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古徽州因独特的地理环境留下了富有特色的民间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徽州古村落利用天然的地理形势进行设计,通过适量采用花墙、漏窗、楼阁、天井等建筑手法,沟通内外空间。无论大小聚落,因是聚族而居,微州古村落均以宗祠为中心来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民宅所建的天井,可以采光通风,无形中将天人合一的观念引入其中。民居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型家族的生存空间,形成左右对称、长幼有别、尊卑有序的住家格局。

——摘编自王星明《微州古村落》

材料二   徽州文书是指宋朝到民国徽州所属六县及与之相毗邻的淳安等县遗存的契约文书,呈现出以土地文书(土地所有权、经营方式的变动等)商业文书(商业合同、账簿等)宗族文书(祭祀、族规、家法等)为大类的特色。

——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九卷(明时期)》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徽州建筑中包含的民族文化特性,并援引材料予以佐证。
(2)根据材料二,指出徽州古文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1-06-07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津中学2021届高三5月全真模拟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将诚信视为安身立命的根本,个人如此,国家也同样如此。对于国家而言,“民无信不立”。对于个人而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中说,就与人交往来说,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就判断他人来说,则是“听其言而观其行”。据《论语·卫灵公》记载:“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否?”’《中庸》指出:“诚者,自成也。”真诚是自我的完善,也是一切事物的发端和归宿。《河南程氏遗书》卷云:“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诫,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弄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

——摘编自黎红雷《儒家诚信思想的三个维度》

材料二   在西方诚信观念的发展演变中,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领域的思想家都对这一概念产生过深刻影响。这个概念所具有的丰富内涵是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逐步添加进去的,融合了不同时期的思想成分。古希腊的城邦公民德性、古罗马的契约精神、中世纪的救赎道德、宗教改革的“因信称义”及资本主义的信用精神,都成为这一概念的文化因子。

——摘编自李嘉莉等《西方诚信观念:历史嬗变中的综合》

材料三   儒家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丰富的处世哲学,至今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儒家历来注重诚信,认为诚信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是社会秩序稳定的保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贸易活动日益频繁,利益追求最大化导致人们价值观发生变化,一些人集体主义思想淡薄,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不断滋生,诚信缺失成为不可忽视的负面道德现象。

——王艳波《儒家诚信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儒家诚信观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诚信观念的“文化因子”,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诚信观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表是《水浒传》部分引文

引文出处
嘉佑三年瘟疫转盛。仁宗天子闻知,龙体不安,复会百官计议。向那班部中,有一大臣越班启奏。天子看时,乃是参知政事范仲淹(989﹣1052年)。《水浒传》楔子
(宋江)清晨醒来较早,出来街上从县前过时看到了一盏明灯,仔细一看是卖汤药的王公来到县前赶早市,宋江撒谎道:“便是夜来酒醉错听更鼓”。《水浒传》第二十回
卢员外攻打东昌府,因遇没羽箭张清,吃了败仗。宋江前去助战,被张清用石子打中一十五员大将。《水浒传》第七十回
燕青和李逵入东京城看灯,两个手厮挽着,正投桑家瓦来。来到瓦子前……李逵定要入去。《水浒传》第一百一十回

材料二:中国自汉武帝开始启用年号,并以年号纪年,此后皇帝即位都要改变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改元,如汉武帝改过十一次年号,唐高宗用过十四个年号。1056年9月,宋仁宗废止了使用两年的年号“至和”,启用第九个年号“嘉祐”,直至嘉祐八年宋仁宗病逝。

——据《中国历代帝王世系与年号总表》

材料三:东昌府,元东昌路,直隶中书省,洪武初为府。领州三,县十五。东距布政司二百九十里。

——据《明史地理志》卷四十八


(1)从材料一中任意提取两条历史信息加以阐释。
(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水浒传》引文中的两处错误,并评析《水浒传》的史料价值。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名旉,字元化,汉末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医学家,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行医足迹遍及安徽、山东、河南、江苏等地少时曾在外游学,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华佗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此外,他还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在华佗多年的医疗实践中,非常善于区分不同病情和脏腑病位,对症施治。一日,有军吏二人,俱身热头痛,症状相同,但华佗的处方,却大不一样,一用发汗药,一用泻下药,二人颇感奇怪,但服药后均告痊愈。原来华佗诊视后,已知一为表证(症),用发汗法可解;一为里热证(症),非泻下难于为治。华佗在医疗体育方面也有着重要贡献,华佗创编了一种锻炼方法,叫做“五禽戏”,一叫虎戏,二叫鹿戏,三叫熊戏,四叫猿戏,五叫鸟戏。黄疸病流传较广时,华佗花了三年时间对茵陈蒿的药效作了反复试验,决定用春三月的茵陈蒿嫩叶施治,救治了许多病人。

——据360百科


(1)据材料概括华佗的贡献。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华佗取得成就的原因。
2020-06-20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津中学、实验中学等七校2020届高三6月联考(三诊)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意义的国际法起源于欧洲。1839年,林则徐组织人员翻译《国际法》部分内容,成了中国真正接触西方国际法的发端。1874年台湾琉球漂民案,代表着国际法在中国运用的萌芽期。中法战争期间,上自总理衙门和军机大臣,下至各省督抚、御史、道员,还有活跃在报刊舆论中的知识分子,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到以公法为武器的外交评论中。即便如此,清政府却对国际法采取本土化的理解和应对,依照中国情境和自身利益加以采择。19世纪80至90年代,国际法引导并融入宗藩体系的自适性调整当中……1902年中美商约谈判中,国际法被清政府自觉地运用于商约谈判。

——摘编自张卫明《晚清中国对国际法的运用》

材料二   西方国际法学说叙事模式的最近一次变化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自由”国家与“专制”国家二元对立的思维。这就使得走出国际法学说的西方中心主义成为二战后国际关系史中的一条未绝的主线。……七十年来,中国以实际行动在国际法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如中国的条约实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缔约5300余项,主要为涉及国家关系的政治性条约。1979—1990年,中国缔结的国际公约涉及经济、劳工、海事、民航、外空、核能等多方面。1990年,中国制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1990年至今,中国共加入300余项多边公约,缔结1.7万余项双边条约,上至外空,下达洋底,大到维护和平,小到保护稀有物种;服务对象也从国家扩展到普通公民。中国全面参与各项重要条约谈判并发挥建设性作用。

——摘编自贾桂德《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中国的国际法实践和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中国运用国际法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在国际法实践中的发展并阐释其对战后国际法学说走出西方中心主义做出的贡献。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晚清汉口市政发展是近代汉口城市史的重要内容之一。19 世纪90年代湖北新政之前,汉口市政观念传统,体制陈旧,举措保守,市政规划欠缺,各级地方政府缺少发展城市经济的主动意识和开拓精神,体现了以控制维系城市社会安全与稳定为主旨的传统市政的特点,远远不能满足城市社会日益发展的需要。相比之下,湖北新政时期的汉口官办市政则是一种新型官办市政,以张之洞为代表的历任湖广总督采取多方举措积极开展汉口市政建设,他们十分关注商业重镇汉口的发展,大力开展市政建设, 积极加强市改管理,汉口市政变革在体制上因之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湖北省府在主导汉口市政改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汉口市政的整体布局:学习西方城市管理的先进办法,以警察制取代保甲制。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的市政理念,市政体制以及具体的市政举措,成为湖北地方政府革新汉口市政的重要内容。

——摘编自罗威廉 (美)《汉口: 一个中国的城市冲突和社区(1796-1895) 》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湖北新政时期汉口官办市政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湖北新政时期汉口官办市政改革的主要特点。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尽管历次朝代更迭都会出现土地及民心层面的天下分裂,但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

——摘编自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

材料二     1924年11月,孙中山在日本的演说《中国内乱之原因》中说:“说到和平统一,是我在数年前发起的主张。不过那些军阀都不赞成,所以总是不能实行这种主张。这次我到北方去,能够做成和平统一,也未可知。不过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孙中山始终把武装斗争视为达到国家统一应采取的主要方式。为实现国家统一,孙中山一生都在不断与各派势力作斗争。在坚持武力统一的同时,孙中山从未放弃过和平统一的努力。

——摘编自王建《论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此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实践其思想的表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庄周(公元前369-前286)他说墨子及其弟子仿效夏禹,穿着用兽皮和粗布制成的衣服,穿木屐草鞋,日夜不停地劳作,以自苦作为行为的准则,以致“腓无,胫无毛。”具有高尚人格和忘我的献身精神。庄子曰:“乱之上也,治之下也。虽然,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

——《庄子·天下》

材料荀况(约公元前313-前238)时,“礼乐灭息,圣人隐伏墨术行”。荀子认为墨子之言“足以欺惑愚众”。荀子从维护西周以来形成的血缘宗法等级制的基本立场出发,主要分析、批判了墨子的节用、节葬、非乐、兼爱等观点,针锋相对地提出,当时天下的灾祸是由社会的混乱造成的,而引起社会混乱的原因恰恰不是统治者的奢移浪费和不能做到“兼爱”,而是礼乐等级制度的破坏。

——《荀子·成相》

(1)结合材料指出庄周和荀子对墨子思想所持态度的不同?并结合所学分析荀子观点产生的原因。

(2)你怎样看待墨家理论?

2018-04-2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津巴县长寿等七校联盟2017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20世纪60年代中期兴起于美国的计量史学是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历史事实、实现对历史变化、发展及运行规律的分析研究。阅读英、美、中三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1900年)图,完成下列要求。

1750(%)1830(%)1860(%)1900(%)
英国1.99.519.918.5
美国——2.47.223.6
中国32.829.819.76.2

根据上表提取两条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

2018-04-2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津巴县长寿等七校联盟2017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联考历史试题

10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普金:“当苏联意识到自己正独自面对纳粹德国时,苏联不希望两国爆发直接的冲突,于是就诞生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普京强调:由英、法、德、意四国在1938年签订的《慕尼黑协定》使得成立一个反纳粹同盟的计划破产,这致使苏联被迫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默克尔回应:条约非法,作为合约签署的另一方,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周日谴责了这份包含秘密瓜分波兰和把波罗的海诸国划拨给苏联的秘密协定,同时坦诚德国在二战历史问题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默克尔说:“在我个人看来,除非你了解《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的那些秘密条款,否则你很难理解为什么会签订这份条约。”“就这个观点来说,我认为这个条约是不正确的,它建立于一个非法的基础之上。”

(注)在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之后的第一天默克尔访问了莫斯科,与普金就二战历史问题交换意见,影射俄罗斯占领克里米亚。并和普京一道为无名二战英雄纪念碑敬献了花圈。

——外媒:普京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进行辩解

(1)根据普金总统的谈话指出苏联二战前对德态度发生了怎样变化?分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中默克尔说“条约非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默克尔这时讨论这一历史问题有什么“潜台词”?你怎么看待默克尔向无名英雄纪念碑敬献了花圈的举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