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0 道试题
1 . 赓续中华文明,谱写时代华章

中国人的祖先,汇多元为一体,包容四方先进因素,以成文明,以成中国。日益丰富的考古证据充分揭示,中国史前各地区在距今6000—5300年前后同步跨越式发展,形成如“满天星斗”的“古国”;良渚文化在距今5300年前后形成早期国家并持续发展:各地区相互交流碰撞,形成“最初的中国”。中华文明在距今5000多年前已经形成,在初创时期即已焕发出独特光彩,此后不断发展壮大,绵延至今。

——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主编《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等

元朝疆域辽阔,“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在地方管理方面,元朝逐渐形成一套行省体制,对广袤的疆土实施了有效统治⋯⋯元朝大一统的成果,不仅表现为版图辽阔,而且表现为对边疆控制的强化和稳定。很多过去大一统王朝的“羁縻之州”,到元朝“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对漠北、东北、云南、畏兀儿、吐蕃等边远地区,元朝都因地制宜地实施了有效的行政管理。

——摘编自张帆等《辽夏金元史:冲突与交融的时代》

革命与改良之于社会,如燕雀之有双翼,舟车之有两轮。革命是“用暴力打碎陈旧的政治上层建筑,即打碎那种由于和新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而到一定的时候就要瓦解的上层建筑”,变旧质为新质;改良则是以渐进的斗争形式推动旧事物向新事物转化。它们既是相互依存的,又是矛盾对立的,二者交叉地出现,或缓或急地促进社会的新陈代谢。近代中国就是在革命与政良的不断变革中曲折前进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依据材料和所学,概括中华文明的特点。
(2)依据材料和所学,列举元朝地方治理的措施,简述这些措施的历史意义。
(3)结合相关史实,举例说明革命与改良是如何推动近代中国曲折前进的。
要求:革命与改良各举一例进行说明,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为科学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改善、中华民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某班同学围绕科学家精神开展项目式学习,搜集到以下材料: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从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到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等一大批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都是爱国科学家的典范。

——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年9月11日)

从突破原子弹到突破氢弹。我国用了2年零8个月的时间,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二机部研究院这支队伍坚持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无私奉献,实事者是,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努力创新,完全靠我国自己的力量攻克了重重技术难关。

——摘编自于敏《艰辛的岁月,时代的使命》等

数学家苏步青倡导并实现了“培养学生超过自己”的目标,被称为“苏步青效应”。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王选说:“希望我国能出现一大批‘苏步青效应’。”科技创新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赛,科学后备人才的培养是科技事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对年轻人的关心和栽培,是每一代科学家肩负的重要使命。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4)依据材料和所学,概括科学家精神的内涵,谈谈你对这一精神的认识。
2024-07-0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历史试卷
2 . 盛世
61516雁门关救驾隋炀帝
61818力劝李渊晋阳起兵,同年十二月攻入隋都;后,李渊肆唐,受封秦王
62021剿灭刘武周,收降尉迟敬德;大败王世充,得封天策上将
62122率三千骑兵于虎牢关击败十万敌军,活捉窦建德
62324击败刘黑闼,平定北方
62425率一百骑兵劝退来犯的突厥可汗,并与之结盟
62627爱立太子;即皇帝位
62930以李靖、李勋为统帅,反击突厥;后,活捉颉利可汗,灭东突厥,被西域诸国尊奉为“天可汗”
63435任命李靖、侯君集等为统帅,讨伐吐谷浑;后,大败吐谷浑,收为属国
63940任命侯君集、薛万彻为统帅,讨伐高昌;后,高昌降,置西州,设置安西都护府,西域诸国朝贡
64445御驾亲征高句丽,重创之,为李治灭高句丽奠定基础
64647灭薛延陀,平定漠北
64950太宗驾崩

——摘引自“贞观——李世民的盛世长歌展”展板

(1)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此时唐朝面临哪些问题;为实现社会的稳定,唐王朝做出了哪些努力。

唐代的盛世有着明显的起伏,贞观时期和开元时期两个高峰之间,经历了高宗、武后、中宗、睿宗数十年的低迷。“载舟覆舟”君民关系的比喻在统治者中是很难得的,开元年间的各项制度建设也达到了唐代的最高成就,或新制、或修订,法律法规典章格式构成了洋洋大观的完整体系。“这是一个巩固的时代,一个明智地运用皇权的时代,一个克制的时代,尤其是一个没有对外进行劳民伤财和野心勃勃冒险行动的时代。”

①注;崔瑞德等著《剑桥中国隋唐史》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2)以唐朝为例,如何分析评价中国古代的盛世?
2024-07-0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3 . 春秋战国

如表是某地某校的高中阶段测试题

春秋时期战国时期
周室地位诸国争王扬弃周室
国家体制封君采邑
国君权力世卿世禄旧制犹存
军队组织军政合一贵族私属武士军队
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制确立
赋税形式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
社会规范以法为主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B.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C.上无天子下无方伯               D.尊王以施霸政会盟

E.主要根据耕种面积课税        F.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   

G.官僚政治新集权国家形成     H.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贵族所有

L.将相分离常备军总动员体制     J.颁布成文法,刑罚开始向法制转变

(1)将恰当选项(字母)填置在相应空格中。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产生期,逐步形成了重“事”、主“人”、审“美”、用“意”的中国古代史书叙事风格。

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

——《左传·襄公十四年》

注《左传》是解释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春秋》的著作之一、以记事详细、议论精辟见长,相传作者为鲁国史官左丘明。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董仲舒传》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唐朝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战国策·燕策一》

注:《战国策》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全书共三十三卷,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它以战国时期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曾被斥之为“邪说”“离经叛道之书”。

——上述材料摘引自统编历史教科书

(2)分析这一时期史学发展的原因;为什么说《春秋》《战国策》共同构建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叙事体系;
2024-07-0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4 . 交流·合作·共赢

材料—   故事集《天方夜谭》中的很多故事来源于古代埃及和西亚等地的民间传说,通过王后讲故事的形式串联在一起。《天方夜谭》在中国广泛流传。在西欧,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都受到《天方夜谭》的影响。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附有800多个实例,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白塔尼的《萨比天文历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曾经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伊本·西那的《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长期用作欧洲医学的标准教科书。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摘编自《文化交流与传播》

(1)依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材料二   咖啡的传播简表

起源于非洲的埃塞比亚15-16世纪,伴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进军欧洲,咖啡也随之传播,后得到教皇克雷芒八世的推崇,咖啡从此在欧洲得到推广1652年第家咖啡馆在英国诞生,开启了咖啡饮用的风潮。1730年英国人把咖啡树移植到牙买加、古巴和中美洲,西班牙人把咖啡树移植到哥伦比亚18-19世纪印度咖啡源源不断地销往欧洲,后来荷兰和法国在拉丁美洲殖民地先后种植咖啡,并逐渐向拉美赤道附近地区发展

6-8世纪传入阿拉伯半岛,伊斯兰教禁止喝酒,于是咖啡迅速成为阿拉伯人生活中的必备品1607年,咖啡被引入北美。1690年荷兰成为第一个咖啡栽种和出口的国家,主要栽种地位于锡兰和爪哇1773年波士顿爆发“茶叶事件”,当地人由喝茶转向喝咖啡,咖啡成为北美普遍的饮料
(2)依据材料二,指出咖啡传播过程中所涉及的时代与社会的相关主题。

材料三

序号重大事件
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署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1999年二十国集团成立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2001年美国9·11事件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
2009年首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2011年叙利亚内战发生
2013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
2014年中国设立丝路基金
2015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
(3)从材料三中选三个事件,结合所学,运用所选史事从“当今世界时代潮流”这一角度进行阐释。
要求:总结和归纳合理;说明和论证充分;解释和分析逻辑正确。
2024-07-06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趋势

材料   某学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的小李同学在学习了中国近代史后,绘制了以下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趋势示意图。

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趋势示意图

(1)从1840年到1901年,小李同学用一个向下的箭头表示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其意图是说明那时的中国正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在此期间,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前仆后继的探索,请任选一位这一阶段的历史人物(可参照示例)说明其救国的实践及其影响。
示例:工业革命后,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了中国。面对外国的鸦片走私,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烟的决心。在鸦片战争中率领广州军民英勇抵抗,同时还收集和翻译外国书籍,汇译成《四洲志》等书稿,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成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小李同学用“虚线”表示1901年到1921年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趋势,理由是这二十年中国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发展是停滞的。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请结合以下图片反映的相关史实论证你的观点。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选举会合影

荣氏兄弟创办的福新面粉公司

《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
(3)小王同学认为小李同学所绘制《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趋势图》中的时间节点选择不太准确,不能反映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全貌。那么,结合所学,请你绘制一幅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图,标注重要时间节点并加以解释。
2024-07-0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人口问题与制度创新

材料一   742-1080年在南方登记户籍的人口数占全国比重

时期742年(唐朝)976-984年(北宋)1080年(北宋)
比例45.1%60.8%65.9%

材料二   976-1110年北宋全国人口总户数

年份97610751110
人口总数309万户1568万户2088万户

材料三   北宋经济发展大事(部分)

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下令开垦荒田、招徕逃户,各地官员劝农
993岭南地区开始广植豆、粟等,江淮地区引入“不择地而生”的占城稻
北宋中期租佃制在中原迅速推广,租佃双方签订契约,田主提供耕牛和种子。
佃农提供劳动,收获物多以五五或四六分成
10781085耕地总面积为461万余顷,亩产量为两石,远超唐代
10681077农田水利法施行,全国共修水利1万余处,两浙路水利工程最多

——摘编自《(新编)中国通史纲要》《中华文明地图》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描述北宋人口的发展状况。结合材料三和所学,说明北宋应对此人口状况而采取的制度或措施。
2024-07-0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7 . 17-18世纪的中法文化交流

材料一   1688年,法王路易十四派遣5位“国王数学家”到北京。康熙皇帝亲自接见,并将其中两人留在宫廷,正式开启了中法间的跨文化互动。至18世纪末,两国之间未互派正式使耳。紫禁城内有诸多受法国技艺影响或带有法国文化印记的器物。法国在油画、版画、纺织品、建筑、园林等诸多领域大量汲取中国元素。

材料二   “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I8世纪的中法交往”部分展品

中国

品:

法国传教士向康熙皇帝进献的科学仪器
《平定西域战图》是乾隆皇帝命意大利画家用欧洲绘画构图手法绘制,画稿送到法国制成铜版后印制而成1738-1740年,从中国

定制装饰有路易十五纹章的青花瓷盘
法园离品《钦定授时通考》为纯隆时期官修的大型综合性农书,法国汉学家从中获取对本国农业发展有益的信息传教士将很多中国书籍寄回国内,也用本民族文字介绍中国历史文化。用蔺文撰写的《中国新志》
1668年译成法文出版

塞弗尔瓷器工场借鉴中国技术生产出许多绘有中国风景人物的瓷器

材料三   16451742年,在欧洲出版的中国学著述达262部之多。在伏尔泰眼中,儒家所讲的:“仁、义、礼、智、信”就是真正平等、自由、博爱的文化,而中国就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是法国学习的对象。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对中国传统文明作出高度评价,呼吁欧洲各国设立专门机构展开汉学研究。

——摘自《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

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17-18世纪中法文化交流的特点。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阐释17-18世纪中法文化交流互动的影响。
2024-07-0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8 . 《永乐大典》的前世今生

1403年,明成祖朱棣意图以文治笼络人心,下诏集合“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汇成一书。《永乐大典》采用优质纸张抄写,对收入文献甚少修改,全书22877卷,分装11095册。

《永乐大典》的正本和副本均藏于宫廷。明朝嘉靖以后正本不知所踪,副本也屡遭厄运。1912年,京师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入藏存在翰林院的残本60册。后经海外送还、图书馆购入、藏家捐赠等,至2019年国家图书馆共收藏224册。

当代学者在修复《永乐大典》时选用“高丽纸”作为补纸,尽量保留书籍原料。在中国倡议下,将散藏于世界各地的《永乐大典》原版拍照复制出版,截至目前已影印出版233册。

——摘编自《<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

以《永乐大典》为例,概述从明朝至今作为文化载体的书籍有何延续与变迁?
2024-07-06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9 . 千年水路   运济天下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共13个展厅,部分展厅的单元主题和内容如下:
1号展厅: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①运河沧桑、王朝基业   ②天工慧光、中华勋业
③融通九州、社稷鸿业   ④泽被天下、万民生业
⑤通古达今、千秋伟业
2号展厅:运河上的舟楫
3号展厅:因运而生

——大运河街肆印象

①盛世东都、汴水繁华   ②财赋京师、富甲齐郡
③漕运枢纽、往来盐商   ④人文江南、鱼米水乡
7号展厅: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①乐韵流淌   ②形色天成   ③民俗万象
8号展厅:数字体验空间
9号展厅:紫禁城与大运河①运河漂来紫禁城   ②天下美物聚宫城
10号展厅:隋炀帝与大运河
(1)说出第9、10号展厅的“大运河”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大运河的历史、现价值。
大运河街肆印象·“由寨到市”天津的变迁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使天津以“三会海口”名于史册。唐朝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金朝贞佑二年(1214年),在三岔口设直沽寨,明代永乐元年设天津卫,成为护卫京师的军事要地。清初解除海禁后,天津的商货运输渠道除运河之外,新增海路运道,海路逐渐成为天津贸易最大宗来源,沿海贸易主要包括渤海湾内的粮豆贸易以及闽粤、江浙地区的长途贸易。

自清咸丰至光绪年间,天津逐步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最重要的国际贸易港口,这里发展起来的中国近代军事、工业、交通、通讯、邮政、金融、教育、卫生等,都是当时的“中国之最”,作为华北铁路中心的天津,一跃成为辐射华北、西北、东北三大地区的北方经济龙头;天津也是当时中国乃至世界上租界最多的城市,一座大沽口炮台讲述着四次大沽口保卫战,众多历史遗存述说着“近代百年看天津”。

1949115日凌晨5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东西突击集团在金汤桥上胜利会师。17日解放塘沽,天津全境解放。

今日之天津是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是中蒙俄经济走廊主要节点、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交汇点、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是连接国内外、联系南北方、沟通东西部的重要枢纽,是邻近内陆国家的重要出海口,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

打造城市的名片,寻找其鲜明的个性,彰显其独有的、迷人的魅力。有人在打造“天津名片”推介天津时圈定了以下三个点:
①京畿门户:天津卫
②河海要冲:交通枢纽
③文化交融:“五大道”(旅游区,独具特色的“万国建筑博物馆”)
(2)在上述三个角度中任选两个,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注意:定位准确,与史实相符;元素丰富,逻辑清晰。
苏伊士运河

近日,美国海军部署在红海的“艾森豪威尔”号航母状态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苏伊士运河成为一个重要坐标。

1798年入侵

拿破仑·波拿巴远征埃及和叙利亚,率3.5万精兵入侵苏伊士地峡;期间对地峡进行勘测并研究古运河遗迹。

1854年签约

原法国驻埃领事莱塞普斯与埃及政府签订“关于修建和使用苏伊士运河的租让合同”,埃及提供土石材料和劳动力;运河通航后出租99年,埃及可收取运河收益的15%

1869年通航

法国在国际苏伊士海运运河公司占股52%,遭英美俄等国抵制;埃及牺牲12万人的生命,承担费用为欧洲投资方的4倍;英法控制埃及经济命脉。

1882年占领

英国在运河区建立了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宣告运河为大不列颠帝国保护下的中立区;超过六十余次许诺从埃及撤军,但英军无定期地留驻是不争事实。

1922

1952

1956

(3)依据所学知识,将表格中的空白部分补充完整(填字母)。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苏伊士运河的开凿背景和收回运河主权的意义。
A.宣布成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后,颁布宪法,开展护宪运动
B.扎格鲁尔为代表的华夫脱党人申请旁听巴黎和会,申诉独立要求
C.起义推翻法鲁克王朝:后,宣布永远废除君主政体,成立共和国
D.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法、以对埃及展开军事行动
E.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阿拉比领导人民反抗英国侵略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2024-07-0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10 .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202459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的近代中日关系史研讨中,北大臧运祜教授系统梳理了1840-1945年近百年中日关系的历史演进过程,划分为前后各半个世纪的两个时期共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840-1890

第二阶段:1894-1895

第三阶段:1895-1931

第四阶段:1931-1945

(1)结合中外历史相关内容,对臧教授划分的四个历史阶段给予解释。
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1942522日,年仅26岁的南斯拉夫共产党党员斯捷潘·菲利波维奇在行刑期间高喊口号。这成为全世界反法西斯主义者共同的纲领和口号。

八月八日,苏联政府宣布对日作战,中国人民表示热烈的欢迎,由于苏联这一行动,对日战争的时间将大大缩短。对日战争已处在最后阶段,最后地战胜日本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时间已经到来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应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力地配合苏联及其他同盟国作战。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应在一切可能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歼灭这些敌人的力量,夺取其武器和资财,猛烈地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

——《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2)阅读图文材料,结合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相关史实,归纳总结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的原因。
2024-07-0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