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伦敦兴起于罗马帝国统治时期,其港口枢纽位置具备贸易优势,吸引大量外国商人汇聚于此。18世纪,伦敦从事航运业及其附属行业的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25%。1800年,伦敦城市人口达100万,站在世界城市化的潮头。一直到1851年,伦敦仍是英国最大的工业城市。1861年,伦敦第三产业就业人口的占比达61%,成为真正的服务经济主导的城市。19世纪70年代,伦敦为世界大部分地区提供资本、信贷、保险和航运服务,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进入20世纪以来,伦敦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受到纽约、东京等城市的不断挑战。

——摘编自邓智团《伦敦全球城市发展研究》

材料二   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英法美在此设租界。19世纪6090年代,中国第一家煤气厂、最早电力厂在上海成立,电话、电报相继出现。1911年,外资在华开办企业数,上海占45%。1914-1918年间,上海棉纺织、面粉、化妆品等工业发展迅速。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多集中在上海。1929年,上海开辟联结国内各大埠的航空线路。20世纪30年代,上海是中国最主要银行的总部所在地成为中国乃至远东的金融中心。1935年,非上海籍人口占上海总人口的80%以上。1940年,上海埠际贸易值占全国的88%。近代上海人民先后进行了五卅运动、“八一三”抗战、反饥饿反内战等斗争。

——摘编自张仲礼《近代上海城市研究(1840-1949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世纪以来伦敦在不同时期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上海城市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价。
2024-08-2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书·地理志》为地理总志记载风俗的滥觞,展现了先秦以来绚丽多采的风俗地域差异,可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西汉后期起,移风易俗的过程次第展开。至东汉后期,地域差异已经相当程度地减弱,中原地区的风俗渐渐趋向一致,南方蛮夷则渐次向华风演变,表现出近似于“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面貌。

——摘编自周振鹤《两汉风俗区划的变迁》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汉时期风俗变迁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024-08-29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海神妈祖信仰起源于福建莆田湄洲岛,自北宋肇始至今已逾千年。明清以降,妈祖信仰在湖北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见如表)。

湖北境内部分妈祖宫庙

地点名称修建者修建、重建时间
黄州府麻城天后宫福建商人明清时期
安陆府钟祥天后宫
(又称福建会馆)
福建商人乾隆三十五(1770年)
汉阳府孝感福建会馆福建商人咸丰、同治年间翻建扩大
施南府恩施城天后宫
(又称广福会馆)
福建商人与移民至迟同治七年(1868年)已建
荆州府石首县城天后宫福建人至迟光绪六年(1880年)已建

——摘编自庄美莲《明清时期妈祖信仰在湖北地区的传播》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明清时期妈祖信仰在湖北发展较快的背景。
2024-08-2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朝时期,北京城乡居民主要依靠近郊山林的树木、柴草等获得燃料。永乐年间营建都城以后,伐薪烧炭日盛,有的外围山区植被“数百里外林麓都尽”。嘉靖年间,政府放宽了包括居庸关、门头沟范围内的西山煤矿和外围省份煤炭的开采管控,煤炭通过市场广泛进入家庭和生产领域,形成了“煤市街”。清朝初年,随着政局稳定和人口增长,政府采取了鼓励措施,改善开采条件、扩大开采规模,同时平抑煤炭价格,煤炭成为北京居于首位的能源类型。

——摘编自王伟《北京能源发展报告》等

材料二   16世纪以来,伦敦传统燃料短缺,城市居民、手工作坊转而使用煤炭。1578年,威斯敏斯特宫附近释放的煤烟惹怒了女王,女王禁止此地附近的作坊使用煤炭。一部1623年颁布的法案还严禁伦敦桥附近及靠近主教门的作坊燃烧煤炭。1690-1696年,随着手工行业的迅速发展,作坊主、商人、居民等屡次就煤炭的使用和减少税收等问题向议会请愿,并最终获得议会的批准。此后,酿酒、印染、蒸馏、制糖、玻璃制造、铸造和冶铁等行业构成工业燃煤消费的主体,伦敦成为轻工业作坊集中地。大规模的生产进一步推动了机械化发展,伦敦最早装置了纽考门蒸汽机。18世纪初期,伦敦市区外陆,境污染已现端倪,人们笼罩在烟雾中。

——摘编自高麦爱《燃煤使用与伦敦雾形成的历史渊源探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煤炭成为北京主要能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6-18世纪伦敦能源转型过程的特点及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能源开发与利用中获得的启示。
2024-08-29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24年,国家文物局发布了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考古最新成果。

一号沉船遗址遗物包括并不限于陶器、瓷器、铜器、铁器、竹木器等,数量超10万件。三个阶段调查共提取出水青花、青釉、白釉、珐华等瓷器,酱釉陶器、铜钱等文物890套。其中,部分瓷器外底有“福”、“正”.“太平”“吴文自造”等字样。

相关专家通过器形、装饰纹样对比分析一号沉船遗址的青花瓷器与福建老牛礁管明代中期沉船的同类器物相近,推断其年代为明正德年间;二号沉船遗址青花瓷器装饰的仙人乘槎纹样具有典型的明弘治年间特征。

——摘编自赵晓霞《实证中国先民开发利用南海历史事实》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海西北陆坡沉船考古发现的史料价值并指出文物鉴定的方法。
2024-08-29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主要在做两件事:一是中国社会的全面近代化,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这是世界各国均要行走的历程,向外部世界学习则是后进国家的必经之路;二是争取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平等地位,中国在原有的地区注国际体系中占有中心地位,近代以来逐渐沦落为一个失去诸多主权的弱国,中国要努力恢复平等地位,这一过程并非每个国家所必经的。这两件事中,本应以第一件事为根本,为要务,但在近代中国(也不限于中国,若干后进国家也经历了这一过程),这两件事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第二件事则成为第一件事的前提条件,不解决好第二件事,第一件事就无法做好。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努力去做第二件事竟成为历史发展主线争取国家的独立平等被置于比兼取社会发展更为优先的地位。

——摘编自王建朗等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从材料中提炼近代中国发展的主要线索,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不解决好第二件事,第一件事就无从做好”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晏子春秋》一书出土于西汉前期的墓葬,书中有“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人是齐景公的臣子,勇武骄横,齐相晏婴想要除去这三人,便请景公将两个桃子赐予他们,让其论功取桃,结果三人都弃桃自杀。

春秋之后关于二桃杀三士的故事鲜有资料记载,及至汉代,出现了很多与二桃杀三士故事相关的石刻画像,从石刻画像出现的地域来看,二桃杀三士故事在当时已广泛流传。李白等唐宋文人多有诗词借用此典故,并对三士抱有同情。

明代冯梦龙《喻世明言》中的《晏平仲二桃杀三士》,详细叙述了三士因何被齐景公重用赏赐,以及三士因不通文墨、不知礼让,在朝廷横行霸道,视君臣如草木,齐景公每次在殿上看到他们,如芒刺在背,并添加了“晏子使楚”“楚王朝齐”等情节。

清人蔡元放改编冯梦龙的《新列国志》为《东周列国志》,其中也有二桃杀三士的故事。该文本中三士因勇功获得齐景公的赏识,虽粗疏无礼,但齐景公仍十分惜才,不以为意。齐景公为嘉奖三士的英勇,封三士为“五乘之宾”。但齐相晏子认为三士“异日声势相倚,为国家之患”,后设计以桃使得三士自刎而亡,景公最后厚葬了三士。

——摘编自曲晶《二桃杀三士故事的文本演变及文化意蕴》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二桃杀三士”故事的史学价值,并说明理由。
2024-08-19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冲刺模拟(一)历史试题(福建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意大利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拍摄的电影《末代皇帝》中有一情节:已退位的末代皇帝溥仪第一辆自行车是他的外教庄士敦带来的。对此有人质疑,理由是溥仪回忆录《我的前半生》和庄士敦回忆录《紫禁城的黄昏》均无关于此事的记载。

回忆录《末代国舅澄清的两件史实》记载:“我(国舅润麒)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我们家里的第一辆自行车,是我妈妈弄来的。自己有了好玩的新鲜玩意儿,总忘不了同样贪玩的皇帝姐夫。于是我把自己家的这辆自行车骑进了紫禁城。”又有回忆录《晚清宫廷生活见闻》记载:1922年溥仪大婚前夕“我(溥仪堂弟溥佳)送溥仪的礼物是一辆自行车,因他从未骑过自行车,看了十分高兴,就开始练习起来。”

(1)根据材料,判断谁是第一个赠送自行车给溥仪的人并简要说明理由。
(2)在探究历史问题时,如何看待“回忆录”的史料价值?
2024-08-08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下学期适应性练习(三)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1500-1917年,是近代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时期。欧洲近代理论科学是以天文学革命为开端的,之后物理学、数学、化学等相继创立;在技术进步方面,两次工业革命期间的科技发明则使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而同一时期的中国科技状况,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曾提出这样的疑问:“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此即“李约瑟难题”。

公元1917-1990年,是世界科技有史以来发展速度最快的阶段。20世纪上半期,许多国家为应对战争成立了专门的科技研究部门,集中人力、物力,提高本国的技术攻关能力;同时,专利制度成为世界主流的科技制度,其国际化的趋向也愈发明显。同一时期,中国科技则在不断的时局变动中艰难发展。

——摘编自毛克盾《中西方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比研究》

材料二   下表是1980年代以来发明者向各所在国申请的发明专利数量排名

时间国家排名(前5名)时间国家排名(前5名)
1980年日本   苏联   美国   德国   英国2005年日本   美国   中国   韩国   德国
1985年日本   苏联   美国   德国   英国2010年美国   中国   日本   韩国   德国
1990年日本   美国   苏联   德国   加拿大2015年中国   美国   日本   韩国   德国
1995年日本   美国   韩国   德国   加拿大2020年中国   美国   日本   韩国   德国
2000年日本   美国   韩国   德国   中国

另,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2020年尽管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全球巨大的人员和经济损失,但国际专利申请量仍继续增长,并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申请量同比增长16.1%,继续保持国际专利申请量最多的好成绩。据“中国经济网”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从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关系方面解释“李约瑟难题”的历史含义。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在世界三次技术革命中的科技发展基本状况,并据此简析其历史启示。
2024-08-08更新 | 3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下学期适应性练习(三)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601214日。联合国大会通过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Resolution 1514XV),即第1514号决议《关于准许殖民地国家及民族独立之宣言》(Declaration on the Granting of Independence to Colonial Countries and Peoples)。问题由此出现。在当时联合国的殖民地名单中,香港、澳门被归类其中。

197238日,中方驻联合国大使黄华就致信联合国非殖化特别委员会,表明了中方立场。黄华在信中说: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完全是中国主权事务,联合国无权讨论。中方反对将香港、澳门列入《关于准许殖民地国家及民族独立之宣言》“殖民地名单”,要求联合国即刻从各类文件中删除。中方的立场无疑得到了联合国的正视,得到了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同年,联合国大会以99票赞成、5票反对,大比数通过第2908号决议,将香港和澳门从联合国的殖民地名单中剔除。

——摘编自人民网《范徐丽泰:“香港从不是殖民地”进课本,是对西方长期渗透的拨乱反正》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方致信联合国非殖化特别委员会时间为1972年的原因,并分析为什么“香港和澳门不是殖民地,也不能是殖民地”。
2024-07-0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Z&W联盟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