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后期,大规模使用白银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白银通行于全社会,从非法货币到合法货币,又发展为流通领域的主币,占据了货币流通领域的主导地位。中国白银时代由明代开端,白银作为中国铸币使用直至1935年废除银本位制,时间长达500年之久。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对白银作为国际通用结算方式用于世界贸易有着直接的影响,积极参与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建构。

材料二   白银货币化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鼎盛时期,中国对全球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在全球史开端的时候,海上贸易连接起一个全球市场和整体世界,中国白银货币化过程最终完成,中国的变革与世界的变革联系在一起。这一方面推动了晚明中国国家与社会的重大变由古代国家与社会向近代国家与社会的转型;另一方面,却也加速了转型期的社会动荡和治理难度。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总体视野:一个研究论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后期白银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修昔底德(约前460~前396),古希腊杰出历史学家,自幼生活在雅典,曾任职于十将军委员会。其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代表了古希腊史学研究的最高水平。他把古希腊哲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和逻辑方法应用到历史研究中,认真筛选和考证史料。他着重记述了雅典与外邦之间的贸易情况,并特别指出粮食贸易对雅典的重要性。他尖锐批评雅典统帅尼西阿斯因迷信天象而贻误战机的愚蠢行为,揭露神谕的欺骗性,认为在战争和历史发展中“人是第一重要的”。他善于用精炼准确而又通俗易懂的语言描写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以便让更多的人受到历史的垂训。

——摘编自朱寰、马克垚主编《世界史·古代史卷》等

(1)根据材料,概括修昔底德的史学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修昔底德史学思想的历史因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材料       六世纪末,隋文帝先后在经济制度上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开皇元年(公元 581 年),朝廷规 定“除入市之税,罢酒坊,通盐池盐井与百姓共之,铸五铢钱,统一市斗市尺,所在流布,百姓便之。”在农业发展方面,开皇三年,行均田令,“丁男永业露田,皆遵后齐之制”,又改 21 岁为入丁,缩短丁男受田时间,扩增受田人员。同年为了减轻赋税,令“受田农民,一夫一妇,每年纳租粟三 石、调绢二丈”。九年,诏“河北河东田租,三分减一,兵减半”。十年,认为“宇内无事,益宽徭赋”。 为打击豪强庇护,将民户划为上中下三等,依次序而少税,注册造籍。下户尽“蒙减税之征,愿意 脱离豪强户籍,为编户,奉公上。”在社会救济方面,令诸州百姓及军队,共立义仓。收获之日, 出粟及麦,于当社造仓窖贮之。当有饥馑者,即以此谷赈给。后人唐代杜佑赞扬“隋代资储遍天下, 近代以来未之有”。

——摘编自赵昭《隋文帝的经济改革及其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概括隋文帝经济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隋文帝经济改革的作用。
2021-05-1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对法国启蒙思想家们产生了重要影响。伏尔泰指出中 国历史开始于基督教真主创世前一千余年;启蒙思想家们还发现,中国无宗教压迫,在辽阔的国土 上却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和光辉灿烂的文化。魁奈认为中国史籍不局限于记载帝王将相的活动, 而是广泛地记述社会各阶层的活动,诸如文人、学子、游侠、商贾等。受此影响,伏尔泰说:“我 希望写下人民的历史。”伏尔泰则指出中国文人的信仰令人赞叹,既无迷信亦无荒谬的传说,更没 有诅咒理性和自然的教条。魁奈对中国的皇帝极为赞颂,认为帝尧一生为民谋福,除百姓的利益外, 别无其它考虑。

——摘编自许明龙《中国古代文化对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材料二     卢梭对近代以来的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898 年,上海同文书局出版了日本学者中 江笃介汉译《民约译解》,初步介绍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反专制暴政,要求建立民主共和国 的思想。秋瑾、邹容、柳亚子等人在卢梭思想的鼓舞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五四时期是中国近代文 学蓬勃发展的时期。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受到卢梭教育思想的熏陶,他“曾把卢梭主张的自由、平 等、博爱的公民道德教育作为我国维新教育的目标,重视发展个性,崇尚自然启发,增设美育及提 倡女子教育。”改革开放后,中国文人思想家们翻译了卢梭所有作品,并对卢梭的社会政治思想作 了新的思考,提出了新的观点。

——摘编自李巍《浅析百年来卢梭对中国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文化对法国启蒙思想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学习卢梭思想的阶段特征及其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西文化交流的启示。
2021-05-11更新 | 16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北魏政府利用各地“宗主”督护地方,宗主控制下的包荫户多数没有户籍,任凭宗主剥削和奴役,国家不得征调干预,这严重影响了北魏政权的赋税来源。孝文帝改革时,创立三长制。所谓三长制,就是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其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把原来荫蔽于宗主的人口夺取过来,重新作为国家的“编户”,以保持赋税的正常收纳,维护正常的徭役征发。除了经济上的职能外,三长还有救恤贫者、孤寡和饥民的义务,也负责基层治安,包括为地方各类案件提供仲裁调解,缉拿盗贼。除此之外,三长还有地方教化的职能,防止百姓出家以逃避赋税徭役。当然三长可享受一定的优待,可免除一人到三人的官役,这也给基层治理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李娜《北魏三长制研究》


(1)依据材料概括三长制的内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北魏实行三长制的影响。
2021-05-10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董必武(1886-1975年),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14年,他东渡日本,在私立大学法律科学习,接受了比较全面的西方法律制度和学说的教育。1928年,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他赴莫斯科中山大学系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学说。回国后,董必武到中央苏区领导司法工作,查办了一些影响很大的案件。19489月,他当选为华北人民政府主席,在此期间,领导制定颁布了200多项法令、法规、训令、通则等,在新生政权依法行政方面做了诸多开创性的尝试。新中国成立后,董必武担任政法委员会主任,参与1954年《宪法》的起草工作。同时他还致函政务院并转毛泽东主席,提出筹备建立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请示学校校务委员会的任命名单,最终政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中央政法干部学校。1956年,董必武在中共八大上提出必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董必武是中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和法学家。

——摘编自王均伟《董必武法治思想的形成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董必武对我国法制建设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董必武为我国法制建设做出贡献的原因。
7 . 法乃人类秩序的规则,法治乃当世共同理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1129日,慈禧以光绪帝的名义在西安颁布上谕,下诏变法,承认在“万古不易之常经”外,无“一成不变之治法”。同时,面对清廷有意修律与西方法理接轨之举动,列强纷纷示好。如英国首先承诺中国倘进行法律改革,即放弃领事裁判权。其后,美国、日本、葡萄牙也相继作出类似承诺。虽此承诺仍是镜花水月,却极大地刺激了清政府的修律热情,成为晚清修律的直接动因。不久,清廷下诏“著派沈家本、伍廷芳,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从此,沈家本开始其主持修律的生涯。

——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材料二   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在生产方式上也进入了社会化大生产时期。新的生产方式必然带来法律的变化。因此,西方近代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人物洛克大力倡导天赋人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成为整个自由资本主义的基础;亚当·斯密在洛克天赋财产权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将自由作为正义的基础,他认为,以契约自由为基础的正义理论中,公平、正义、平等有着特殊的含义,是与等价交换系在一起的,相应地,与公平、正义密切联系的平等指的是机会的均等、法定条件的均等,促进了法律的形式平等。

——金霆《生产方式变革与西方法律的历史演进》

材料三   新时期法制建设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迎来了崭新发展的新时代。197971日通过了7部重要法律,恢复了社会主义法制原则,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以1982年现行宪法的通过为起点,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宪法调整了自身的结构,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置于国家机构之前,理顺了国家、政府和公民之间的法律关系。19963月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确立为治国方略。到2011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这个体系是以宪法为核心和统帅,以法律法规为主干,涉及宪法和宪法相关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和非诉讼程序法等7个法律部门,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走上全面发展的快车道。

——莫纪宏《改革开放40年:从公平正义到全面依法治国》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晚清和近代西方法律变革的背景?
(2)依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法制建设的特点,并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朱元璋在建明伊始即着手整顿元末以来混乱不堪的盐务,改善盐丁灶户的待遇,规定商人凭盐引在规定行销地区贩运官盐,严厉打击贩卖私盐的行为。1370年,又实行了召商入粟边境以换取盐引的开中法。政府召盐商赴指定地点上纳粮草,再根据其上纳地点及数量,酬之以相应的官盐。商人为就近纳粮开中,在长期固定的开中地点就地雇人种粮以换盐引,商屯随之出现,给当时的明王朝带来巨大好处。但到了宣德后期,明政府改变了“得盐利以佐边计”的方针,上调引价(政府对商人贩运的粮食所征的税),大量增发盐引等,这就使得盐丁灶户收入不断下降,不得不煮盐私卖以换米粮,于是私盐泛滥而官盐阻滞。成化、弘治时期,权贵侵夺盐利已极为猖狂,1492年实行的开中折色法又使边商几乎无利可图,商屯为之解体,明初以来的纳粮于边的开中法儿同废弃。

——摘编自李绍强《论明清时期的盐政变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元璋盐务改革的意义。
(2)根据材料,简析明代开中法遭到破坏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期间,海军大批新型武器装备作为新质作战力量登上海战舞台、担任海战主角。保罗·肯尼迪曾指出:“太平洋战争中,航空母舰的崛起以及随之而来的战列舰的衰落显得最为明显。”潜艇、航空兵、陆战队、岸防兵成长为海军的重要兵力,使海军真正成为由五大兵种组成的综合性军种。海空立体作战、登陆与抗登陆作战、破交与保交作战、封锁与反封锁作战取代了一战时的战列舰近距离火炮对决作战。二战初期,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正是由于拥有较为强大的海军,取得战略主动权,侵略图谋暂时得逞。战争中期同盟国海军奋力夺取各大洋制海权,扭转了被动局面。战争反攻期同盟国海军全线出击,大举歼灭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海军,为向其沿海和本土发起进攻、最终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扫清了障碍。

——摘编自杨晓丹、杨志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海军的革命性发展与战略性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期间海军的革命性发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期间海军革命性发展的战略作用及其启示。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口统计的国家之一。夏禹推行“平水土、分九州、数万民”运动,当时统计总数为1355万人。秦国商鞅下令将全国总人口按壮男、壮女、官吏、商人、读书人、残疾人等十三类分别统计,此乃著名的“强国知十三数”。秦始皇创立“上计制度”,即人口、钱根统计制度。西汉平帝元始五年全国共有居民12222062户,59594978人,此为我国首次较为精确的人口普查。隋朝颁布“输籍法”,唐朝进一步改进。明朝推行“户帖制”,将居民人口逐户登记在册,内容包括姓名、籍贯、性别、年龄、住址、职业、产业状况等,还要注明是“军户”、“民户”还是“匠户”等。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统计为10684435户,56774561人。英国学者卡尔津看到这样的“户帖”后惊叹不已,称其为“全球最先推行全国人口普查的明证和榜样”。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开始实行的人口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已经与现代人口普查一致。

——摘编于彭欣《中国古代的人口普查》等

材料二   现代意义的人口普查,是从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的。根据201061日起施行的《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规定,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尾数逢0的年份为普查年度,标准时点为普查年度的1110时。新中国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进行过六次全国性人口普查。1949年毛泽东指出:“人多力量大”,至1980年,中国净增人口4.3亿。1982年人口普查的调查结果为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00818万人,首次采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是中国现代人口普查工作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同年,将计划生育定为国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1990年人口普查是为了查清中国人口在数量、地区分布、结构和素质方面的变化,为科学地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检查人口政策执行情况提供可靠的资料。2015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6.6%,远超国际标准,故此政府全面实施“二孩”政策。

——摘编于《全国人口普查》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人口普查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调整人口政策的依据,并简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普查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