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比项葡属印度“葡萄牙锁链”(16世纪)东印度公司(英属东印度公司、荷属东印度公司)(18世纪)
贸易特权名义上王室垄断派船到印度洋的权限,实际上,贵族和商人也可参与英女王颁发特许状,得到东印度贸易的垄断权。荷兰共和国政府颁发特许状,垄断东印度经由好望角的贸易
贸易方式合法贸易、走私贸易(官员染指)英属东印度公司以出售股份的方式大范围筹集资金,航海结束后按照出资比例返还本金和利润。荷属东印度公司筹集长达十年的投资
对印度的维持与运营颁发通行证、缴纳税款荷兰东印度公司通过火炮攻占、派兵讨伐、屠杀土著、建立商馆等方式维持运营。1623年在安汶岛屠杀英属东印度公司商馆馆员等。从英属东印度公司手中夺取巴达维亚。从葡萄牙手中夺得了马六甲
货物种类胡椒、象牙等生丝、瓷器、茶叶、棉纺织品、香料等

——摘编自羽田正《东印度公司与亚洲之海》

(1)根据材料,概述与“葡萄牙锁链”相比,英属东印度公司的经营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东印度公司的活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黄淮流域“华夏”人口的增多,原来的“华夷之辨”的血缘标准逐渐被地缘标准替代,并最终形成了以文化水平高低为区分标准,从而使得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农耕社会与血缘观念相对淡薄的游牧社会之间的人为界限随之加强。在“华夷之辨”演化的过程中,随着民族交往的频繁,“华夷严防”逐渐被打破,“天下一家”观念在进一步形成。孔子以“礼”区分中国和四夷,并认为两者可以互相转换。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民族观,认为中国任何一个民族只要修德,具有才能,都可以成为统治民族,统治中华成为圣王正统。司马迁发挥了“华夷同源”“天下一统”的思想,《史记·五帝本纪》体现的华夷同宗同源的统一观念,对中华民族形成及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中国历史上的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之间的华夷之辨并没有随着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而消失,而是一直延续到封建社会后期的清朝。

——摘编自徐洁《论清前期“中国”认同与实践》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族”一词被广泛应用,更加强化了民族认同意识。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华民族”一词不仅在中国学术界流行,中华民族自觉民族实体也被中国政治界、教育界、外国学者等认同,普遍运用其来强调中国的文明和中国人的特性。

1914年,辜鸿铭在《中国人的精神》一文中写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一种朝气蓬勃的精神,是一种不朽的民族灵魂。”诚然,辛亥革命建立了共和民主的新制度,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开辟了中国历史上实现民族交融、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新阶段。随着中华民族意涵的正式确立,中华民族的构建为中国各民族普遍认同,中国人民拥有了真正的国家观念、民族观念,为中华民族奠定了真实、合理、永久的稳固共同体基础。它不仅正确地反映了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民族利益、共同的历史使命,也为中国的发展和抗击外来势力对中国的侵夺凝聚了强大的制衡力量。

——摘编自王萍、杨敏《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认同及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意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民族认同的发展表现,并分析推动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后民族认同的新内涵,并简析其影响。
2023-08-16更新 | 167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隆庆年间,传奇《浣纱记》以昆山腔上演,轰动了当时的剧坛,各地争相上演,大大促进了传奇的创作。万历年间,形成我国戏曲史上继元杂剧之后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汤显祖是其中最杰出的剧作家。汤显祖出身书香门第,他广学博识,性格孤傲,不肯事权贵,致使其宦途艰难,后辞官归乡,潜心著述。他崇尚真情,认为“世总有情”,“人生而有情”,成为文学戏曲界反理学思潮的代表。其代表作为《临川四梦》,而以《牡丹亭》成就最高,该剧以杜丽娘追求爱情和理想的生活为主线,讲述了一个似真似幻的奇异故事,既反映了晚明社会的某些本质,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又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摘编自周传家《中国古代戏曲》

材料二   作为一种全国流行的戏曲剧种,京剧的产生若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陆续进京算起,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和明、清流行的昆腔、弋阳腔比较起来,它是从乾隆末年才开始逐渐形成的,比较年轻……各省官员为祝贺乾隆寿诞,纷纷进京献戏;以唱徽戏为主的四大徽班接踵进京,在祝寿以后仍留在京师演出,风靡北京城。四大徽班在演出中不故步自封,而是博采众长,同汉调艺人合作,又接受昆腔、秦腔的一些曲调和表演方法……逐渐融合、演变成为一种属于板腔体音乐,唱腔以二黄和西皮为主的“皮黄”系统。

——摘编自赵伯陶《冷月清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汤显祖成为万历年间“最杰出的剧作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京剧的特点,并说明京剧成为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宋代江南城市社会救助体系构建和形成过程中,作为主导的官方把赈灾救荒作为社会救助的重点,并陆续采取了一系列相应措施,有赈济、赈货等类型。江南城市的民间救助多为自发的个体行为,即使形成一定的组织,也以个体自愿为基础。施行救助主体有士人(包括部分官员)、工商富室和僧道人员。他们大多出于传统儒学所倡导的仁义思想和社会理想,将参与社会救助活动视为仁义的实践与推广。相对于传统荒政和乡村救助;宋代江南城市的社会救助有着诸多特点,呈现朝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趋势。

——摘编自陈国灿《论宋代江南城市的社会救助》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社会传统的救助活动呈现出新的特征与状态。晚清政府已无法如“康乾盛世”时期那样向受灾民众提供应有的救济和帮助,而以士绅富民为主体的民间救助活动日趋活跃。随着近代社会产业结构的改变及贫困群体的扩大,以贫困人为对象的社会救助活动越来越受到民间救助组织的重视。部分先进中国人也开始学习和研究西方国家开展社会救助的思想和经验,反省中国传统做法和理论的缺陷,使以传教士为先导的外国慈善活动逐渐活跃。这些变化引起了中国社会救助活动的变动。

——摘编自陈桦《中国社会救助活动的近代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江南城市救助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中国社会救助活动的转型及原因。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世界相对孤立闭塞的状况下,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逐渐出现较多的交往,既有战争的暴力形式,也有商旅往来、文化交流等和平形式,而后者对推动人类进步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这些交往,儒家文化、印度文化、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都在向外扩散。从人类文明出现到15世纪,世界历史的舞台始终局限于亚欧大陆及北非的部分地区,而美洲、大洋洲则与亚欧人类文明的中心区处于一种隔绝状态。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古代世界文明的特点,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欧洲人对全球认识的空间变化,分析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3-01-26更新 | 854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社会初期(即战国及其以前),在官吏的物质待遇方面,一般采用分封的形式,按奴隶主贵族的尊卑等级封予一定的土地和奴隶(或奴仆),以在该领地上的剥削收入供其支配享用。战国时期产生了封建官吏俸禄制度,当时各国的俸禄大多采用实物(主要是粟),其标准和计量单位也不统一,秦朝开始才有了统一的俸禄制度。与秦汉相似,隋唐时期官吏也分品级,唐代百官除正常的俸禄外,还可按月领取俸料,所谓俸料包括厨食料(如薪炭)、衣服料(如绸缎)、办公料(如纸笔)等都属于这一类。

——摘编自柏铮主编《中国古代官制》

材料二   明代官俸制度的最终确定是在洪武二十五年,“令公、侯、伯皆给禄米,论功定数,责成他们各归旧赐田于官”,把核定官俸与文武官员的品、阶、勋相结合,根据官制统一按月发放官俸。官俸折钞始创于明太祖,全面施行则从明成祖开始。与唐宋时期的厚禄相比,明代的俸禄可谓相形见绌,不可同日而语。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总结明亡时深情地说道:“今日贪取之风,所以固胶于人心而不可去者,以俸给之薄而无以赡其家也。”

——摘编自张兆凯、陈长泉《论明代俸禄制度演变的原因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官俸制度产生的原因,并概括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官俸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官俸制度与以往相比出现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7 . 【教化与国家治理】

材料一   私学除有与官学相同的教化形式外,由于它本身的一些特征,更多地表现为潜移默化的影响。秦禁私学是教育史上的倒退,而汉朝官、私教育结合的方式无疑是统治术上的智慧。史料中也常见私学的老师、勤学修身的士人、居住于乡间的旧吏、以及游侠、豪强、宗族长老等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乡民,这胜过形式意义上的教令和劝说,而且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乡民,势必固化为乡民内在的理念。在汉代,地方官吏的示范也起了不可忽略的作用。据《后汉书·李膺传》说李膺“出补蜀郡太守,修庠序,设条教,明法令,思成并行,蜀之珍玩不入于门,益州纪其政化”。

——摘编自王育《秦汉乡里教化研究》

材料二   中国古代教化的客观有效性是十分明显的,起到了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为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民族性格的生长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传统社会发展的后期,占主导地位的小农经济和在此基础上的教化活动成为了固化社会发展的障碍,导致社会发展滞后。古代的教化只有教化主体的主导性而无教化对象的主体性,教化对象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或者干脆就是怀着功利的目的,形成了对人的普遍压抑,不利于社会的革新、思想的进步,从整体上有碍于中国社会前进的步伐另外,古代教化之下的人们普遍“重德性,轻知性”,从历史经验来看,这也不符合科学精神发展的要求。

——摘编自王永祥《中国古代教化方式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乡里教化的主要形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教化的价值与局限性。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监察专员制度始于1809年,是一个由宪法或立法机关通过立法或国会决定的、由一个独立的高级官员负责的办事机构。监察专员制度的主要目标是改进公共行政和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后因保护人权、反腐败等需要,监察专员逐渐向地方政府、国际组织、公司以及非政府组织、大学扩展。监察专员制度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监察专资采取非司法方式解决行政机关与普通公民之间的行政争端;二是监察专员通过约束政府权力,弥补司法系统对行政权约束的不足;三是监察专员通过为普通公民提供及时救济,保护公民的相关权利。监察专员制度逐渐与各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合流,成为各国加强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摘《西方监察专员制度对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的启示》

材料二   洪武十五年,明朝在中央设都察院,后升为正二品衙门,集纪检、组织、公安、司法职能于一身。为了监察中央六部的活动,还创立了六科给事中,并建立了御史巡按地方的制度。明朝监察制采取“以卑临高”的制约机制,赋予监察文武百官的大权,有事可以直除天子。监察官的选拔非常严格,非进士不能录用,使监察官的职位显得十分尊崇,升迁也非常快。明朝的监察制度具有动态机制,采取定期与临时相互交替的巡按方式对地方官员进行考察监督。

明代监察制度只赋予监察官“弹劾权”,对贪官的惩治取决于皇帝的好恶与喜怒,随着封建制度的日益衰败,最终沦为统治阶级集团内部争权夺势、党同伐异的工具,从而失去了澄清吏治的制衡作用。在明世宗嘉靖至明神宗万历的近百年间,无论是监察官还是被监察的廷臣,都高举着效忠皇上与反腐败的大旗,相互攻讦,形成了东林、齐、楚、浙四党交恶和内阁、吏部与言官三足鼎立的局面。

——摘《制度不是万能的——杂谈朱无璋反腐败和明朝的监察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监察专员制度的主要功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从政治体制的角度分析两种监察制度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
2018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京四合院(见图)的住宅形式同院中的人际关系一样,是整个社会政治制度的缩影。就拿房屋分配来说,正房永远是长辈的起居室,仆人永远住在最小的最不起眼的房间。家中晚辈的起居室也是根据昭穆制度排列。

——摘编自郑凯曰《四合院中的审美文化精神研究》

古希腊建筑中,神庙(见图)是最为典型的建筑形式。它是圣地最为突出的地方,又是城邦公共活动的中心,公民集会、讨论国家大事都在这里。该建筑各部分的比例与柱式的外在形体的风格,都以人为尺度,以人体美为根本依据……造型可以说是人的风度、形态、容颜、举止美的艺术显现。


——摘编自王颖轶《浅论古希腊国家意识形态下的建筑艺术》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与社会的角度进行中西比较。
2022-08-2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建筑
2018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交通工具的变革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中英双方签订《南京条约》                      图二富尔顿设计制造的轮船


图三轮船招商局的轮船                                图四上海开通电车经过南京路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及原因。

材料二       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示意图



(2)很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汽车制造和桥梁建设方面的主要成就,并分析其意义。

材料三   工业文明时代是一个“机器时代”。火车、汽车取代了马车、牛车和帆船;喧闹、拥挤、快节奏生活的城市取代了宁静、闲散的乡村,汽笛长鸣盖过牧笛田歌,绿草地地被黑煤屑污染,蓝色天空布满暗灰色的阴霾,等等。

——摘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工业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材料四   电车刚在天津开通时,人们出于好奇心,纷纷围观,追随车辆,小孩在铁轨上掷扔石子,甚至有人攀拉电车。当局发布告示,要求市民遵守交通规则。对乘坐电车也有规定,诸如“车上不许吐痰”,“车上不准带犬及各种畜生”等等。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交通工具变革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的认识。
2022-08-20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交通工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