西班牙的殖民地开始进口奴隶劳动力

1535年

法国人带来的流感病毒使圣劳伦斯河谷的印第安人灭绝

1555年

中国出现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

16世纪70年代

巴西成为主要的奴隶输入地

16世纪90年代

爱尔兰、西班牙、法国等地开始种植马铃薯

约1700年

欧洲人渗透地区的美洲土著人口下降60%—90%

——《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二   19世纪,英国、欧洲和美国的工业家在非洲、美洲、澳大利亚和东欧寻找自然资源和农产品。例如,纺织业的机械化导致了对原棉的大量需求,这些原棉大部分来自印度、埃及和美国南部。与此相仿,新工业技术的发展增加了对橡胶的需求,传送带和对工业机器至关重要的轮胎的主要原料都是橡胶,而橡胶来自巴西、马来西亚和刚果河流域。

——《新全球史》

材料三   有一种意见认为,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首先,经济全球化所具有的诸多因素,如世界贸易、金融、对外投资的空前扩大等,无不是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次,在当今国际经济关系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显然居于主导地位。再次,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协调机制主要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掌握的。

持相反意见的人则认为,首先,不管是什么社会制度,只要生产力发展到这样高的水平,就会出现经济全球化。其次,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当今不仅资本主义国家是市场经济,几乎所有其他国家,包括社会主义国家,无不在发展市场经济。

——李琮《我国学术界对经济全球化性质的不同观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哥伦布交流”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商业贸易活动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两种不同观点,并就我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谈谈你的认识。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19491956   

时间事件
1949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开国大典举行
1950年夏《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195010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
1952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1953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19537《朝鲜停战协定》签署,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195312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9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9554中国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956年底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据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制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为巩固政权采取的重大举措;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为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的努力。

材料二   包干到户这种形式,在一些生产队实行以后,经营方式起了变化,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但是,它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基础上的,农户和集体保持承包关系,由集体统一管理和使用土地所以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摘自中共中央《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1981年)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农业经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积极作用。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1953-1956)

序号

时间

事件

1953

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1953

《朝鲜停战协定》签署,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1953

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

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4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955

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1956年底

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外交、经济角度概括新中国为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的努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表中任选两个事件,写出序号,提炼一个主题。
2023-09-1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普通高中2023年高一学业水平适应性测试(二)历史试题
7 .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材料一 1947年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该计划的目的是减少饥饿、贫穷、绝望和混乱,重新恢复欧洲经济发展的信心,并间接回击西欢国家竞选中左翼的社会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对国家的企图。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计划通过确保美国商品进入欧洲市场,同样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美)约翰·马克·法拉格著《合众存异美国人的历史》

材料二一带一路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为周边各国民众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带来更多样的发展机遇,缩小世界经济的南北差距。一带一路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以实际行动建设更加开放的全球经济体系,也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勾画了新愿景。以下是一带一路建设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2013910习近平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410

包括中国、印度等21个国家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20153

中国政府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以上材料摘编自李颖《细节的力量新中国的伟大实践》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目的。
(2)请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如何影响世界。
(要求: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加以说明。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为《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份大事年表

18001850年欧洲蒸汽驱动工业能力急剧增长

18111813年英国动用1.2万军队镇压捣毁机器的暴民

1842年埃德文·查德威克的《劳动人口的卫生状况》详细披露了曼彻斯特糟糕的生活条件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问世

1851年伦敦水晶宫举办首届世界博览会

1867年马克思的《资本论》问世

——摘编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二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一幅描绘英国工业城镇的图画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反映的三种历史现象。
(2)如果把材料二用于研究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请分析说明材料二的史料价值。
9 . 人类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各种挑战和全球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在宣言上签字的26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参加战争的目的不尽相同。但各国政府和人民在打败法西斯的共同目标和旗帜之下,终于从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实现了世界现代史上空前的国际大联合。大联盟的建立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和要求,为后来成立联合国奠定了基础。

——摘自王斯德主编《大学世界史》

材料二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国际重大事件年表

时间国际大事
1991苏联解体
1995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
1997亚洲金融危机
1999二十国集团组成
2001上海合作组织成立;“9·11”事件;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
2003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
2008国际金融危机
2009首次召开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2011叙利亚爆发内战
2013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
2015“亚投行”成立
2016英国脱欧公投
2017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

——据《中外历史纲要》(下)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宣言”的名称,简述“宣言”发表的意义。
(2)依据材料二,概括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结合所学,概述国际社会治理这些全球性问题的对策并指出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
2022-08-02更新 | 150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学考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历史上的诸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它本身在不断地变动,同时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8世纪“全球性交换”大事年表

序号年代事件
1493哥伦布把甘蔗带到美洲。甘蔗产量的不断增加给美洲带来新的产业:蔗糖提炼和朗姆酒提取
1510美洲的西班牙殖民地首次输入非洲黑人奴隶
17世纪荷兰商人从南非进口小麦,从印度进口玛瑙贝,从巴西进口蔗糖
1600-1800大约100万欧洲移民来到北美
18世纪初原产于非洲的咖啡风靡欧洲和中东,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开始生产咖啡
1761-1767英国东印度公司收入从200万镑增长到750万镑
1788英国船队到达悉尼,建立了在澳大利亚的第一批定居点(注:到19世纪早期,欧洲人和欧裔美洲人成为太平洋各主要群岛的主要人群)

材料二   古代中国不重神权的思辨哲学及对伦理道德的强调,与追求理性主义的启蒙运动相符,因此,一些启蒙思想家对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著名思想家伏尔泰在其著作《风俗论》中提到,如果说某些历史具有确实可靠性,那就是中国人的历史。伏尔泰还对中国古代政治、法律制度和道德加以称颂。盂德斯认为,中国的统治者因为严格遵守礼教而取得成功。除了实现精神文化方面的推崇外,中国的园林建筑、服饰、风俗等也被当时的欧洲人所仿效。

——周晚菲《启蒙运动时期的“中国热”》


(1)根据材料一,概括15—18世纪“全球性交换”的主要内容。写出引发这一时期“全球性交换”的两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两大事件对加强世界联系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中法两国思想文化的角度分析这一时期法国启蒙思想家们推崇中国文化的原因。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文明交流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