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华法制文明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夏商周时期,统治者已使用法律来治理国家。秦汉时期,律成为统一法典的主要形式。西汉时期形成的汉律,沿用近400年。隋初,《开皇律》废除了前代刑罚中的鞭刑、枭首等“苛惨之法”。在继承汉魏以来法制经验基础上,唐高宗永徽年间撰成《唐律疏议》,成为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它明确了“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思想,规定刑罚定罪,不以小过而滥行诛杀,其用刑在教人以善;法律体系包括律、令、格、式,内容涉及职制、户婚、贼盗、斗讼等各方面,而对涉及民间田土钱债的民事行为视为细事。唐之后,历代律典多以唐律为蓝本。中华法系是中华文明的灿烂瑰宝。

——摘编自夏锦文《中华法制文明具有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等

材料二   1902年,清廷设立修订法律馆,着手编纂近代法典。从1904年至1911年,在沈家本等人的主持下,以“折中各国大同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而仍不戾乎我国历代相沿之礼教民情”为宗旨,初步制定了数十部法律文本,包括宪法、刑法、民法、诉讼法、商法等多部法律。刑律的修订,抛弃了旧律“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采用了一些近代西方的刑罚原则、刑法制度和理论,如正当防卫、罪刑法定、缓刑制度。其中对于犯“十恶”等罪的规定仍被保留下来。同时,清政府开始法政官制的改革,规定大理院“专掌审判”,不受行政衙门干涉。1902年开始的修律与司法改革,遭到不少礼教派官员的强烈反对,最终在革命的枪声中被终止。

——摘编自严泉《晚清中国——告别“万历十五年”式的传统儒家道德治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法系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末法律改革。
2 . 合作探究三: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材料一   天子骄于佚乐而用不知节……宠幸杨贵妃,不理朝政,又重用宦官高力士……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提拔奸恶的杨国忠为相。

材料二   节度使割据一方,“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极具独立性。当时全国军队五十七万余,而镇兵竟达四十九万人,占全国兵员总数的85%以上。其中猛将精兵又主要集中在东北与西北边境。仅安禄山所领兵力,就达十五万人之多。中央政府与地方军镇之间的力量对比失去了平衡。


结合材料分析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2022-09-15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导学案)-【轻松教,快乐学】2022-2023学年纲要上讲知识培素养同步精品
3 . 秦统一的历史条件

材料一   春秋战国的经济发展日益走向封建化,这就规定了历史走向由纷乱到统一的历史趋势。一家一户的家庭劳作虽然体现生产力进步,但是遭遇自然灾害容易绝收使农民生活无着,这就需要有强大实力国家的救济。另外,和精细耕作的农业生产密不可分的水利灌溉工程和在当时还属于高端技术的四时耕作、物候节气、良种培育等都需要统一强大的国家来实现。

——据葛颂、郭建峰《从小农经济发展窥探春秋战国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

材料二   乱莫大于无天子,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息。

——《吕氏春秋》

梁惠王:“天下恶乎定?”孟子:“定于一。”

——《孟子·梁惠王章句》

材料三   秦国地处西部,关中地理位置优越,易守难攻且农业基础稳固,郑国渠的修建更使得秦国耕地面积扩大,成为秦国东进的后备粮仓;偏居西陲,社会环境稳定,使其本国国土免受战争摧残,同时也能集中精力迎敌,向东扩展……秦国的独特地理条件加速了统一的步伐。

——据李娟娟《秦统一六国中的地理因素再论》

材料四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史记》

材料五   进入战国时期,内迁异族已为华夏吸收、融合,处于东方的诸夷与南方的楚亦与华夏融合,而雄霸西戎的秦国也逐渐同于华夏。华夏民族经过长期的发展、吸收与融合,至此已完全形成为一个稳定的民族共同体。

——刘正寅《交融与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华夏民族》

材料六   当他广泛地招揽人才择贤选能时,当他具有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的雄才大略后,机遇必然地降临到他的身上,让他担负起沉甸甸的历史使命。

——厚夫《漫步秦直道》

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文,分析秦统一的条件。
2022-09-15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导学案)-【轻松教,快乐学】2022-2023学年纲要上讲知识培素养同步精品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合作探究一:九品中正制选拔权力和选拔依据变化。

材料一:九品中正制是针对察举制带来的选举权流失的弊病,而采取的选举改革,其目的就是将选举权收回中央,……削弱地方化的倾向。

具体方法是,每州设一大中正,每郡设中正,由当地出身的朝官中“德充才盛”者担任……中正编订的本地人材料,在技术操作上分为两项:一是“家世”,二是“状”,即对本人道德状况、才能学识的评语。然后根据“状”,参考家世,评定每个人的“品”。

——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材料二: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不均称尺,务随爱憎……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

——《晋书·刘毅传》


依据材料分析九品中正制选拔权力和选拔依据有何变化?
2022-09-1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导学案)-【轻松教,快乐学】2022-2023学年纲要上讲知识培素养同步精品
5 . 合作探究一 如何认识辽、西夏、金的管理制度

材料   辽夏金的这种特别的版图结构,推动它们去创制一种不同于纯中原式的国家建构模式。它不仅能在汉地社会和统治者的“祖宗根本之地”之间保持着平衡,而且提供了比中原汉制更有弹性、更能容纳多样化、可能性因而也更能持久的一种制度框架。

   —姚大力《一段与“唐宋变革”相并行的故事》


阅读材料思考:辽夏金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2022-09-14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导学案)-【轻松教,快乐学】2022-2023学年纲要上讲知识培素养同步精品
6 . 合作探究二       北宋与辽、西夏的和议   

材料一   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之后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开展互市贸易……在此后,辽也不再秋季侵扰边境,北宋进入一百二十年的经济繁荣期。

——纪录片《历史的拐点之澶渊之盟》

材料二   “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及百分之一”。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澶渊之盟是真宗在有利的军事形势下求和的结果......此后辽更是不断需索。以金钱换取和平使北宋不再居安思危,“忘战去兵”,禁军河北军和京师军“武备皆废”,埋下亡国的种子。

——《历史上的今天之澶渊之盟》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思考:你觉得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
2022-09-1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导学案)-【轻松教,快乐学】2022-2023学年纲要上讲知识培素养同步精品
7 . 春秋战国时的战争造成的影响

材料一   春秋大国称霸和兼并的过程,也是中原民族与周边民族融合同化的过程。

——《大学中国史》

材料二   楚威王(前340年—前329年在位)时,派庄蹻进攻滇,庄蹻后来就在滇地称王。庄蹻在滇地的统治,加强了云南少数民族与中原华夏族之间的联系,使得滇地地区出现了发达的青铜文化。

——赵毅、赵轶峰著《中国古代史》


通过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动荡带来了的影响。
2022-09-14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导学案)-【轻松教,快乐学】2022-2023学年纲要上讲知识培素养同步精品
8 . 商朝的政治制度特点

材料一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征,……尔尚辅余一人,致天之罚。“——《尚书·盘庚》“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

材料二   “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

——《史记》


思考:上述史料反映商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
2022-09-14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导学案)-【轻松教,快乐学】2022-2023学年纲要上讲知识培素养同步精品
9 . 西汉初年和“与民休息”政策

材料一   曹参之相齐,……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史记》

材料二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阅读材料分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汉初统治者采取该政策的背景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社会的控制系统分为“公”和“私”两部分。一方面,国家系统利用直至县和次于县的政权体系,依靠军队、法律等政治力量和经济的、习惯的等方面的力量实现其控制权,国家的权力似乎是绝对的和无限的。另一方面,实际对基层社会直接进行控制的,是乡族的势力,包括血缘和地缘性的,是一种多层次、多元的、错综复杂的网络系统。而且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国家政权对社会的控制,实际上就是“公”“私”两大系统相互冲突又相互利用的互动过程。

——摘编自傅衣凌《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的结构》

材料二15-17世纪,英国地方治安法官取代郡长成为郡最高长官,实现了郡的半地方自治。此后,通过一系列法案,地方治理体系逐渐完善。19世纪80年代的议会改革,贯彻地方自治的“主权在民”原则,郡内的地方简化政府结构,郡变成了一个居民对郡事务进行民主治理的政府机构。地方治理职能从政治统治为主到以公共服务为主,地方治理主体经历了从单一到多元、再简化、又到多元的若干次反复。

——摘编自陈国申《从传统到现代:英国地方治理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地方治理的基本特征,并简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地方治理相较于古代中国地方治理的主要不同之处。
2022-08-17更新 | 816次组卷 | 8卷引用: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