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安德森说,“……前现代的帝国与王国竞能够轻易地维系他们对极度多样而异质并且经常是居住在不相连的领土上的臣民的长期统治。”各地人民效忠的通常不是一个现实国家,而是经由文字和经典从古代继承下来且已沉淀力集体无意识的伦常制度,它维系着一个抽象的国家观点。……交通落后成倍放大了国土的距离。当时中国国土面积比整个欧洲还大,路上走一年半载,未必能从京城到达最偏远的边疆,更别说全国的有效管理了。

——程巍《清末电报网与国家统一》

材料二   秦王朝将中央政府统一规划的交通建设视为执政要务之一、除了“决通川防,夷去险阻”之外,还由中央直接主持,“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昊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汉书·贾山传》)。……政务军务紧急时,还可以通过驿传系统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赵充国自金城申请军事计划至汉宣帝批复后颁下,往返不过7天,驿递行速达到每天400公里以上。

——王子今《古代交通与秦汉文明》

材料三   191954日的北京学生运动能立即席卷全国,……与电报快捷传递消息和社会动员的功能密不可分。电报,其重要性在于,在交通系统远不足以把全国连为一体时,……电报系统至少可把全国连为一个时间共同体,这是后来全国同步的社会和思想运动的技术基础,而这样的全国运动训练了国民的现代国家共同体意识。

——程巍《清末电报网与国家统一》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安德森认为中国是“抽象的国家”的理由。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汉王朝加强对“抽象的国家”控制的措施。
(2)近代中国人自办电报始于何时何地?根据材料二、三、与古代“驿骑传递”相比,近代电信技术有哪些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在我国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024-04-07更新 | 48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经过数十年的酝酿和三年的启动准备,140亿欧元的纸币和500亿欧元的硬币在200211日投放市场,进入流通领域,从而使欧元成为欧元区12个成员国(奥地利、比利时、德国、希腊、法国、芬兰、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的共同支付货币,这是继二战后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全球头号货币以来国际金融领域的一个重大事件。

材料二   在欧洲建设的过程中,有人曾把欧洲建设比做一个“三级火箭”:第一级是关税同盟,第二级是经济货币联盟,第三级是政治同盟。因此,欧洲建设的最终目标绝不仅仅是要统一货币,而是要向更好的政治联合方向迈进。欧元将增强欧洲人的欧洲意识,成为欧洲实现政治一体化的催化剂。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欧元诞生的时间和发行欧元的组织的名称。
(2)阅读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元产生的背景。
(3)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元的出现对欧洲的影响。
2024-04-03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八中2007-200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比项葡属印度“葡萄牙锁链”(16世纪)东印度公司(英属东印度公司、荷属东印度公司)(18世纪)
贸易特权名义上王室垄断派船到印度洋的权限,实际上,贵族和商人也可参与英女王颁发特许状,得到东印度贸易的垄断权。荷兰共和国政府颁发特许状,垄断东印度经由好望角的贸易
贸易方式合法贸易、走私贸易(官员染指)英属东印度公司以出售股份的方式大范围筹集资金,航海结束后按照出资比例返还本金和利润。荷属东印度公司筹集长达十年的投资
对印度的维持与运营颁发通行证、缴纳税款荷兰东印度公司通过火炮攻占、派兵讨伐、屠杀土著、建立商馆等方式维持运营。1623年在安汶岛屠杀英属东印度公司商馆馆员等。从英属东印度公司手中夺取巴达维亚。从葡萄牙手中夺得了马六甲
货物种类胡椒、象牙等生丝、瓷器、茶叶、棉纺织品、香料等

——摘编自羽田正《东印度公司与亚洲之海》

(1)根据材料,概述与“葡萄牙锁链”相比,英属东印度公司的经营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东印度公司的活动。
4 . 【教化与国家治理】

材料一   私学除有与官学相同的教化形式外,由于它本身的一些特征,更多地表现为潜移默化的影响。秦禁私学是教育史上的倒退,而汉朝官、私教育结合的方式无疑是统治术上的智慧。史料中也常见私学的老师、勤学修身的士人、居住于乡间的旧吏、以及游侠、豪强、宗族长老等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乡民,这胜过形式意义上的教令和劝说,而且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乡民,势必固化为乡民内在的理念。在汉代,地方官吏的示范也起了不可忽略的作用。据《后汉书·李膺传》说李膺“出补蜀郡太守,修庠序,设条教,明法令,思成并行,蜀之珍玩不入于门,益州纪其政化”。

——摘编自王育《秦汉乡里教化研究》

材料二   中国古代教化的客观有效性是十分明显的,起到了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为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民族性格的生长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传统社会发展的后期,占主导地位的小农经济和在此基础上的教化活动成为了固化社会发展的障碍,导致社会发展滞后。古代的教化只有教化主体的主导性而无教化对象的主体性,教化对象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或者干脆就是怀着功利的目的,形成了对人的普遍压抑,不利于社会的革新、思想的进步,从整体上有碍于中国社会前进的步伐另外,古代教化之下的人们普遍“重德性,轻知性”,从历史经验来看,这也不符合科学精神发展的要求。

——摘编自王永祥《中国古代教化方式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乡里教化的主要形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教化的价值与局限性。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成为近代中国的思想主流,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再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学习内容不断变化。

材料二   剑桥大学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政府非常果断地制定了战略战术,应对非常高效,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体制的优势,“中国做得不错”已成广泛共识!

习近平指出: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西学东渐一百多年后,中国已然反超西方,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焕发出制度上的勃勃生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分别学习了哪些东西?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是什么?
(2)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围绕“中国与世界”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论述。 (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2-01-0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度尾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中国的商业发展进入到一个高峰阶段,以地缘或血缘为纽带的商业群体开始出现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在对外贸易方面,则集中体现在一南一北两个口岸……如果说        是清政府允许进行对外贸易的唯一开放口岸,那么在中国的北方边境上与其遥相对应的恰克图,则是以        为代表的中国商人(以经营茶叶,铜材为主)在和俄罗斯商人进行“自由,免税”贸易。

——摘自成艳萍:《经济一体化视角下的明清晋商——以中俄恰克图茶叶贸易及其结算方式为例》

材料二   18世纪后半叶,饮茶在俄国普及,茶叶输出迅速增长。闽茶经汉口北上至河北张家口,经库伦(今乌兰巴托)至恰克图后由俄商贩运至俄国内地,行程近10000里,历时近半年,这一贸易路线被称为“万里茶道”。……1853年,中国产茶省区的通路为起义军占领,茶路受阻导致闽茶价格上涨。部分商人将较为便宜的两湖(湖南湖北)茶掺入闽茶贩运至恰克图。出乎意料的是,两湖茶非常适合俄国人的口味。……将汉口茶叶利用长江内河、中国东部沿海运输至天津再陆路运至恰克图,或者运往俄国东部港口海参崴再使用铁路运输至欧俄。苏伊士运河开通后,俄商与英商开展正面运输竞争,从汉口直接运输茶叶至欧俄黑海口岸敖德萨。……到1894年汉口直接装运出口的茶叶为14.7万担,其中俄商占输出总数的85%。

——摘自宋时磊、刘再起《晚清中俄茶叶贸易路线变迁考——以汉口为中心的考察》


请回答:
(1)请填写材料一中的两处        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19世纪中俄茶叶贸易变迁的特点。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影响茶叶贸易的因素。
(4)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个因素进行解释。
2021-12-1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长安示意图》


材料二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唐】李白《少年行》金光门

材料三   每日交五更……诸趋朝、入市之人闻此而起.诸门桥市井已开……酒店多点灯烛沽卖,每分不过二十文,并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

材料四   “唯汴水横亘中国(指东京城……首承大河(今黄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

——【元】脱脱等《宋史.河渠志》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唐都长安城市特点,分析其原因。
(2)综合以上材料,北宋与唐代相比,经济领域达到哪些新高度?从都城的角度简要分析。
2021-11-25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周培源,1902年出生于江苏宜兴。1924年,周培源被清华大学派送去美国继续完成大学课程,并于1928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及最高荣誉奖。二战结束后,在美国海军部任职的周培源因不愿加入美国国籍,返回清华大学任教。1952年,周培源专任北京大学教授,此后还担任校长。他将自己大部分的精力献给了力学和理论物理学中两个十分困难的领域——湍流理论和广义相对论,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数十年来,他培养了几代力学和物理学的知名学者,还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力学专业。从1974年起,他排除重重困难,组织人力和物力,支持以王选为首的研制组研制计算机激光汉字照排系统并获得成功,使我国印刷业产生革命性变化。他数十次代表科技界出席国际会议,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尊敬与爱戴。

——摘编自李青元《中国科学家颂——献给未来的科学家》


(1)根据材料,概括周培源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培源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9 . 秦汉以来,皇权专制和中央集权共同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基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至高无上的皇权专制不仅是秦汉以来政治制度的核心,而且也是维护“家天下”的重要保障。在强化皇权专制的过程中,贯穿的一条主线就是中枢权力机构中,宰相权力的不断弱化直至废除丞相制。同时,皇权专制政体所实行的是“人治”,政府机构因人而设、因事而立,也因人而废、因事而除,机构本身往往缺乏法律上的地位,它的功能可以随意予夺。秦汉以来的中国古代历史中,皇帝往往利用身边亲近信任的人,以内侍、贵戚来监督权重大臣,这是以皇帝为核心控制权力的一贯做法。由君主私臣演变为正式的政务官,由对君主的生活照顾演变为执章部分国政,由内廷供奉待诏演变为执掌机密,正是循着这样的规律发展的。在皇权专制下存在着“同床、在旁、父兄、养殃、民萌、威强、四方”等各种政治势力,其间关系复杂、纵横捭阖,历代皇帝似乎都非常善于利用和制造他们之间的矛盾,形成以君主为核心,以宫(朝廷)省(地方)制度为依托,以伦常纲纪、等级区别为要挟的,驯服于皇权的文武官僚集团。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二   自秦朝中央集权体制建立以来,地方主要官员多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免,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如果说秦朝只是郡守和县令由皇帝和中央政府任命的话,至唐宋时期,“海内一命之官并处于朝廷”,地方州县长官甚至其部属均由中央分发……为防止地方权力坐大,汉代通过“推恩令”,使地方诸侯失去了地方治权;宋代通过“制钱谷”,控制了地方财权;明初通过“三司”分治,削弱了地方行省的实力……秦朝的御史府、汉代的十三州刺史、北宋的监司和通判、明朝的提刑按察使司等,均是代表中央政府负责监察地方的官员,发挥着“以小驭大,以卑监尊”的功效……地方政权的划界,就演变趋势而言,也越来越淡化山川形便,究其原因在于若地方政区地形过于险峻,易守难攻,易形成割据势力。

——摘编自丁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两大基本关系的剖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以来加强皇权专制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汉以来强化中央集权的主要途径有哪些?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皇权专制和中央集权两者之间的关系。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苏报》案发生后,上海革命人士四处流散,革命形势一度受挫。在这种险恶的形势下,陈独秀不畏艰险,在《苏报》被查封后不久,即与章士钊、张继等人又合作创办了《国民日日报》,再次举起革命的旗帜。这是陈独秀第一次利用报刊舆论为武器,进行革命斗争,展开革命宣传。……回到芜湖后,陈独秀一面继续办《安徽俗话报》,一面则到安徽公学“去搞革命工作”,传播革命思想,联络革命志士。辛亥革命在安徽的策源地是芜湖,而革命派人士在芜湖的活动中心就是安徽公学,因此安徽公学被时人视为“安徽革命的温床”。……重视枪杆子的作用,在军队中发展会员、联络志士,争取和发动新军走上参加革命的道路,是由陈独秀创建和领导的秘密反清革命团体——岳王会所开辟的。……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同年118日,安徽宣告独立,陈独秀任都督府秘书长积极参与政事,希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推动民生发展、民主改革。……然而,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种种政治乱象频出。19147月,苦闷与彷徨中的陈独秀第5次东渡日本,其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爆发,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他对民主、民权、民族、国家等问题都产生了更深一层的醒悟。19156月,陈独秀结束最后一次留学生活回国,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摘编自苏宁《辛亥洪流中的陈独秀》


(1)根据材料概括辛亥革命洪流中陈独秀的突出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的历史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