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苏联趁美国陷入越南战争之机,向埃及提供资金和军事物资,还向叙利亚、伊位克派遣了军事顾问。美国则向以色列运交了新式坦克和飞机,从空军现役部队中抽调1000名所谓“志愿人员“充实以色列空军。美国总统约翰逊和以色列人都承认,“六·五”战争的计划早在美国国防部制定好了。1967年5月26日,美国将以色列捏造的埃及将发动进攻的假情报转告苏联。苏联闻讯十分惊慌,劝告纳赛尔不要“先开第一枪”。埃及则在苏联的奉劝中陷入了麻痹。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向埃及、叙利亚、约旦等阿拉伯国家发动了突然袭击,占领西奈半岛、戈兰高地和约旦河西岸的全部土地,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苏联在整个战争中袖手旁观,美国直接支援了以色列的行动。6月6日,美苏代表联合炮制出一项要阿以双方立即停火的决议草案,当晚安理会通过。8日,以色列宣布接受停火。在苏联的诱迫下,埃及和叙利亚也接受了停火。

——摘自孙吴《历次中东战争与大国关系述评》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60年代美苏冷战的特点。

(2)据材料概括美国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的作用。

2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6年2月,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认为,苏联的国内制度、意识形态和历史传统决定了它必然要谋求无限制的向外扩张,美国必须也能依靠实力来抵制苏联的扩张。9月,苏联驻美国大使维诺科夫给苏联代表团的秘密报告,断定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特征是“谋求世界霸权”,并将“苏联视为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主要障碍”。伴随各自大战略,两国对外政策都发生了转向。1949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出台第68号文件,认为苏联奉行全球侵略与扩张政策,决定与之进行全球对抗。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政府认为国安会第68号文件对苏联意图的判断得到证实,于是全面卷入朝鲜战争。

——摘编自徐蓝《国家大战略与对外政策调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乔治·凯南与维诺科夫所做的相同判断,并说明这一判断的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朝鲜战争对当时世界局势的影响。

2018-02-20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综合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

3 . 【历史上重大改革】

材料:华侨问题在整个晚清时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代中国海外移民激增,华侨问题,即华侨在国外遭受压迫、虐待和种族歧视的问题由此产生。清政府最初对此总体漠视。李鸿章在办理洋务和处理外交问题上,逐渐认识到海外华人仍是清政府的臣民,要用国家力量来保护他们在海外的人身和财产利益。针对秘鲁虐待华工问题,他派客闳赴秘调查华工受迫害详情,迫使秘鲁承诺“将以前苛待华工弊端尽行革除”。同治九年,他建议政府,“商民往日本长崎岛贸迁寄居者络绎不绝……应派大员长驻该国京师,或委员近驻长崎,兼充各港领事……管束我国商民,籍探日本动静,似于大局有裨”。光绪二十二年(1896)已是古稀老人的李鸿章到达美国,受到当地华侨的热烈欢迎,他向华商代表询问华侨境况,向美国媒体表明中国反对美国《排华法案》的立场。李鸿章积极支持华侨中的富商们回国创办诸类企业。此外他还笼络海外华商赈济国内灾情和缓解财政压力。他积极推动清政府设立领事制度,派驻使臣;调集舰队出洋访问华侨聚居地;授华侨以官爵,提高其政治地位。这些措施很快吸引了华侨们的爱国热情,他们开始关注祖国,回国开办了很多企业。海外华侨与祖国的命运已经紧紧地联在一起。

——摘编自金蓓《李鸿章护侨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李鸿章护侨思想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鸿章推动政府制定护侨措施的意义。

简答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汤显祖(1550~1616),江西临川人,明代杰出的戏曲家、文学家。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以善属文闻名乡里。因不肯攀附权势,三十几岁才中进士。当时经济繁荣,大量有地位的文人参与传奇戏曲的创作,这样的文化氛围唤起了他戏剧创作的兴趣。在南京任职期间开始进行戏剧创作,早期作品《紫箫记》便创作于此时。官场生活并未改变他清傲率直的性格。他仗义执言揭露弊政,结果被贬边远地区。因始终无法适应官场黑暗,1598年汤显祖辞官归乡。辞官后,对于政治的厌恶与理想生活的追求,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他让自己在理想的梦境中批判现实,先后完成了《牡丹亭记》《南柯梦》《邯郸梦》等广受欢迎的作品。《牡丹亭记》中,主人公社丽娘和柳梦梅不仅以自己的爱情冲破生死界限,而且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自己做主结为夫妻。《南柯梦》中,主人公淳于芬酒醉后梦入蚂蚁国被招为附马,后任南柯太守,政绩卓著。公主死后,召还宫中,权倾一时,淫乱无度,终于被逐。这些作品“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充分体现了汤显祖“以情格理”的观念。汤显祖的戏曲作品对后世影响巨大,在戏曲舞台上长演不衰。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汤显祖戏曲创作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汤显祖戏曲创作的历史背景。

5 . 阅读以下材料,从中提取两项有关汉、唐时期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唐朝灌溉工程数量简表》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毫无法律根据而征收吨税和磅税……(27)肥皂、食盐、酒、皮革、煤以及类此的一切最通用和最必需的物品的专卖。……(120)比一切东西更有利的莫如挖掉那些罪恶的根源,那就是不经国会同意,而妄以国王陛下名义,向人民征税或征收其财产税的专断权力;如今,已由两院断定并以国会的一项法案,宣布这样权力是违犯法律的。

——《大抗议书》

材料二《权利法案》本身并没有多少新的内容,它的一些基本条款在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1628年的《权利请愿书》、1641年的《大抗议书》和1679年的《人身保护法》中已经提了出来。它的重要意义在于把英国议会和人民一再争取和重申的原则再一次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王章辉《英国文化与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抗议书》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台的政治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权利法案》与《大抗议书》的关系。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民主政治实践的特点。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材料二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

简答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削平三藩,巩固统一;统一台湾,开府设县;抵御外侵,缔结条约;重农治河,兴修水利;亲征朔漠,善治蒙古;移天缩地,兴修园林;兴文重教,编撰典籍;吸纳西学,学习科技。
——阎崇年评康熙的功绩
材料二 “这是一位同亚历山大和凯撒一样的天才人物,长于指挥军队,……竟还有立法家们具有的才能……。”“几年之后,这位伟人,聪明的人物疯狂了……使得一百万人的生命毁灭在战场上,激起整个欧洲来反对法国……二十年胜利果实被剥夺一空。”
——梯也尔《执政府和帝国的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列举康熙帝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方面所做的突出贡献。《清史稿》认为(康熙年间)“天下和乐,克致太平”。结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你怎样理解此时的“天下太平”?
(2)梯也尔所言“二十年胜利果实被剥夺一空”是否符合史实?为什么?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一个国家伟大的领袖应具备哪些优秀素质?
2016-11-18更新 | 3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福建厦门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9 . 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借鉴与碰撞是影响历史发展变迁的重要因素。
材料一

图一是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雕版印刷广告。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平面印刷广告,印刷于北宋时期。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绕,请记白”。
图二是《眼药酸》图。是南宋时为了宣传杂剧“眼药酸”而画的。两个穿戏装的演员,一人用手指着右眼,示意有眼病,另一人则背着布袋,袋上画着许多眼睛,扮眼科医生形象,手拿一瓶眼药酸,请有眼病的演员使用。
(1)宋代济南商标和眼药酸广告的出现,说明了当时哪些社会状况?图一中反映的印刷技术后来又有什么新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它给欧洲文明进程带来了什么影响?
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之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开始了不断地交汇、碰撞的过程。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中西文明碰撞给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材料二

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
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复兴之路》解说词
(3)图三反映出当时中国实行什么对外政策?该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材料三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
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他们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主义宣言》第十八页逐字逐句抄来的!……”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国政策各自遭到国内一部分人反对的原因?并指出两种政策的相同点。
材料四 中国广东商人徐荣村得知英国伦敦要举办世博会的消息,快速将自己经营的“荣记潮丝”装成12捆,紧急托运往英国。徐荣村成为参加世博中国第一人。清政府正式派官员和商人携物出洋赴赛,始自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注:1873年维也纳博览会上,有记载当时任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曾派了名叫包腊的英国人代表中国参会)。据《清末商品赛会活动评述》记载:这届世博会大清国的展品“物件悉遵华式,专为手工制造,无一借助机器”, “以丝、茶、瓷器、绸货、景泰器,在各国中推为第一。”在世博会走过半个多世纪后,1905年,清政府正式颁布了《出洋赛会通行章程》二十条,把参加世博会的“主权”从海关手中收了回来。
1982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美国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市举行的“能源”专业世博会上,中国贸促会首次代表国家组织中国馆参加。此后,历届世博会的组织者都邀请我国参加。
2002年12月3日,国际展览局第132次代表大会作出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决定:中国上海成为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地。
——以上材料均根据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有关知识整理
(5)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参加世博会的历程有哪些变化。2002年中国申办上海世博会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016-11-18更新 | 90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福建厦门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了国王。……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把他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正像争论上帝能作什么是无神论和渎神一样,作为一个臣民去争论国王能做什么,或者国王不能做这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
——詹姆士·斯图亚特《神权》(1603年)
材料二 美国的《独立宣言》写道:“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基本思想是什么?这种思想倾向在英国哪一重要文献颁布后被打破?
(2)材料二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基本思想观点?根据史实说明上述两种思想对其所处时代的影响。
2010-06-02更新 | 3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福建厦门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