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55 道试题
1 . 汉唐盛世。

汉唐盛世是中华文明辉煌的象征,也正是在这个英姿勃发的时代,中华文化与外部世界展开了多层次、多方位的交流。通过直接和间接的途径,在广大的地方播撒下自己的辉煌。

材料一   它继承秦的遗产,以几十年的经营,创建出一套政治制度,而成为封建时代的楷模。新生的汉民族无所畏惧,敢与彪悍的匈奴帝国对抗……它对外界又充满好奇,迈开向西寻珍宝的脚步。

——摘编自童超《看得见的中国史·汉》

材料二   今定中正,立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朝孟郊《登科后》

材料三   盛世侧影:“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

——唐太宗

李唐起自西陲,历事周隋,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闻华夷,兼收并蓄。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体现的多个史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郊登科的途径,并对照材料二中的魏晋选官,分析该途径的进步之处。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尝试以“汉唐盛世”为主题,写一段话。(提示:从原因、表现、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表述成文即可)
2023-10-0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宋朝·流动的王朝。

材料一   百物周流

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两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72家,……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摘编自樊树志 《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四民流动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宋代汪洙神童诗

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宰相富弼的女婿冯京虽是状元,但出身在商人家庭。

——摘编自(宋)朱彧《萍州可谈》

释其耒耜(指农具)而游于四方,择其所乐而居之。

——(宋)苏轼《策别安万民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京(开封)的经济景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社会呈现的新变化并简单分析原因。
3 . 百年救亡,百年复兴。

近代以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族实业家忍辱负重,砥砺前行,投身到实业报国的事业中……

材料一:“国难当头,只能为口舌之争,不能救国家于水火,如此做官,于国何益?……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

“救国为目前之急……其根本则在实业。”

------张謇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外商加大进入中国市场的力度,外资实力雄厚,技术先进,民族企业明显处于劣势,生存发展实属不易,技术先进,民族企业明显处于劣势,生存发展实属不易,作为一国之政府不但不支持,反而与民争利,一遇危急情况,必然会导致相对脆弱的民族企业破产。

------《张謇和胡雪岩的人生沉浮》


(1)材料一中状元张謇提出了什么救国口号?结合材料二谈谈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和命运。

材料三:荣氏家族,是以荣毅仁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本家族。他们靠实业兴国、护国、荣国,在中国乃至世界写下了一段辉煌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荣氏家族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改造,荣毅仁曾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自己完全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2)结合材料三写出新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中采用了哪一创造性的政策?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有何意义?

材料四:近年美国不断挑起事端,对中国核心企业进行制裁。2018121日,加拿大官方在温哥华的机场对华为高管孟晚舟进行逮捕。2021925日晚,在党和人民亲切关怀和坚定支持下,孟晚舟在结束被加拿大方面近3年的非法拘押后,乘坐中国政府包机抵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顺利回到祖国。孟晚舟在机场发表感言,几度哽咽。孟晚舟说:“经过一千多天的煎熬,我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异国他乡的漫长等待,充满了挣扎和煎熬,但当我走下舷梯,双脚落地的那一刻,家乡的温度让我心潮澎湃,难以言表。祖国,我回来了!”


(3)请结合以上材料以企业或个人与国家的命运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历史小论文。
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3-03-05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第六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自主招生考试历史试题
4 . 我国纸币源于北宋之“交子”,演变沿袭至今,逐渐走向国际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的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使主管,并同见钱,七百七十陌,流转行使。

北宋交子钞版拓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交子钞版的史料价值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币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发展成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无锚”的信用货币体系。现有国际货币体系为全球一体化进程起到促进作用,但其弊端也日益突出,面临重构的艰巨任务。

     一一摘自王作功、韩壮飞《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民币国际化的成就与前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人民币发展变化的特点,并简述其意义。
2023-02-15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俄政府规定:一切余粮都归国家所有,所有粮食一律由人民委员会负责经营,禁止私人买卖;加速对各工业部门大企业的国有化;凡是雇工10人以上或使用动力机械、雇工5人以上的企业,一律收归国有:由国家对布匹、食盐、大荣、靴鞋、肥皂等消费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严禁私商经营。

材料二   苏俄政府规定:农民缴纳粮食税后的余粮及其他产品,可以自由支配;凡工人在5人以下,拥有发动机的小型工业企业和工人数在10人以上,没有机器的小型工业企业,一律停止国有化,并鼓励私人资本创办企业。

材料三   192712月,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会议提出"在会作化基础上,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起来,改造成为大规模的集体经济",到1934年,苏联71.4%的农户参加了集体农庄。

——以上材料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世界全史》


(1)分别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政策,并说明苏俄政府对材料一反映的经济政策进行调整的必要性。
(2)材料三反映的经济政策是什么?指出其主要目的。
6 . 闯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1月,内阁学士宋晋以“靡费太重”为由攻击洋务派举办的军事工业。对此,李鸿章向清廷提出兼造商船,华商自立轮船公司,以解决养船经费的不足,得到了清廷的批准。不久,上海轮船招商局设立。1877年。招商局收购关商旗昌轮船公司,船只由12艘增至30余艘,实力大增。

材料二   1872年,侨商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县简村创办继昌隆缫丝厂,最用画汽权物借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偿值之高,活予从前,通获厚利",在继昌隆的带动下,南海、顺德两县的理丝业勃然兴起,到1881年已有10个厂,服车2400架。90年代初。广东缫丝厂发展到5060家,大厂雇调工人这800人之多。

——以上材料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哪些举措?说明这些举措的目的。
(2)继昌隆缫丝厂是什么性质的企业?
(3)说明上述两类企业对经济发展的共同作用。
2023-01-20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22年冬季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历史试题
7 . 唐、元两个王朝都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重要发展期。图1是唐代的多重型帝国构造模式示意图,图2是元代的多元型帝国构造模式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王柯《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


比较图1和图2,概括指出唐帝国多重模式和元帝国多元模式的不同并分析说明导致其不同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统治者尊孔重儒,并立有“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祖训。在民族政权并立的情况下,北方游牧民族的种种习俗相继渗入汉文化系统内。不少外来文化的因子也不断渗入,其中科技方面就有来自阿拉伯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因素。符合平民审美需要的世俗文化兴起,文化上雅俗并存的格局开始形成。精彩纷呈的说书、戏曲、杂剧和百戏,丰富了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在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基础上产生的理学,从哲学本体论的高度对封建制度和伦理纲常进行了解释和论证,并渗透到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往为世家所垄断的文化开始向社会下层渗透,出现了“人人尊孔孟,家家诵诗书”的现象。

——摘编自姚兆余《宋代文化的生成背景及其特点》

材料二   宋代文化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近代”色彩。它虽然在不断发展,同时又始终被牢牢地牵制着,并不足以引导社会的转向。面对商品经济和相关观念的发展,宋代统治者不是去创设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经济法律体制,而是从崇尚道德入手,用加强所谓的“修养”来代替已经失落的外在的经济政治的制约。政府各部门则主要依赖礼仪的程序进行协调沟通和节制,并通过强化礼教思想来约束人心的变动。“庶人”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始终以低于品官的位置,被局限在礼制等级结构中。这种深深根植于国家礼制和法律土壤上的官本位思想,不仅使平民文化的发展受到制约,也抑制了近代意义上的民主平等思想的滋生。

——摘编自杨志刚《宋明文化与近代化关系析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化的生成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文化“不足以引导社会转向”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期间,中国被迫开放了大批商埠,均因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开放,这些商埠被称为约开商埠。在约开商埠中,列强往往以土地永租的名义占有租界,并掌握租界内的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成为国中之国。即便是租界以外的地段,由于条约限制,中国地方政府也很难行使完整的管理权。

——摘编自汪国华《晚清自开商埠成因及特点刍议》

材料二   鉴于约开商埠的危害,有人主张自开商埠,以使利权不致外溢。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瓜分之势,还要偿付巨额赔款、借款,总理衙门奏称计惟添设通商口,藉裨饷源。1898年,清政府为隐杜觊觎,保全主权,而下诏自开商埠。此后,济南、昆明等内地城市相继开放。在自开商埠中,清政府不准列强设立租界,商埠管理权完全由中国地方政府行使。昆明开埠后出现了数十个大型商业行帮,有店铺数千家。济南自开埠至辛亥革命,共出现了16家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邮政、电报、电话一并设立。有些城市开埠后对市政进行法制化管理,城市生活也趋于文明卫生。

——摘编自张践《晚清自开商埠述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约开商埠与自开商埠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使清政府自开商埠的因素,并分析其影响。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个时代,机械力代替了人力……工厂制度战胜了传统的小生产体制,成为主导的生产体制,在此体制下,工人以专业化和分工的方式结合起来,进行有纪律的机械化大生产……经济生活由以乡村为主转变为以城市为主,导致大型城市兴起;生产和消费彻底分离,自然经济被完全打破……这是一个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时代。

——摘编自张霞《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材料二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人从理论到应用的过程比英、法等国要快3至5年。正是德国人对最新科技的敏感性,使得许多发明出现了“英法开花,德国结果”的状况。从世界工业产业所占的比重来看,1870年时德国为13%,居英国和美国之后;1910年则已达到16%,仅次于美国(35%)。德国成了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摘编自李富森《论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与特点》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工厂制度的特征及“这是一个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时代”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国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并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德国发展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说明图1、图2现象共同依托的技术支撑,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从科技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变化的角度谈谈给你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