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美国社会学家的统计,1846—1924年间,总共有4800万移民离开欧洲,约为欧洲1900年总人口的12%,其中英国向外移民人口占1900年英国人口的41%,其他欧洲国家依次是挪威36%,葡萄牙30%,意大利29%,西班牙23%,瑞典22%,丹麦14%,瑞士13%,芬兰13%,奥匈帝国10%,德国8%,比利时3%,俄罗斯和波兰各2%,法国1%。这些移民85%前往阿根廷、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和美国。

——摘编自丘立本《国际移民的历史、现状与我国对策研究》

材料二   1990—2005年,世界移民年均总数增加了3600万,从1.55亿增加至1.91亿,增长率从1990—1995年的1.4%增加到2000—2004年的1.9%。2005年,全世界1.91亿移民中,有1.15亿迁往发达国家,7500万迁往发展中国家。

——摘编自王希恩《当代族际人口流迁与民族过程》

(1)根据材料一,总结一个1846—1924年国际移民的趋势,并运用材料数据及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分析1990—2005年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023-08-17更新 | 35次组卷 | 2卷引用:试题调研·2023年高考历史第9辑-押学科热点题创新命题热点考前41天第10题人口问题与经济发展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口统计的国家之一。西周已有公开的人口调查,还有专司人口统计的官吏。春秋战国时期,为实现富国强兵,统治阶级建立了严格登记户籍的“书社制度”、呈报户口及税收的“上计制度”,加强了人口管理。唐朝政治家杜佑认为治国理政需要掌握详细的人口数字,曾尝试多种方法统计人口,如根据食盐消费量估算进行。明朝建立后,在全国推行“户贴制度”,制定了统一的填写要求和规定,其调查项目之完备,在当时世界上实属罕见。

——摘编自董友涛《中国古代人口统计发展史叙略》

材料二   1908年《预备立宪公会公报》介绍并讨论了日本东京的人口调查。1909年,清政府发布“宪政编查馆奏定统计表总例”,并公布民政和财政统计表式的详细解说。各地调查登记户口时,须核查登记外国人口、教民人口和每户的壮丁、学龄儿童。在此过程中,地方自治区域调查亦同时进行。

——摘编自李章鹏《清末中国的近代人口调查》

材料三   2020年,我国组织实施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与前六次相比,“七普”全面引入电子化方式进行登记,利用互联网云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上传,还利用部门行政记录数据对普查进行核验比对。“七普”为了解全国人口状况和发展趋势提供了详细的分年龄人口信息,也为人口领域学术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摘编自张现苓《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年龄数据准确性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口统计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相比,清末人口统计的目的有何不同,并分析产生这些不同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战略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485 年,北魏推行均田制,由政府将无主的土地按人口分配。入主中原不久的游牧政权无法准确掌握人口、土地的数据,且豪强大族把持乡里,也不利于政府调查数据。次年,北魏实行三长制,从基层起严密控制户籍。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由三长负责检核人口和土地状况,并配合租调制,对受田农民征发租调和徭役。

——摘编自郭建龙《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材料二   自唐代中叶以后,作为户籍制物质基础的均田制渐趋废止。由于赋役剥削不断加重,逃避赋役的人也不断增多,而隐瞒地亩毕竟比隐瞒人口困难一些。所以自明代中叶一条鞭法实行摊丁入地以后,鱼鳞图册(地籍)便成为征派赋役的主要根据,而仍依向例编造的赋役黄册(户籍)实际上已退居于次要的位置。

——摘编自梁方仲 《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原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魏推行三长制的目的。
(2)根据材料一、 二,指出北魏、唐及明朝户籍制度功能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3-02-12更新 | 118次组卷 | 4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 中国古代史(期末真题精选 · 材料分析题60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后,大批欧洲和非洲人口涌入美洲,使美洲单一的蒙古人种的印第安人居住区成为世界上种族成分最混杂的地区。根据官方统计,1509—1550年,15480人离开西班牙前往美洲。到17世纪末,达到40万~50万。最初移居到美洲的西班牙人中,妇女很少,所以,西班牙男性和印第安妇女的同居和通婚现象十分常见。“在1514年,伊斯帕尼奥拉岛上的684名西班牙人中,就有64名娶了印第安妇女为妻”。在庞巴尔时期(1750—1777年),为了尽快同化印第安人,他颁布了法令,“规定任何与印第安人结婚的葡萄牙人将获得优先的晋升机会”。结果,在美洲出现了一个新的人种——梅斯蒂佐人。

——摘编自王学玢《浅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移民的增长极为迅速。1965年,全球国际移民只有750万人,1990年增至1.54亿,2000年增至1.75亿,2005年增至1.95亿,2010年增至2.14亿。数据显示,2013年,按地区发展水平划分,近59%的移民居住在发达地区,发展中地区的国际移民占世界移民总数的41%。2013年,居住在北方①的1.36亿国际移民中,8200万(60%)来自于发展中国家,5400万(40%)出生于北方。

(注:①是指出于统计需要被划分为“发达”类别的国家或地区。)

——摘编自张秀明、密素敏《国际移民的最新发展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国际向美洲移民对美洲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后国际移民的特点及原因。
5 . 官员选拔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前提,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官员选拔和管理方式各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宋科举考试概况

朝代

录取数据

状元人数(据载)

唐朝

开科268次,据不完全统计进士
10000人左右,明经诸科统计
20619
有姓氏可考状元155人;有籍贯可 70人,南方19人,北方51

宋朝

北宋

开科81次,录取进士51660人, 经考证,还有漏榜有姓氏可考状元71人;有籍贯可考 状元64人,南方29人,北方35

南宋

开科49次,录取进士45640人, 经考证,还有漏榜有姓氏可考状元49人;有籍贯可考 状元37人,南方37人,北方0

——据林白、朱梅苏等《中国科举史话》整理

材料二: 19288月,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了由考试院执掌选拔任用官员的一系列考试制度。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在这十年中国的时局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政府有较多的精力来推进公务员制度。由于科举制的废除导致官吏选拔制度的缺失,广大的知识分子对重新建立官吏制度有强烈的要求。英国是最早建立公务员制度的国家,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正是建立在借鉴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经验的基础上。……然而,虽然国民政府的公务员理论体系较为完善,但其制度在 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诸多的缺陷。

——摘编自王宇眉《浅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

材料三: 在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曾创造了许多世界选举史上闻所未闻的投票选举办法……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干部选任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1982年,党中央首次提出干部考试录用的要求;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发布,则标志着党政机关干部凡进必考录用制度的初步建立。当前,完善中国干部选拔任用制度面临着一些全新条件。社会公共政治生活与执政党治国理政的多方面举措辩证结合,构成了推动中国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发展的 强大动力。

——萧曙《发展中的中国特色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科举制的变化,并结合所学指出其变化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建立的思想和制度基础,并指出其制度存在的“诸多缺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述陕甘宁边区政府委员的选举方法及其影响。运用唯物史观,阐述改革开放后完善中国干部选任制度的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的工业革命是后来居上的代表。19世纪初,德意志各邦纷纷实行全民义务教育,一些邦政府还兴办中等专业技术学校。30年代,随着关税同盟的建立,德国工业革命起步。在巴伐利亚国王支持下,德国第一条铁路于1835年建成通车。从40年代起,汉诺威、普鲁士等邦国开始规划和建设铁路。1850年以后,德国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一直超过轻工业,煤炭、生铁产量分别在1860年和19世纪70年代初超过了法国。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   不变价格是用某一时期同类产品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价格来计算各个时期的产品价值,目的是为了消除各时期价格变动的影响,保证前后时期之间指标的可比性。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统计局先后五次制订全国统一的工业产品不变价格,相关统计情况如下:

表1   1949—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按1952年不变价格计算,单位:亿元)

年份工业总产值轻工业重工业
194914010337
1957784405379

表2   1981—1984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单位:亿元)

年份工业总产值轻工业重工业
1981517826632515
1984703034843546

备注:本表工业总产值数据不合村办工业,1984年如包括村办工业则为7606亿元。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物资统计司编《中国工业经济统计资料(1949—198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德国工业化的经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表1、表2中数据变化的原因。
2023-04-21更新 | 638次组卷 | 12卷引用:(主观50题)主题0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据苏联官方统计,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只及美国的31%,1975年上升到67%。工业生产从30%升为80%以上,农业生产从55%升为85%。

——徐天新等著《当代世界史》

材料三   



(1)对材料一中数据的变化作出合理的解释。
(2)材料二和材料三对苏联经济状况的反映相互矛盾吗?请加以说明。
(3)有人说,戈尔巴乔夫改革发生了根本方向性错误,导致了苏联解体。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2022-06-17更新 | 107次组卷 | 2卷引用:第05讲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暑假复习与自学课】2022年新高二历史暑假精品课(纲要下+选必一)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在衰退吗?

有学者认为,18701910年代的英国日渐走向衰退,英国真的在衰退吗?要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使用下面几则史料,它又会告诉我们什么?

材料一   有关英国工业生产的一组数据

甲:18731913年英国工业生产情况统计表

18731883189319031913
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40404143
生铁产量(千吨)667186667089907810425
粗钢产量(千吨)5822040299751157787
煤炭产量(百万吨)130166167234292

乙:1913年英、美、德电器产品


丙:1870—1913年英、美、法、德在占世界总额的比例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


——据【英】B.R.米切尔《世界历史统计》等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这类史料对我们研究的问题是必需的吗?说明你的理由。
(2)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对英国经济状况的反映相互矛盾吗?请加以说明。
(3)把材料二作为研究问题的证据,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
(4)材料三可以从怎样的视角拓展我们对问题的认识?
(5)考量历史上一个国家的兴衰,应坚持什么原则?说说你的看法。
2021-09-12更新 | 191次组卷 | 3卷引用:新题型突破史料类非选择题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历史价值观——新航路开辟后,白银流动对世界的影响

材料 在白银的跨大陆流动大潮中,中国和欧洲的金银价差距是一个主要动力。中国金银价一直高于欧洲,早年是13甚至更低,明初大概是1615,随后到1817,直到清代仍旧高于欧洲,欧洲中世纪一般是114110,甚至更高(按照美国经济史学家汉密尔顿1934年的数据,16431650年金银价为115.45)。地理大发现引爆了全球化。根据学者德·科明的统计,15711821年间,从美洲运往马尼拉的银元共计4亿比索,其中至少1/4流入中国。白银的流入,不仅使元之后历朝帝王屡次禁银的努力付诸东流,也使得中国经济加速货币化,无意间进入全球化之中。

——摘编自徐瑾《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白银流动的原因,并指出这种流动带来的影响。
2021-08-10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案-第3讲走向整体的世界
2021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城市化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其衡量指标多种多样,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若干重要年份中国城市人口数及城市化率统计表

年份全国总人口数(万人)城市人口数(万人)城市化率(%)
182037724206.5
18404128127696.7
18434172428256.8
18933367127698.2
19014264541739.8
192044715474210.6
193146884510610.9
193646962528111.2
194954167576510.6

【注】全国总人口数各家统计不一。笔者截取的原则是,如果某一年有修正后的数字则首取,没有则取最大的估略数字。18201840184318931901年的全国总人口数取自姜涛:《中国近代人口史》。192019311936年全国总人口数,参考姜涛前引书,及赵文林、谢淑君:《中国人口史》,以《中国人口史》修订后的数字为准。1949年的数据采自《中国人口年鉴·1985》。

——据李蓓蓓等《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研究》


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中国近代的城市化演进历程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2021-05-08更新 | 15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高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历史0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