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太祖初壹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摘编自[清]张廷玉《明史》卷一○九《宰辅年表一》

材料二   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孤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摘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初中央官制演进的基本特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阁臣的地位变化及其参政优势,分析对明代政治建设的积极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央官制的发展趋势。
2023-08-14更新 | 182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10分钟课前预习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2 . 秦统一的历史条件

材料一   春秋战国的经济发展日益走向封建化,这就规定了历史走向由纷乱到统一的历史趋势。一家一户的家庭劳作虽然体现生产力进步,但是遭遇自然灾害容易绝收使农民生活无着,这就需要有强大实力国家的救济。另外,和精细耕作的农业生产密不可分的水利灌溉工程和在当时还属于高端技术的四时耕作、物候节气、良种培育等都需要统一强大的国家来实现。

——据葛颂、郭建峰《从小农经济发展窥探春秋战国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

材料二   乱莫大于无天子,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息。

——《吕氏春秋》

梁惠王:“天下恶乎定?”孟子:“定于一。”

——《孟子·梁惠王章句》

材料三   秦国地处西部,关中地理位置优越,易守难攻且农业基础稳固,郑国渠的修建更使得秦国耕地面积扩大,成为秦国东进的后备粮仓;偏居西陲,社会环境稳定,使其本国国土免受战争摧残,同时也能集中精力迎敌,向东扩展……秦国的独特地理条件加速了统一的步伐。

——据李娟娟《秦统一六国中的地理因素再论》

材料四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史记》

材料五   进入战国时期,内迁异族已为华夏吸收、融合,处于东方的诸夷与南方的楚亦与华夏融合,而雄霸西戎的秦国也逐渐同于华夏。华夏民族经过长期的发展、吸收与融合,至此已完全形成为一个稳定的民族共同体。

——刘正寅《交融与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华夏民族》

材料六   当他广泛地招揽人才择贤选能时,当他具有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的雄才大略后,机遇必然地降临到他的身上,让他担负起沉甸甸的历史使命。

——厚夫《漫步秦直道》

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文,分析秦统一的条件。
2022-09-15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导学案)-【轻松教,快乐学】2022-2023学年纲要上讲知识培素养同步精品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看图释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内迁趋势进一步发展。其中,原居大兴安岭一带的鲜卑拓跋部不断壮大,最终人主中原,统一黄河流域。

鲜卑拓跋部迁徙路线示意图




北齐《校书图》 魏晋墓室壁画中汉族妇女制作蒸馍和烙饼
(1)看一看鲜卑拓跋部的迁移路线反映出其怎样的发展趋势?请用图片信息加以说明。
(2)想一想综合以上所有图片信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呈现怎样的特点?
2021-10-15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地图册-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四   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思想特征。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3)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宋朝“市民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根本原因。结合课本所学,概括宋朝分别在书法、绘画、文学与戏剧领域取得哪些成就。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粮食生产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为1950~1978年。1949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只有1.132亿吨,1978年达到3.048亿吨,29年间年均递增3.5%。……②第二阶段为1979~1984年。1984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4.073亿吨,6年间年均递增4.9%,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粮食增长最快的时期。……③第三阶段为1985年到今。1995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4.666亿吨,11年间年均递增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粮食问题》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粮食总产量曲线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9~1984年间“粮食增长最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趋势,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3)你认为当前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读史指导】
材料主旨
材料一:1979~1984年间粮食增长最快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趋势。
信息解读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粮食生产的发展的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前;②第二阶段处于改革初期;③第三阶段我是农村改革的深化阶段。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趋势。图片反映了这一阶段我国粮食生产由缓慢增长到快速增长再到下降的历程。
历史结论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与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科技的投入等密切相关。
2019-06-1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二高一下册预习卷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是1950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

材料二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5年内,投入总额为766.4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55.8%,工业是重点,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

——以上材料根据《中国现代化历程》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50—1956年我国经济成分发生的变化及变化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特点,分析说明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汉代……“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摘编自《续汉书·百官志注》

史料二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摘编自《晋书·段灼传》

史料三   科举制……标准完全由中央确定,用人完全由中央取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选拔官员方式……这种统一的选官标准和方式,排除了地方长官对政策的解释权力,即自行解释人才标准和按个人好恶取舍人才的因素。

——摘编自刘文瑞、杨柯《试论科举制对中央集权体制的历史作用》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分析汉朝如何选拔官吏
(2)史料二体现了哪一种选官制度?主要弊端是什么?
(3)根据史料三,相对于传统选官制度,科举制有何变化?意义如何?
2023-09-10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7课学习讲义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亡(无)冻饿之人,亦亡(无)千金之家。

——摘编自《史记》

史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摘编自《宋书》


【探究】
(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史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3)从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2023-09-10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5课学习讲义
9 . 主题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史料实证)

史料一   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史料二   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



(1)史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革?它是否意味着所有制的根本改变?为什么?
(2)史料二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2-12-1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导学案)-【轻松教,快乐学】2022-2023学年纲要上讲知识培素养同步精品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

——(明)宋濂等《元史·志第四十一》

史料二   元朝行省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腹里乃中书省的直辖区,地近京畿,位置重要。

为了打破太行山之险,让腹里地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合并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地。

——摘编自范红军《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


[探究]
(1)根据史料一,概括指出元朝行省的主要职能,并概括行省在设置上的变化。
(2)根据史料二,分析元朝行省划界的原则,并分析其意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